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香港商報,關注我們!


由香港、澳門、臺灣40家媒體組成的採訪團20日在廣州啓動,將到訪多個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開展爲期3天的大灣區聯合採訪活動,全面感知大灣區建設的新進展和新氣象。


媒體座談會現場


廣東爲香港機場第三條跑道提供海砂的供應商是哪家企業?廣東省有沒有放寬港珠澳大橋通行車範圍?港澳高端人才及緊缺人才在大灣區如何享受稅收差額補貼?面對港澳媒體的連連發問,在20日上午廣東省新聞辦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座談會上,廣東省以及廣州市灣區辦負責人與媒體面對面交流,一個半小時的座談會,灣區辦官員不設限,知無不答,港澳媒體也獲得他們想知道的大灣區猛料。


由香港、澳門、臺灣40家媒體組成的採訪團20日在廣州啓動,將到訪多個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開展爲期3天的大灣區聯合採訪活動,全面感知大灣區建設的新進展和新氣象。


作爲粵港澳媒體灣區行的首場活動-廣東省媒體座談會,由廣東省新聞辦副主任鄧鴻主持,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曹達華,廣州市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陳建榮以開放的姿態,就媒體關注的大灣區跨境基建、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港澳青年北上創業、大灣區制度銜接進行了深入交流,許多參與發佈會的媒體都對這種面對面直接交流方式感到滿意,對廣東灣區辦負責人坦承的溝通態度直言「沒想到」。


粵港聯合創新資助項目151個



創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此次媒體在新聞發佈會上重點關注的焦點話題,曹達華表示,粵港澳三地的科技研發及轉換能力比較突出,創新要素吸引能力也比較強,具有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良好基礎,僅目前粵港聯合創新資助項目151個,展現了粵港澳三地協同創新不斷深化的成果。


粵港澳規劃綱要當中清晰地界定出了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戰略。曹達華在回答星島日報關於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提問時介紹說:目前,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建紮實推進,中國(東莞)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運行,中科院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兩大科學裝置正式開工建設。


在談到粵港澳協同創新時,曹達華認爲,目前三地協同創新正不斷深化,其中,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建設順利推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落戶南沙,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設立72個科研機構,轉化成果及技術服務近300項,粵港聯合創新資助項目151個。廣東省更出臺實施財政科研資金跨境使用辦法、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廣東省財政科技計劃的若干規定。


廣州市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陳建榮。馮瀚文攝


推進廣深港澳創新走廊建議



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據悉,廣東省在下一步,已經明確將攜手港澳推動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走廊建設,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曹達華指出廣東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加大重大區域創新平臺建設,把平臺建設好,主要是構建開放型的區域協同發展的創新共同體,同步推進深港科技創新區、廣州南沙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珠海橫琴粵港合作產業園、廣州中新知識城、深圳光谷科學城、東莞中子科學城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形成串珠成鏈,支撐創新走廊發展的態勢。


此外,廣東還會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力提升大灣區原始的創新能力,瞄準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這個目標,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力實施重點領域的研發計劃,推進國家超算中心、南方光源、人類細胞譜系、惠州兩大科學裝置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礎建設,加快建設廣東省實驗室等前沿科技科學交叉研究平臺,攜手港澳共同創建綜合性的國家科學中心。


與此同時,廣東還將加快建設高水平的科技創新載體,優化自主創新的平臺體系,特別要加強與中科院等大院、大所、港澳高校企業等深度合作。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曹達華。馮瀚文攝


爲構建大灣區協同創新共同體,廣東將大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創新要素能夠自由流動,考慮怎麼健全粵港澳跨境科研合作機制,重點圍繞粵港澳聯合辦學、創新資源共建共享、科研經費跨境使用、科研儀器和樣品、樣本便利通關、知識產權保護和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投融資等領域,實施一批充分體現大灣區特點和需求,具備小切口,大突破作用的具體的改革措施,進一步破解人才、技術、資金、設備、信息、樣品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


穗與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項目153項



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發展核心引擎之一,廣州也深度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廣州市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陳建榮介紹說,廣州推動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落戶南沙,聯合港澳共建科技創新合作平臺超過30個,廣州超算中心服務港澳用戶團隊超過120個,廣州累計支持該市科研單位、企業對港澳開展合作項目153項,投入資金2億元,帶動社會總投入3.5億元。


陳建榮表示,接下來,廣州將着力推動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重點建設打造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南沙科學城、琶洲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試驗區(含廣州大學城)「三城一區」,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廣東省新聞辦副主任鄧鴻


推進大灣區建設,穗將在七大領域聚力突破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有85處涉及廣州,並將廣州作爲區域發展核心引擎之一,賦予了廣州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廣州市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陳建榮表示:「雖然大灣區建設開局良好,但仍要毫不鬆懈地搶抓機遇,下一步廣州將在七個方面聚力突破」。


陳建榮透露,首先是將建立健全與國家、省以及港澳有關部門的工作協調機制,印發廣州市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三年行動計劃等系列配套文件,形成遠期、中期、近期相結合的貫徹實施體系。


二是加強與港澳及國際營商規則對接,推動營商環境2.0改革落到實處,進一步彰顯「廣州效率」和「廣州速度」,讓市場主體感受到「廣州溫度」。


第三個突破?力於推動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重點建設打造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南沙科學城、琶洲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試驗區(含廣州大學城)「三城一區」,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南華早報記者在媒體座談會上提問


四是是大力推進廣中珠澳高鐵、穗莞深城際等項目建設,加快構建形成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和南沙與周邊城市的半小時交通圈。


五是深化與港澳等大灣區城市合作,重點打造新型顯示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軌道交通、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海洋經濟等全產業鏈,攜手培育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羣。


六是加快建設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重大平臺,以點帶面推動大灣區建設整體推進.


七是發揮文化、教育、醫療資源豐富的優勢,爲大灣區民衆特別是港澳同胞學習、就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使大灣區建設成果更多惠及民衆。


大灣區跨境基建站:站在新起點 向更高水平發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近日率領代表團在廣州出席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21次會議,會議在九個項目取得成果,其中,廣東省同意爲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填海工程供應部分海砂。對此,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廣東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曹達華迴應稱,廣東一向都秉持"香港所需、廣東所能"原則,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策和民生合作。他進一步迴應稱,關於爲香港第三跑道建設提供海沙,根據國家海事部門規劃,廣東省國土部門會專題研究,有定案後會及時公佈。不過,他也坦承:現在時間相對還比較早,具體方案,還沒有成形,廣東國土資源廳在研究後會第一時間公佈。


港珠澳大橋有不斷升空間


針對港媒對於港珠澳大橋通行政策會否進行調整的問題,曹達華表示,怎麼優化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是一個重要的要素,就港珠澳大橋而言,在開通後的運行過程中,有不斷髮展提升的空間。其中就包括:通行車輛的增加。至於增加到多少,他明確表示,廣東方面沒有設定任何限制,將根據大橋通行能力,緊密與港澳特區政府去加強溝通,相信很快,交通運輸廳將深度與港澳政府溝通,取得一致意見後,共同向社會公佈。



大灣區基建互聯互通存在短板


曹達華並不諱言在大灣區互聯互通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爲此,廣東將攜手港澳,在加強溝通的情況下,未來會根據社會需求,三地市民的要求,做好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做好對接規劃。


他介紹說,在大灣區快速交通網方面,廣東現在主要在編制大灣區相關規劃,完善大灣區城際鐵路骨幹網,推進穗莞深等城際軌道交通建設,支持珠海、惠州、中山、江門等有序發展適合的城市軌道交通,


此外,廣東也會積極推進口岸通關便利化。爲此,廣東會加強與港澳口岸部門的協作,推廣快速查驗模式和新型查驗技術,完善粵澳、粵港兩地牌機動車系列管理政策。廣東還將立足綜合交通運輸水平,按照零距離換乘,無縫銜接,加強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加快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全面提升運輸服務管理智能化水平 "現在大灣區站在了新的起點,將會往更便利化、更智能化、更高水平去對接,去推動建設",曹達華對此充滿信心。


粵制訂大灣區人才政策,港人北上就業創業天地寬


對於媒體關注的有關港澳及海外端人才及大灣區緊缺人才在大灣區廣東省內享受稅收差額補貼問題,曹達華透露,在國家專門頒佈港澳人才稅額補差的政策後,廣東省在積極做好配套政策的出臺,「相信很快,政策會跟大家見面,會使港澳及境外兩類人才在大灣區內地工作生活有非常好的歸屬感」。


港澳青年北上創新創業也是廣東重點關注的領域,曹達華表示,廣東已經研究制定加強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實施方案,這個已經經過中央批准,廣東省正式公佈,這個方案有十分具體的舉措來支持做好創新創業基地的建設。


廣東大力推進已經存的像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廣州南沙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廠、珠海橫琴青年創業谷等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的載體建設,目前三地已經累計進駐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團隊,超過360家,從業就業人員接近4000人。曹達華表示,這個增長的態勢仍在增加,只要是港澳青年所需要的創業創新環境,廣東會提供廣闊的空間。


下一步,廣東省會進一步加大對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創新創業工作,拓展港澳青年在內地的發展空間,在珠三角九市推進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完善港澳青年在內地創新創業系列配套政策,從多層次融資支持體系,全鏈條的人才服務體系、成果轉化、轉移激勵政策,便利的公共服務配套服務,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支持。(記者 黃裕勇)



製作:蔚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