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文靜 徐明 2014年05月15日 14:19

  以客戶體驗全程為導向,轉變組織流程和思想觀念,是一項戰略轉型。企業內部將發生跨越部門、從上至下的運營和文化變革,這會讓企業重燃創新激情,追求持續進步,最終培育出獨樹一幟的企業文化,真正建立競爭優勢。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14年2月,封面專題《透視客戶體驗管理》

  正如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伯德·施密特(Bernd H. Schmitt)所指出的,客戶體驗管理已經遠遠超越市場營銷的範疇,成為一個更廣泛專註於消費者、試圖全面瞭解消費者體驗世界的管理概念。

  HBR中文版2014年2月刊發表的「透視客戶體驗管理」系列文章呼籲,企業不僅要重視消費者接觸點管理,也要重視全程服務管理,應從單純的產品功能特性宣傳,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關注消費者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體驗管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產階層由下向上過渡,客戶體驗管理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2014全球營銷領袖北京論壇上,HBR中文版獨家專訪了4C營銷理論創始人、整合營銷傳播理論創建者羅伯特·勞特朋(Robert F Lauterborn)教授。他認為,消費者需求決定了客戶體驗的基本範疇,人們購買的已不再是產品或服務,而是對某種體驗的預期。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注重顧客(Customer)、成本(Cost)、便利性(Convenience)、溝通(Communication)四大環節的管理,有助於企業加深對消費者的理解和洞察,鑄就自身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有效狙擊追隨者對自己的模仿。

  HBR中文版: 4C營銷理論強調應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而不是強調產品性能。為什麼滿足消費者需求這麼重要?這和客戶體驗有什麼關係?

  羅伯特·勞特朋:在物質匱乏、商品經濟不發達的年代,營銷重點在於將產品或服務賣出去(inside-out),而如今的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仿造門檻較低,企業惟一的競爭優勢來自更好地瞭解客戶(outside-in)。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客戶為什麼選擇購買某家企業的產品,而不是其競爭對手的產品?一些特定的客戶願意溢價購買某家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他們又是看重什麼?我曾就這些問題展開調查,一些員工會說,客戶喜歡我們的產品、設計、銷售人員,或者價格等等,但是他們回答不了這個最重要的問題。

  市場營銷的本質是管理好可以盈利的客戶關係。盈利性是由客戶行為而不是企業削減成本所驅動的。降低成本能夠讓企業存活下去,但是要盈利的話,企業必須瞭解客戶的購買動機,而客戶的動機又是由企業的價值主張所驅動,即,客戶如何使用你的產品?他們想從上面得到什麼?產品能給客戶帶來什麼感覺?能讓客戶成為什麼?這些客戶體驗不僅與市場營銷密切相關,還會直接決定客戶關係的優劣。

  HBR中文版:你剛才提到一項調查,沒有人能說出「誰是最具有盈利價值的客戶」。你對此的看法是什麼?

  羅伯特·勞特朋:那些最具有盈利價值的客戶是企業能夠保留住的客戶。這些忠誠度很高的客戶,不僅會在潛在客戶之間進行品牌推薦,還願意支付一定的溢價。這樣一來,企業的運營成本,尤其是客戶關係維護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企業在做市場營銷的時候應該反思,如果能夠進一步提高客戶保留率的話,比如增加5個百分點,也許就能增加25%甚至80%的利潤。但顯然,所有這一切都基於消費者需求的滿足狀態,以及由此形成的客戶體驗。當然,也不要放棄那些流失的客戶,對他們進行訪談能產生莫大的價值,可以幫助企業及時修正流程,改善客戶體驗。

  HBR中文版:要達到良好的客戶體驗,必須擁有良好的客戶洞察。企業應該如何做好客戶洞察?

  羅伯特·勞特朋:是的。消費者洞察很重要。在使用蘋果電腦之前,我幾乎討厭所有用過的電腦,而初次使用蘋果電腦的體驗則讓我大為讚歎。喬布斯洞悉人們不喜歡自己的電腦,客戶體驗太糟糕了——注意他的思維模式。微軟之所以一直難以追上蘋果,是因為思維模式不同。微軟的思維模式是關於機器的,是工程師思維。喬布斯則站在顧客的角度來思考,顧客想的只是使用電腦,大多數人沒有興趣知道電腦的工作原理。喬布斯讓使用電腦變得更為輕鬆。企業要不停地觀察你的客戶,通過詢問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找到客戶未被滿足或者沒有被很好滿足的需求,然後去滿足它。

  社交媒體和大數據之類的工具,可以幫助企業確認已經發現的消費者洞察正確與否,但關鍵還在於轉變思維模式。企業要停止由內而外地思考問題,必須一切從客戶出發。公司中每個人都應當進行這樣的討論:客戶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消費預期是什麼。這樣持續不斷地挖掘客戶需求,就能形成你對客戶的洞察。這樣的消費者洞察纔是消費者的所思所想,由此營造的客戶體驗纔能有保障。

  HBR中文版:進行客戶滿意度調查真能提高客戶體驗嗎?

  羅伯特·勞特朋:客戶滿意度取決於他所獲得的體驗。有很多企業樂於做客戶滿意度調查,但到底什麼是客戶滿意度呢?我相信,那些轉變了品牌喜好的顧客,曾經也說自己對之前的品牌是滿意的。滿意度實際上是一種特別容易導致誤解的測量手段。

  HBR中文版:客戶體驗能否轉換為競爭優勢?

  羅伯特·勞特朋:企業競爭優勢的惟一可持續性來源就是更好地理解客戶。可持續性是關鍵詞。長期以來,有很多公司依靠非常卓越的技術優勢佔據了市場份額,但是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這個優勢還會持續多久?也許7個月,但也許只是7天,因為競爭對手可以在短時間內輕鬆複製你的產品。而對於有營銷優勢的公司來說,他們可以像寶潔那樣寫出長篇的營銷計劃,然後將這些想法在市場上進行測試,再對反饋數據進行分析,隨後再作調整,但等所有這些做完之後,或許已經有其他公司開始推出新產品了。因此,企業是沒有辦法一直保持技術領先的,營銷優勢也很難持久。競爭優勢的惟一可持續性來源就是更好地理解客戶。競爭對手可以仿製你的產品,但是沒有辦法仿製你對客戶的理解。這些獨特而深刻的理解,都是依靠客戶體驗積累下來的。只有對客戶進行持續性的理解,企業才能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也才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商戰中成為贏家。

  HBR中文版:4C營銷理論和客戶體驗管理都強調溝通的作用。企業如何做到和顧客有效溝通?

  羅伯特·勞特朋:這和銷售人員每天問候顧客的道理是一樣的。「嗨,最近如何?在幹些什麼?上次你說的那個事情怎麼樣了?」現在人們說的內容營銷就是這個道理,只是換了個名字。你要不停地和顧客溝通,瞭解他們,給他們發送一些有用的信息和產品,保持緊密聯繫。幫寶適剛剛推出時,並不急於售賣紙尿褲,而是圍繞「如何做好新手媽媽」、「如何迎接新生兒」這些關鍵話題,對媽媽們進行信息和情感溝通。這些媽媽很焦慮,對於如何照顧孩子一無所知。幫寶適隨後在網站上設置了討論社區,媽媽們可以在一起交流經驗。顯然,良好的營銷溝通方式就是要沉浸到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之中。

  HBR中文版:中國市場及其消費者是否有一些有別於西方的特點?

  羅伯特·勞特朋:我現在對中國市場還不是很瞭解,因為沒有在這裡做過諮詢。但是新興市場有大量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有著巨大的「發展中的機會」(Developing opptunities),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能力來尋求契合的機會,去滿足這些需求。

  牛文靜是HBR中文版編譯;徐明是HBR中文版新媒體主管編輯。

相關閱讀

  • 企業如何增強影響力
  • 失竊郵件影響新興經濟體發展
  • 大衛·芬雷布:大數據將影響所有方面
  • 德魯克對我的影響
  • 資源爭奪戰影響亞洲崛起
  • 影響商業決策的心理陷阱
  • 衡量領導力的影響
  • 不信任與敵對情緒產生的不良影響
  •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