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9707616.jpg

你思考过3年后在职场上会成为怎样的人?会从事怎样的工作?

常被乡民揶揄的神机Nokia 3310,以及在2000年间充斥各大手机行的小海豚MOTOROLA CD928,这些曾为手机界的龙头品牌时至今日已鲜少在电信行看见他们的身影,只因为没跟上手机科技的趋势而被迫从市场淘汰。这样的讯息代表什么?代表产业快速迁移若想稳固企业就必须跟上时代做调整,那这是否也暗指出个人的职业生涯不能再像以前「认真念书→考上好大学→进入知名大企业→往上晋身→退休」的线性规划一样稳定?

如果职涯规画不能再依靠认真念书、追求学历、进大企业,那该怎么解决现在的窘境?

若工业革命的生产线想法影响现今公司体制,把每个人训练成具有单一功能的小螺丝钉,每个部门间必须紧密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回溯到工业时代之前,缺少生产线的观念下,怎样的人才能在社会中生存?作者提出三个角色分别是工匠、行脚商人和总管,他们代表三种不同特质,和每个人的职位呈现正相关但并非绝对。

工匠:依靠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打造出一项从无到有的产品

行脚商人:了解产品、清楚市场需求能满足客人喜好

总管:组织人事物的整体能力

这三个角色逐渐受到重视的最大功臣就是网路的崛起,只要透过网路全世界的人都能向工匠订购产品,行脚商人也不受地理和时间的限制,直接利用网路平台贩售商品立即满足顾客的需求,而各式各样的通讯软体或交流平台更能让总管轻易地串连所有人事物和找寻适合人才。在书中作者提出近期观察到美国产业中出现不同角色结盟创业,而团队中一定具备强大技术背景的工匠、理解市场需求的行脚商人以及善于管理的总管,更是验证这三个角色在目前产业中的重要性,作者更r将有工匠、总管及行脚商人的团队称为「最小战斗单位」,也就是能回应多变市场的最小单位团队。因此,个人若想在未来职场上生存,不能再抱持著仅想具备单一技术的小螺丝钉,应该多了解自身特质、专业和兴趣并结合自己的职涯规划后,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前行。

具有技术背景的工程师再培养「行脚商人」、「总管」软实力很容易,对于从事一般行政的族群有机会累积「工匠」的硬实力?

书中作者以客服人员范例,通常只要清楚沟通技术、产品知识和解决流程就能掌握客服大部分的工作内容,但加入工匠概念后,这些人开始全盘思考客服体系流程,包含人员的培训、设备的增减、其他流程的优化,透过不断反复地思考发现问题侦结点,接著利用各种方式找寻答案,最后统整成一套解决方案,久而有之就能成为一位建立从无到有完整克服体系的专家(工匠)。

有能力但没有知名度只算成功一半!这是一个必须建立「个人品牌」的时代

如果我们不能再依赖名片,大公司头衔不再吃香,那我们能拿什么本事与人竞争?就像推销产品一样,如果想要对方选择我们,就必须满足目标客群的需求而且加强能见度,因此在积极发展三个角色的同时也要扩大自己的人脉,作者提到两个建立个人品牌的优势,第一「个人品牌越响亮,越能找到强而有力的伙伴」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有谁会想找你互相切磋提升彼此呢?第二「知名度能为你带来更好的机会」,即便你的能力再好,但是大家不知道你的存在,岂不是只能默默守著原本的职位?所以作者建议年轻的读者能提早思考如何经营个人品牌,即便少了公司名声的后盾还是能被人需要甚至在社会上立足。

后记

前阵子被不少朋友影响,认为3年是一个该投入另一份新工作的时间点,所以尝试开启履历骑驴找马,但转职过程中遇到瓶颈因此到板上求助,一位热心的板友推荐我看看「3年后,你的工作还在吗?」了解目前的产业动态、建立职涯规划的观念,而不是抱著乱枪打鸟的心态找下一份工作。我花了不到三天时间嗑完这本书,看完后感触很深也影响之后的职涯规划,整本书环绕著在这个网路发达、资讯爆炸的新世代如何建立新能力让自己占有一席之位,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好书,强力推荐给刚出社会的新鲜人、正在转职以及对于工作职涯迷茫的人阅读。

另外作者为开办「大人学」及「专案管理生活思维」网站的姚诗豪、张国洋,两位皆有丰富的专案管理经验,因此本书很多范例都是以PM角度出发,当我在阅读的时真的是频频点头,完全能感受书中所面临的工作困境和职场生态。另外推荐想从事PM,或是已经在专案管理领域工作的人可以浏览「专案管理生活思维」这个网页,里面分享不少case study和小技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