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病,當首辨陰陽。人體呢,內經說,最健康的狀態陰平陽密,這句怎麼解釋呢?那麼反過來說,陰不平了,陰盛必定表現陽虛。因為全身的陰氣需要陽氣來化和統理的,比如年老之人陽氣虛,鼻涕眼淚都出來了,那就是陽不統陰之故。陰虛必定會表現身體的陽氣相對多,那麼火為陽,表現一片火相。所謂陰虛火旺,五心煩熱,口瘡,心煩易怒,在上口腔潰瘍,在腸道則也會易發潰瘍等病變,也就是西醫說的炎症。因為這個陽呢,本來要藏在陰裡面的,另一方面,固攝這些陰氣。比如冬季那個井水的溫度,是溫熱的那是陽氣入陰之故,那麼一旦身體陰精不足,也陽氣相對多,陽氣就會消礫那個陰質,就會發生潰瘍等病變。其實是一片陰精不足之相,陰主吸之,吸附不住那個陽氣了,陽氣則逆上作亂。這種火呢,因為是陰虛引起的,又叫陰火,或者虛火,那麼有虛就有實,這種實火則不同於虛火,來勢兇猛,紅腫熱疼,遇到這樣的也用苦寒葯,所謂火則折之,就是指的這樣的火,虛火呢,就得補充人體的陰精,那個叫做滋陰降火,兩種不同的叫法,道理也不一樣的。比如治療潰瘍常用的方子,如傷寒甘草瀉心湯之類的,可以加一些涼血補血和補充陰精的葯,如麥冬,生地,玉竹,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