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臺北報導
年輕女性常有胃痛、反胃或食慾不振等問題,小心是瀰漫型胃癌找上身。萬芳醫院昨日發表化療  +手術  +化療的「三明治」癌症新療法,戰勝胃癌腹腔轉移。
 35歲洪小姐因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固定,  3年前突然食慾變差,且連  3天胃悶脹痛就醫,竟診斷為胃癌,且有嚴重腹腔轉移病竈,諮詢多家醫院,都建議全身性化學治療,甚至有醫師建議直接給予安寧療法。
經輾轉求助萬芳醫院副院長謝茂志,先施予「雙向化學治療」,待病況改善至可以接受手術,術後再繼續「雙向化學治療」,目前狀況穩定,各項檢查都無復發跡象。
另一名  38歲劉小姐,  3年前因胃癌接受全胃切除手術及術後輔助性化療,去年  9月因腹痛經就醫,經診斷腹腔轉移後轉診至萬芳醫院手術,術中發現有嚴重廣泛性的腹腔轉移,經給予  6次「雙向化學治療」,目前狀況穩定,飲食正常也可以到處旅遊。
謝茂志指出,臺灣胃癌年增  3800多人,其中胃腺癌就佔  9成,但無明顯腫瘤的瀰漫性胃癌,因癌細胞會遍佈在胃壁上,讓胃變硬如皮革一樣又稱皮革胃,特別好發於  30到  40多歲年輕女性,研判是三餐不正常且常喫辣、炸、醃漬等刺激食物等因素造成,幽門桿菌感染或家族遺傳也可能有關。
謝茂志指出,「雙向化學治療」是同時使用傳統的全身化療(毒殺在組織中的腫瘤)及腹腔內化療(毒殺暴露於腹腔表面的腫瘤),達到內外夾攻的效果。待狀況改善後再進行「手術及腹腔熱治療」,之後再次進行「雙向化學治療」。
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癌症中心賴基銘表示,這種化療  +手術  +化療的「三明治」療法,有機會達到類似根除性手術的治療結果,延長病人生命期並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
萬芳醫院已陸續為  21名胃癌合併腹腔轉移病人施予雙向化學治療合併手術及腹腔熱治療,目前存活最久者已  3年,無復發跡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