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458239082466250.jpg

 

罗马四季

几年前去过罗马短暂停留过一天,对这个城市印象普通,知道它乘载很多历史与记忆,感觉它还有些许暴戾能量残留;记忆最深的是清晨天空美妙的光影色彩与云朵,还有梵谛冈广场清晨没太多旅客的壮阔。

还有走两步就会遇到一间美不胜收的教堂或喷泉、转个弯就遇到万神殿。

美得不像真的,或者可以说艺术画作写实地呈现了罗马的风貌。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吸引了我的目光,翻开之后就停不下来一口气得把它看完;作者文笔美得好适合当作侧写这个城市的艺术家,他也的确是受罗马美国学院之邀,去进行为期一年的居游研究专案。

我没有看过作者其他得奖的小说,却对于他这本一年半传记式的小手扎爱不释手。绝对不是因为我能同理他笔下的罗马,而是我赞赏他观察与纪录罗马的方式。

 

以上是文学、美学与艺术的角度,第一时间吸引我的自然就是他的文笔,还有他诚实的陈述出一种贴近另一种文化的敬畏之情。

 

在叙事的角度,他与太太带著新生的一对双胞胎,七手八脚的新手父母匆匆接下了这个难以拒绝的邀请,来到文学艺术的发源之处;美国人在罗马,语言不通之下,推著那对双胞胎婴儿,所到之处都吸引罗马人的称赞与靠近逗弄婴儿。多少打破了一些语言的藩篱。

接著他描述他根本看不完罗马之美,美景藏在每个阶梯、转弯或是建筑细节中;难以专心在写作上,挣扎的前进;同时还要飞到伦敦、荷兰去打书,他的事业如日当中,在罗马的这一年却像是琥珀中昆虫一般被冻结成一本手札。

第一次当父亲、照顾得还是双胞胎;要在语言不通的环境照料婴儿,尿布或奶瓶的义大利语要怎么说?第一次来到罗马,要在丰富到连浏览都浏览不完的文化资产当中专心写作,还是写一本法国人的书?

这些心境都被他巧妙地放置在罗马一年四季的背景之中,串联起他的期待、恐惧与发现。

里面写到他一个人推著婴儿车去逛墓园、梵谛冈教宗逝世的盛况、父亲作为他人生的一道分水岭,有孩子之前的他与之后的他。

这些生命经验与刻痕的描述已经强烈的让我联想到冥王星,后来他穿插了一段文字谈到罗马人是很会善用资源、回收再利用的:

罗马帝国取用希腊人的文化、伊特鲁里亚人的基础建设、非洲人的尖方碑,西元四五五年,汪达尔人拆下朱彼特神庙每一寸黄铜,用来装饰君王的宫殿。西元六六三年,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斯二世拆下万神殿的镀金屋瓦,运回他在君士坦丁堡的宫殿。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利用古罗马的支架重建水渠,挖出罗马帝国的石灰,用来兴建他们自己的教堂。一四五二年,工人们据说一天之中从万神殿凿下两千五百多辆推车的岩石,运至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工地。

基本上一切都是能够被回收再利用的。这也是让我看到底层这本书纪录的正是冥王星的一场蜕变过程。

无论作者是有意识地安排还是顺随生命的境遇,他这本小书都闪耀著生死循环、死亡再生的光芒。首先他要愿意对冥王星式(突如其来、非自愿性申请却被邀请、连根拔起到另外一块大陆上居住做学术研究)的邀请说好,接著潜入深邃的地层或者说是人类文明的历史层次当中,小心地开凿与拾取出跟自己生命映照的部分。作者透过这书的创作,纪录自己生命这段贡献回人类文化之中,这就与奥喀斯的能量相互辉映了。

这本书实在是太美了,就算不懂占星语言,也能读出很多层次与滋味。懂得占星语言,就更能体会冥王星能够如何在光谱较高那一端转化了。

 

请抢先追踪 宇宙星流FB专页、订阅 宇宙星流电子报

欢迎参考宇宙星流网站想要学会占星语言,占星初阶课程招生中     http://bit.ly/cosmosflowclass

延伸阅读:

罗马一日游 by m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