百家講壇裏最愛聽於丹老師的講述。于丹老師是中國文化領域裡不可多得的才女。「丹詞丹韻」,通俗優雅,倍感喜歡。「真可謂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于丹老師飽讀詩書,身上透露出知識女性迷人、優雅的氣質,是女人之典範,文化界之楷模。她和梁宏達老師、塗磊老師都是文化界令人敬佩、有影響力的人物。

有人說于丹老師爭名奪利,爭權奪勢,把國文講解成「心靈雞湯」。這實在是雞蛋裡面挑骨頭,無中生有,棱是把一根金條說成了一截枯木。

當今網路時代,人人都可以發表自由言論,但不可以指鹿為馬,巔倒是非。有些人就是見不得別人好,說什麼于丹老師爭名奪利。其實說白了就是得了人們常說的「紅眼病」,想借于丹老師出名炒作罷了。某些國人就這德行,見不得別人出名,狐狸喫不到葡萄只有說葡萄酸了。

說什麼把國學,講成「雞湯」文。傳統文化本來就有些枯燥乏味,要發揚光大就必須要推陳出新,能把國文滔滔不絕地講解成「雞湯文」那是本事,況且老百姓就喜歡喝這樣的雞湯,喝著舒坦,養胃。一本正經的、板起臉講國學,就不會有人聽了。于丹老師把枯燥的國學文化,賦予新的生命力,融入美,講解的美輪美幻,有滋有味、趣味盎然,更容易深入人心。卻簡單武斷地說成「雞湯文」,這實在是讓人可氣又可笑!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國人請別再「小題大作了」,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別再抓住名人的「小辮子」就不鬆手了,讓我們的名人喘口氣吧!


于丹作為一個風頭已過的學者明星,當年在百家講壇上颳起過一陣來勢海內洶湧的旋風。

而且這這風頭一刮十年,席捲中華大地,說她是文化陣營裏的弄潮兒一點不假。

于丹是在2006年的「十一」黃金假期間,央視「百家講壇」連續七天播出她的專題講座「于丹《論語》心得」,從而受到觀眾追捧的。

從此,她「先後為國家部委、各大機關、高校、解放軍部隊、各省市、大型企業、廣大工人羣體、公安幹警等進行千餘場傳統文化講座」,一時紅遍全國。

她的演講很快彙編成集,給他帶來可觀的變現現實。

第二年,于丹以106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中國作家富豪榜第2位,成為名利雙收的明星式的學者。

老話說得好:盛極必衰。

凡事過了頭,就會走向它的反面。

于丹也不例外。

正當于丹講得風生水起,很多落井下石的輿論紛紛朝她擲來。

一些高校的學者教授發現她對論語講解有些走樣,還有就是他的史學功夫不紮實,經常出現張冠李戴或望文生義的錯誤,於是羣起而攻之,致使于丹的演講受挫。

人們對她的厭煩更主要的是來自她對《論語》的曲解。

《論語》這部來自中為古代先秦的思想名著,它好比西方的《聖經》,歷代學者對他的講解從來沒有停止過。

于丹講述這部經書的時候,太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感想與體會,以至諸此如類的語言經常出現在的講座上:

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麼,他看到的就是什麼。

迷惑多是因為眼界不夠大,井底之蛙怎麼能知道什麼叫海闊天空呢?

……

我們仔細思量這這些語言,覺得似曾想識,從一些類似《讀者》、《意林》等流行期刊的意思非常相近,或者與一些書攤上的勵志類的圖書裏的內容相似,這也是人們說于丹對《論語》的理解雞湯味道濃重的原因。

當今正紅自媒體人老梁說于丹是端站肩膀說話,一放下肩膀就什麼也不是了。還說她說每一句話都正確,正確無比,但都是正確的廢話。是心理按摩、迷魂湯、麻醉劑。

要麼是盡人皆知的上升到一個文詞的高度;要麼是她給你提供一個境界,你這輩子永遠也做不到。孔子要是活到現在,也得畢恭畢敬的給於丹老師鞠個躬!

老梁還說他自小跟著他爺爺學《論語》,可能對論語有著不一樣的理解與感悟,因為沒有聽過他的講述,是好是壞不得而知。

我覺得於丹被人們拋棄,不是來自他的學術的雞湯,而是在於她在成名之後,犯了一般明星的通病:自傲氣與發飄。

這纔是人性最致命的弱點,特別是對於一些名人,更是如此。

據說,于丹在住酒店的時候,竟然一連換掉三個酒店,甚至跟酒店的工作人員耍大牌。她的成名後的這些高調的作法,也為他以後到北大演被學子們哄下臺埋下伏筆。

這樣于丹的形象與她所倡導的孔夫子的君子的形象,確實有雲壤之別。

儘管于丹在公眾面前消失,但她為國學熱的興盛的功勞是不能抹殺的,正是因為她聲勢浩大的傳播,很多對國學沒有概念的人,逐步瞭解國學,進一步愛上了國學。


于丹教授對傳統經典著作比較熟悉,並形成了相當的個人見解,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不否定她傳道解惑的資格。但是她的這些見解,到底造成何種影響,就要打上一個問號。

于丹在她出版的《論語心得》上講:《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這句話其實是于丹解讀論語的基調。但我們看了總覺得似是而非,論語告訴大家如何讓心靈快樂?如此這般的孔夫子,是不是更像陶淵明呢?

在於丹筆下,孔子甚至是民主人士、是革命者、是人道主義者。在於丹筆下,孔子的思想為中國迎來了一場徹底的社會和政治革新,孔子的思想更是推動了千年以後歐美的民主進程。在於丹筆下,孔子思想簡直是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裡裝。其要害就是,不管孔子每一句話的背景如何,都可以支離破碎地強行解讀。

于丹所構建出的孔子思想,既不能還原孔子的所處時代,也不能照亮當今時代,卻更像一個鮮花盛開的溫室大棚,並允許大家在這個溫室裏肆意起舞。或許,她根本不是在解讀《論語》,而是在強迫《論語》為自己的解讀背書。得益於其語言的通俗性,思想的朦朧性,于丹的論調在經典饑渴的年代得以迅速傳播,並對大量讀者形成了洗腦效果。

以解讀經典的姿態來褻瀆經典,有點像當年講的「打著紅旗反紅旗」。如果我們的經典,正說反說都是朝著忍者神龜的方向教育我們,我們又何必尊崇這樣的經典呢?像這樣從內部攻破堡壘的方式,給傳統文化學習者造成巨大困擾。

于丹教授也許並不曾有什麼任何惡意,她這些解讀傳播範圍之廣也不是她主觀所能控制。但是,事實上已經造成的傷痕卻是已然存在。

現在網路上有其「被趕下神壇」之說,我想正是反映了大眾力量的覺醒。大家不會再人云亦云,盲目吹捧那種所謂的「國學」了。這對真正的傳統文化復興是有利的。


于丹於國學普及有大功,但治學態度與國學功底,與所得名氣並不相稱。這些學術名星的通病是:正是名星有餘,學術不足。名星範過足,學術態度太不嚴謹。

昨晚今日頭條上看到于丹的最新微頭條,明瞭她的文化名星效應式微的原因。

僅從這一微頭條看,就有兩點最為人所詬病。 一是正確廢話:「人永遠不能決定生命長度,但可決定生命的寬度。」很多年前就流行生命寬度說了,有一陣作讀書報告,我也好說讀書可以增加生命寬度,後來就不好意思再說了。

二是大而空話:「這個民族的幸運,就是我們曾經真實擁有李太白。」實在看不出精警何處,杜甫,白居易,曹雪芹,魯迅,歷史上這樣偉大的文學家多了,難道擁有別人就不幸運?而且此話也不通,什麼這個民族與我們擁有,我們與民族是兩回事,好像我們決定了民族的幸運,我們纔多久?李白之前還有屈原更偉大呢!還有什麼「曾經真實擁有」,難道還有不真實擁有過李白?

于丹那一批走紅的百家講壇學術名星有個共同僻好,就是刻意把語言說得深沉玄虛,矯揉造作,聽來很新奇,細想空空如也,甚至文氣不通。


于丹深諳這樣一個道理,不與君子爭名,不與庶人較利,不與小人鬥氣。以于丹老師對人生的感悟和穿透力,斷不會和那些無聊透頂且目不識丁的人渣們去對陣。此種田忌賽馬的勾當,只有白癡才會入彀。

這就是一位學者的風度,這就是一位精英的教養。地上的哈巴狗,又如何能參透九天之上的皓月?。

磐石賦詩以贊于丹。

北師有佳人,大名叫于丹。

文化稱學者,才如虹經天。

鴻篇能撰稿,鉅製多奉獻。

手中如椽筆,風采日月燦。

論語有感悟,百家說講壇。

莊子賦心得,文化有視點。

洋洋百萬言,黃頁撰成卷。

銷量拔頭籌,煌煌六百萬。

譯文三十種,周遊列國炫。

蜚聲海內外,于丹熱潮掀。

最是高收入,嚯嚯數千萬。

富豪榜有名,電視常露臉。

由是遭人嫉,極盡誣構陷。

詆毀其造作,謾罵其假扮。

斥其學不精,責其人傲慢。

惡其太瀟灑,攻其術不專。

磐石誡世人,于丹慧而賢。

持重嵌儒雅,峨眉韻書卷。

倚馬立文章,下筆就千言。

最是無人及,裙釵勝爾男。


都說中國人缺失信仰,我認為中國人最有信仰,信仰從何處來又去了哪?于丹作為一名學者在國人缺失信仰,迷茫信仰斷流之際,及時出來推動致力於聖賢思想傳播以弘揚《論語》為基礎的經典國學,開啟探索銜接國學文化精髓,讓國人從中明白不論是儒家思想還是道家的天人合一,它們共同的沉澱的思想精髓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最璀璨的歷史文明,即是中國人信仰的起源!也是中國人的最好的信仰體現,試問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家和民族能在短短几十年裏發展成為今天世界矚目的經濟強國嗎?什麼力量作用?是信仰的力量!信仰讓一個民族團結一心,家和萬事興!就這一點,于丹教授作為弘揚國學經典的代表學者,是非常了不起的!那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我認為中國人的信仰是「仁義禮智信」是「百善孝為先」是「天人合一」的道…


西方文明進入中國最大的障礙就是《論語》。這是西方基督教在中國的教訓。明代時西方基督教來中國佈道,他們原以為很容易,因為中國沒有宗教,後來鎩羽而歸。最後,回西方後總結,中國不是沒有宗教,是有宗教的,這個宗教就是儒教。《論語》不僅是朝廷治天下的工具,也是老百姓的行為準則。勸人做事的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勸人懺悔的"吾日三省吾身",等等。于丹古為今用,活化《論語》,增加民族凝聚力,又一次加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她的弘揚能力遠超象牙塔中掉書袋的老學究。什麼人對她不痛快,是可以想像的了。同樣的問題在別人身上出現,無人問津,為什麼對於丹就狂轟濫炸呢?如果你是一個老人,于丹就是你的女兒,如果你是一個少年,于丹就是你的母親。當你的女兒,或是你的母親出現了類似於丹所謂的問題,你捫心自問,你還會這樣進行人身攻擊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怎樣待人,尤其是北大的學生,怎樣對待老師,怎樣尊重臺上每一位演講人,還要小學的老師再給你們啟蒙嗎?你們的行為,西方人不管那些細節,他們只總結為一句話"北大的學生把那個中國宣講《論語》最賣力的人轟下臺了"。我不知道,北大學生要的是不是這個結果。


謝謝悟空問答邀請!

過去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現在信息時代,是江山天天才人出,各領風騷幾十天,于丹火了那麼久,應該知足了。

對於國學的解讀,不應該對她要求過高。

首先,電視節目,大眾傳媒,不適宜講得太深。

其次,要學以致用,要實用,只好把國學講成心靈雞湯。愚以為,不管怎麼講,只要勸人向善,就是好的。如果不雞湯,一味西方個人主義野蠻生長反而不好。現在的中國人,不文雅不雞湯不擇手段的佔比太大。讓大家儒一點好。

其三,對於推廣國學,還是起到一定作用。


于丹的最大問題不在學術,而在做人。說實在,她對《論語》的解讀雖然有點離譜,但學術上見仁見智實屬正常。況且,自古至今誤讀《論語》的人何止於丹!如今坐在臺上的許多大師、嘉賓亦不見得比她高明多少。于丹得的是現時國學界普遍存在的「虛症」,說好聽點是「虛火」,說得難聽就是「虛偽」。她叫人家「修德」,自己卻一點不「修」,何以服眾?


于丹,一知半解講論語。講出來的,有一多半是淺解、降解,乃至於歪解。造成了難於更改的不良影響!于丹最適合去講《聊齋》和《女論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