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成都20多公里的郫县,有著一座望丛祠。这是古蜀国王杜宇与鳖灵的祠堂和墓冢之所在。相传,望帝杜宇在蜀国推广水稻种植,由于四川地势低洼,常常因为水患而民不聊生。杜宇从楚国请来鳖灵治水,鳖灵为四川开凿了一条沱江,把多余的水引向了南面的长江。

四川由此得以发展,古蜀国也由此变得强盛。为了表彰鳖灵的功绩,杜宇主动让位与他,使他开创了古蜀国开明王朝的序曲。然而开明王朝的强盛,却带来了古蜀国的灭亡。鳖灵的子孙开始不满足了,他们把目光瞄准了紧邻蜀国的巴国。

这个事情的源头,还得从苴国说起。开明氏蜀王杜尚封其弟为汉中侯置藩属苴国,由此苴国君主也姓杜,对蜀国称臣,为苴侯。后来蜀苴关系恶化也未曾称王,因为正是蜀王杜尚分封其弟代管苴国。但是,苴侯觉得做的这汉中侯窝囊,于是在巴国的拉拢下多次联合抗蜀,交到蜀国的贡和税也少了,这下子惹恼了蜀国,但碍于苴国存在的重要性,以及苴侯是同宗族人,蜀王十一世只是派人回应了句「往后若有秦兵至,自退之」。就是说「以后要是有秦军来攻打苴国,你自己想法子退兵」。自此,苴侯一度中断了与同宗蜀国的来往。

到蜀王杜芦(开明十二世)时,巴国被庸国的侵略弄得很头疼,于是把移居目标定在了西邻的蜀国,蜀巴两国的交战很频繁,蜀国由于开明十一世起国力渐衰,十二世蜀王杜芦准备集中力量打败巴国以振奋蜀国人心,于是有了巴蜀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苴国在这次战役中依然是靠向巴国一边,不过为了不与蜀国撕破脸皮,只派了一队为巴国引路的士兵。蜀王杜芦早得到苴巴合流的消息,于是秘密差由蜀军差老弱兵做诱饵,引巴军主力深入,然后顷巢围剿,战役以蜀大获全胜,斩敌大将告终。

于是,四川盆地内的一场持续不断的争斗,引起了北边秦国的注视。已是虎势眈眈,窥视周室的秦国,面对这样一个天下粮仓,自然垂涎欲滴。

然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对于秦人而言又是道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于是,趁著这样一场争斗,以及美色、金钱的诱惑,蜀王被彻底麻痹了。当一条所谓的金牛道开通后,蜀国的最后防线便不攻自破了。


《华阳国志》记载:「昔蜀王封其弟于 汉中,号曰苴侯,因命之邑曰葭萌。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为仇,故蜀王怒,伐苴。苴奔巴,求救于秦。秦遣 张仪从 子午道伐蜀。」秦惠王于前316年灭蜀。秦惠王也灭了苴与巴。

秦国于前316年在成都设成都县。 蜀国刚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了。古蜀国,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辉煌文明,在曲终人散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秦国并吞时并不平静。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 陈壮(一作陈庄)为相。 周赧王四年(前311年)(一作六年), 陈壮反,杀蜀侯,秦又伐蜀。秦又封了两任蜀侯,但都与 秦王不睦。前277年, 秦国置蜀郡,设郡守,成都为蜀郡治所。

再来看大致的战国七雄起止时间: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在战国时期的前一百五十年左右。蜀国还是独立存在的,但是随后就被秦国灭亡,并入秦国了。著名的都江堰就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那么战国前150年左右蜀国又是什情况呢?公元前451年,中国已是战国早期,这一年,秦国率先向古蜀国发动了进攻。双方在南郑展开了激战。南郑就是今天的陕西汉中。当时,这里是一片不毛之地。但南郑是入蜀的咽喉之地,扼守在汉江和嘉陵江上游之间。进可出蜀入关中,退可固守,战略地位十分险要。因此,蜀人、秦人的南郑之争,是一场攸关双方生死的重要战争。

早在鳖灵统治下的开明王朝建国初期,鳖灵之子卢帝便率蜀人北上,一度进军到了雍(今陕西凤翔一带),已经越过了渭水,南郑当时是古蜀国的领地。公元前451年,秦人决意收复南郑。他们突然发动进攻,一举拿下南郑,让古蜀国手忙脚乱。古蜀王不能容忍失败,也不能容忍自己统治的地方被敌人掌握。他集结兵力反扑,可秦国早已在这里筑起了坚固的城墙。这场战争持久惨烈,足足用了10年,古蜀国才将南郑艰难收复。

获得了胜利的古蜀国人沉浸在了极度的骄傲中,骄傲自满让他们失去了进取的欲望,10年大战的消耗也让他们不愿再去冒险。收复南郑后,古蜀国并没有将其作为前哨,只当作一片普通领土。他们并没打算以此为据点,一举歼灭邻国秦人。在他们看来,拥有四川盆地这样的天府之国,已经足够了。

大约在公元前361年前后,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变法。

而在古蜀国的东边,楚国比秦国更早走上了变法图强的道路。公元前382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在楚国施行变法。

变法的成效并非立竿见影,这是一个时间累积的过程,而且,在初期,变法甚至会让国家产生一定程度的衰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古蜀国在对秦国、楚国的军事行动中,一度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它的势力已经远远伸出了成都平原,庞大的版图似乎给古蜀国人带来了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其实,古蜀国的胜利都并非正面交锋,不能算是强大的证明。但古蜀国人不这么认为。他们非常满足。

在各国先后开始施行变法的时候,古蜀国内也在进行著紧锣密鼓的重大行动。不过,这个行动不是非励精图治以求逐鹿中原的变法,而是古蜀王正忙著将开明王朝历代祖先的坟墓迁到成都来——他们原本已经入土为安,却迁到了新都城来。

变法已经卓见成效的楚国要一血当年之耻了。楚国的大军挥师西进,很快占据了古蜀国的邻居——巴国的大片领土。巴国的毁灭并没有让古蜀国人心生警觉。相反,古蜀王觉得这是个有利可图的机会,命军队蚕食巴人在川东一带的领土。楚国的残渣剩饭让古蜀国王心满意足,他并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

楚国已经享受到了变法的好处,秦国也不甘人后。已经足够强大的秦国对古蜀国的肥沃土地一直有著占有欲。秦人开始谋划如何动手了

公元前316年,巴蜀风云再起,古蜀王率大军向苟延残喘的巴国进攻。巴人节节败退,眼看就要亡国。无奈之下,巴王遣使向秦国求救。

知道进攻蜀国的时机已经成熟,秦惠王派大夫张仪、司马错率师伐蜀。此时的秦军,再也不是以前与古蜀军不相上下的军队了。秦军一路高歌猛进,古蜀王不得不从巴国退兵,迎战秦军。这场大战并没有持续太久。古蜀军溃败,古蜀王也在战场上丢了性命。秦军顺利攻占古蜀国都城。同年冬,张仪移师东伐巴国,俘获巴王,巴国也灭亡了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了。古蜀国,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辉煌文明,在曲终人散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早在周武王伐商时,巴国、蜀国也曾出兵相助,因此,战后也一并得到封赏,有了独立的地位。

战国七雄时期约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在公元前316年之前,蜀国政权还是非常独立的,之后被秦国控制,成为秦国粮仓,六国被灭后,秦在此设立郡县。

南郑是入蜀国的咽喉之地,就是现在的陕西汉中,数百年前属于秦国,被蜀王抢去。公元前451年,秦王决定收回南郑,突然发动攻击,拿下了南郑。蜀国奋力反击,双方交战10年之久,蜀国才艰难获胜,再次得到南郑。

尽管蜀国获得胜利了,但10年的征战也耗去了大量资源,再加上坐拥天府之国,蜀国人就缺乏进取心,沉迷在自己的骄傲里,而秦国则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其实,楚国比秦国更早变法,公元前382年,吴起就在楚国施行变法,可惜成效并非立竿见影,也受到诸多阻拦,导致在变革中,蜀国打败了楚国,占领了成都平原。

随后,变法有了成效的楚国,出兵西征,很快占领了蜀国的邻居巴国的大片土地,这并没有让蜀国生出警觉,相反,蜀王还趁机蚕食巴国的领土。公元前316年,巴国眼看就要灭国了,无奈之下,向秦国求救。此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已经足够强大,随后,秦军出兵,一路高歌,蜀国溃败,蜀王战死,同年,巴国也被秦国占领。


首先谢邀!关于这个问题,从历史资料看,此时的蜀国已不存在。据历史记载,秦惠文王于公元前318年灭了蜀国,而战国七雄开仗在公元前230年,秦国首先灭了韩国,也就是说,秦灭六国之前,已灭了蜀国,所以战国七难频繁交战时,蜀国已不存在,更不用说蜀地蜀王在干什么了。谢谢!


首先感谢邀请,巴蜀是两个国家,分为巴国和蜀国。但是这两国家占据天府之国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在秦昭王灭蜀之前,这里并不是什么好地方,因为岷江和成都的气候条件导致巴蜀一地水旱灾难特别严重。直到秦昭王命李冰建造都江堰才让成都变成了天府之国,那个时候巴蜀是自顾不暇,而且当时蜀地行路特别难,巴蜀想要出兵,那可真不是件简单事。

巴蜀建国是因为曾经参加过武王伐纣,所以才得以建国。之后的巴蜀也没什么大作为,反而巴国被楚国吞并。而蜀国也被秦国所灭, 当时秦昭王命张仪和司马错经过石牛道灭亡蜀国。纵观史籍巴蜀两国的记载特别少,一个是建国,一个是亡国,中间的那段历史在后世很少记载,这跟燕国是一样的,燕国历史自召公九代的历史全部没有,只有一句话带过,所以巴蜀两国要么就是没有传承下来,要么就是被人刻意抹除去了。


忙著给秦国生产粮食在,巴蜀地区老早就被秦国灭了,所以巴蜀关中都是秦国的粮仓,秦国的后勤补给能力也最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