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末的時間,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書《直覺-開發你的內在智慧》(作者:彭妮.皮爾斯),觸發了我的很多靈感。

上次發的關於「時間是個假象」的文章,意外收到很多頭條朋友的關注,大家說收尾簡單了,那這期就說詳細點,來聊聊關於人生修鍊開發智慧的話題。

不知道你是否發覺和認同,人生總是按照著某種軌跡在走,出生~上學~找好工作~買房子~結婚生娃~金錢名譽權力~各種享受~養老~死去,大多數人基本沿著這個路徑過了一輩子。

有隻「無形的手」總是在操控著我們,古代至今它有很多種名稱,也換過很多種形象,古時候統稱為「神」,現在人們叫做「命運」,而佛教定名為「業力」。

現代社會人的社會活動越來越多樣性,追求也不盡相同,按理說生活條件好了,自由度高了,物質和精神生活豐富了,人應該比以前更加快樂才對,但你會發覺不是這樣,很多人有失眠、麻木、憂鬱、焦慮、狂躁、恐懼等等狀況,甚至會越來越懷疑自己有心理問題。

這些現象在以前我們做教練課程的時候接觸很多,工作上的問題:覺得管理能力不足的,經營企業遇到瓶頸的,銷售業績突破不了的,也有很多生活中的問題:父輩和子輩關係不合的,夫妻冷戰或鬧離婚的,受過各種傷害的覺得自己不好或別人不好的,感覺自己都「有病」,所以要吃藥!

「處方」也有很多,有培訓、教練的形式,有心理諮詢、輔導、治療的形式,或是各種身心靈課程,要麼是各種「深度的療愈」,要麼是各種高大上的「禪修靈修」。以前以為高層次的人群這些問題會少,現在我接觸了很多企業家,發現他們也有各種精神壓力和身體狀況,他們會選擇旅遊、中醫養生、辟穀、太極、禪修等修養身心的方式。

於是,你會發現很多人都在做著同一件事情,「找到自己」,為什麼要找「自己」,我觀察了很長時間,總結為兩個核心方面:

1、被太多的表象迷惑,盲從或受打擊,從而失去了追求人生目標的動力

2、到某個階段總是存在困惑和無力感,感覺自己智慧和能力不夠,有種生命的桎梏

曾經就聽過一位佛教大師一語點明:人生的所有難題煩惱,皆因智慧不夠。尋求更高層面的指引,獲得更高的智慧,可以使我們化解難題,消除煩惱,得到快樂幸福。那麼,為什麼這麼多方式或課程都把焦點指向了精神方面的修鍊,認為這是解決問題的本質核心呢?

我從一些理論上來講講這個邏輯,無論是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還是教練的邏輯層次理論都已經充分說明了這點,「虛無」的高層次的精神層面決定了「實在」的物質層面。大部分人習慣的模式是,工作生活出現了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內在情緒出現問題,尋找內在原因或外在的出路,但是這個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

我借用《直覺》一書作者的智慧,用她書里一張圖來進一步說明這個邏輯。她認為自然的循環應該是:存在—行動—完成—存在,即是精神指引心靈,心靈指揮身體,最後完成的體驗和感悟又豐富提升了精神。

?

舉個例子:你想成功,成為像馬雲那樣的商業領袖,那麼你首先要有馬雲那樣的精神(你可以理解為願景和夢想),然後鍛煉這樣的信念和心態,由內在轉化成實在的行動,呈現為實際的結果。也就是我們教練常說的:be-do-have,成為-做-擁有,而多數人認為,我要是有馬雲那樣的財富,我也可以怎麼怎麼樣,實際上是:擁有-做-成為(have-do-be),顛倒了次序,忽略了內在決定外在,這樣你就經常會困在做和擁有的層面,因為它們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如果要你去追求一些看似掌握不了、沒有結果、虛無的東西,你會感到非常恐慌!!

而書里提到的直覺這種高級的智慧,恰恰是需要在放鬆、專註、靜逸的狀態下出現的,無論是禪修、靜坐、冥想、瑜伽等方式都是要讓你修鍊放鬆自己、專註當下、甚至是無念,這也就是佛家講的「定能生慧」。

這種高級智慧有什麼用?它會讓你獲得力量,認清問題實質,從容解決或不受負面干擾,變得更有創造力,甚至得到未來的指引獲得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書中三個層面精神-心靈-身體,對應了上意識-意識-下意識,她認為下意識即潛意識是存在恐懼的,上意識是快樂和有愛的。這讓我感悟到,我們以前很多問題和情況為什麼要從潛意識入手,從心理學的認知我們知道,潛意識是我們身體內在的存儲器,所有以前的現在的東西都存放在裡面,包括我們的價值觀,決定行為的信念等都存放在這裡,如果我們要成為一個幸福的、成功的、富足的人,擁有不一樣的成果,我們必須更新我們的信念系統,向潛意識灌輸成功、幸福、富足的內容。

但是這裡問題就出來了,為什麼很多輔導的、引導性的、治療的方法和課程都不能夠徹底解決問題?(我估計很多治療師和導師都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因為過往你儲藏了太多的內在垃圾,一旦你要突破,潛意識裡面這些過往的負面垃圾就會來擋住你的去路:「我們是平凡的人,平安過好日子就好」「我很笨,出身又低,我不配擁有。。。」「人心險惡啊,人性都是自私的,我得為自己多爭取些」「那些老闆都是靠剝削我們才賺大錢的」「要成功就得努力拚搏,甚至要犧牲別人才能成就自己」「我想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可是我現在沒錢,工作不穩定,我媽身體不太好,還得攢錢買房子。。。」

世間多數方法都是只能解決其中的一個或部分問題,卻不是全部或徹底解決(這些方法我不是全然否定,很多可能是你人生路途的驛站,但不可痴迷深陷)。而佛法最為究竟,佛開示這是業力所聚,因果使然,所以佛教眾生修行,並用八萬四千法門來渡眾生。

意識大家都理解的,你一直靠它生活著。那上意識是什麼,在哪裡?很多身心靈課程指向了宇宙智慧,是的,超我的智慧是宇宙。

有趣的東西出現了,我做個比喻,宇宙就像是互聯網的雲端,你可以從這個寶庫獲取無限量的東西,你的身體就像一個導管,連接著你的內在和外在,潛意識是你的內在存儲器,下載了東西放在這裡。唯有你的管道通透了,你才能接收到來自上意識的能量,你才能獲得智慧和能量改變你自己。否則,多數呈現的是下意識的影像,我們人生很多時候都執著於去獲取的一切,執著於自己的七情六慾,受到「業力」的牽引,受到各種世相的干擾,你就很難定下來,於是你的「管道」就堵住了,只要你定不下來,就不能獲得高級的智慧。

?

真相就是這麼奇怪,實相如手中流水,你越想去掌握它,你越抓不住。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走向了佛教,他們不但在那裡找到了精神的歸宿,更重要的是獲得覺悟和智慧,認識了宇宙的真理,放下了自我的執著,放下過去追求的名利權,獲得清明快樂的心境。而佛教最高的智慧是「般若」,是能夠解脫生死的智慧,是永恆極樂的境界,為什麼佛教要求修行,有「戒-定-慧」,是因為沒有戒行不能得定,無定不能得慧。

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行就是要放下自我的執著,放下你曾經認為很重要的一切,因為一切都是幻有假合。

你什麼時候會發現你需要修行,當你覺察到人生皆苦想出離的時候。你什麼時候會覺察,當你的人生體驗到足夠痛,觸發你醒覺的時候。

當然,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選擇,修行如登山,一下子要你去登珠峰那也是相當不現實的事情,我們可以定一個小目標,比如,先登1000米的,再登2000米的。。。上面講了那麼多虛的東西,我也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會信仰佛教。

那最後我分享點可以落地的東西吧:

1.如果你想要更加幸福快樂成功,你需要更新你內在的信念,升級你的「核心系統」,那麼提升內在潛能的好的正念正行的課程是可以參加的,不但要洗腦,關鍵要洗心!

2.如果你想要獲得高級的智慧,增強創造力、洞察力、領導力,那麼各種「定」下來的修鍊是必要去做的,喝茶、閱讀、冥想、坐禪等等,有時這種形式也可以是動的,如太極、瑜伽、旅遊等等,關鍵在於攝心。

3.如果你慢慢看到了人生實相,想要獲得究竟解脫的大智慧,你會發現唯有學佛修行這個不二之路,你也不會孤單和害怕,因為你本具佛性智慧,你終會發現真空即是妙有,舍即是得!

?真心祝福大家都能獲得喜樂幸福!?

?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