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电影《穿著Prada的恶魔》里头的恐怖女总编在家中相夫教子吗?又或者你认为当女性在面临职场与家庭,就必须做出抉择?事实上,过去几十年间,随著女性教育程度的上升及追求自我成就,现代女性的工作能力与发展机会已有较平等的立足点,但是当家庭面临生育小孩、家务或是两性相处等问题时,女性通常都必须做出取舍来成就家庭美满,这也是现代女性在职场与家庭中常遭遇到的难题。

在物价翻倍薪水冻涨的情况下,许多家庭需要维持双薪家庭模式,一部分职业妇女可能为了维持家中经济因素或升迁机会,在产假后回到职场;或是「选择」割舍自己的名片,在生育后选择暂时退出职场或留职停薪,放弃在职场上的成就,用来换取和孩子成长的相处。无论做了哪一种选择,都得背负工作和家庭蜡烛两头烧的压力。职业妇女最想问的问题:如何在家庭跟工作当中取得最佳的平衡?

根据主计处的统计在民国102年女性劳动市场的调查中发现,受访的女性曾因生育离职者, 总计84万6千人或占总比15.76%。就曾因生育(怀孕)离职女性之离职原因观察,以「照顾子女」最高,达70.60%,其次为「准备生育(怀孕)」之25.00%;「工作地点不适合」亦占2.06%;另就复职原因观察,以「负(分)担家计」占68.80%为主,「子女照顾负担减轻」占11.95%次之。

从上述的研究数字调查,可以发现职业妇女在整体的就业市场中,女性虽有工作,但在意识层面上仍会以家庭、育儿等工作为重,对于配偶的「以事业为重」情形,多能妥协与谅解。反观男性,在成为配偶或成为父亲时,即使协助分担家务或育儿工作,工作的时间及投入职场程度明显高于女性,在职场上的工作发展及薪水的调幅更易领先同年龄的职业妇女,造成男女同工不同酬的职场现况。

中华人事主管协会执行长 林由敏表示,就人力资源专家与职业妇女的角度探讨职场女性的劳动市场。首先,从整体制度层面而言,政府所提供的生育优惠或是给予职场妈妈的保障,虽立意良善但仍有进步空间。政府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配套方案,譬如利用立法、节税或补助诱因来鼓励企业更新职场中的硬软体设施,如公司增设哺乳室、托婴中心等或是提倡亲子家庭日等活动。让企业能直接予以职场中双薪家庭工作者具体的协助与支持。

企业端除了必须遵守法令对职业妇女所订定的基本保障外,可以提供更多利多的制度来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职场,例如企业补助生育津贴、弹性工时与电子通勤(在家上班)等,除了提供职务上的弹性变通,更可符合职业妇女的实际需求,避免人才因无法兼顾工作与家庭的情况下离开职场,造成人才流失。有时员工所要的福利不一定只有物质或金钱,公司若能够提供员工规划出人性化的制度,也许会让员工的生涯及职涯规划不一样,对公司更有认同感及向心力。

针对职业妇女本身,林由敏也建议,职业妇女应善用自己的时间跟评估身边的资源,并与家人协调家务分配及孩子的接送照顾,掌握与孩子重质不重量的相处时光,会减轻不少职业妇女的家庭压力。另外,职业妇女应该详细了解政府的保障制度以及优惠条款,积极争取自我的权益,并且可以经过不断学习、获得相关的知识与精进,让职业妇女学习到新技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完成职场上的任务。

总结来说,企业管理者所建立的一些措施或友善家庭的政策,主要目的是让员工能够可以全心全力投入职场,不会因为工作而产生一些家庭问题,所以企业管理层面如果能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与设备,不论男女生都可以无后顾之忧而安心的工作,而不是只为了女性而特别设定规定来容许来做弹性,但对于男女的工作者却同时都能受惠。而职业妇女本身,应该多利用本身专业技能与特质,在不同的生涯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属性与环境,让女性不论在家庭与职场都有机会成就自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