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5009字 | 閱讀需8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大內紫禁城與西內中南北海世人皆知,唯有南內湮沒於世。



明代北京皇城有“三內”一說,即大內、西內、南內。大內就是紫禁城,西內又稱西苑即現在的中南北三海,南內又稱東苑即今南池子一帶。“三內”均是皇家禁地御苑。南內於明代晚期逐漸隳廢不存,所以清代的北京皇城已經沒有了南內。大內紫禁城與西內中南北海世人皆知,唯有南內湮沒於世。


 明代畫卷上的紫禁城

 

南內因其位於紫禁城東南而得名。南內具體建於何時已難詳考,它或與西內同爲金中都時的皇家御苑。明成祖朱棣居潛邸時的燕王府就是現在的中南北海。他在南京登基後,未遷都之前曾多次巡幸北京,下榻駐蹕仍是西苑。南內是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對皇城內、紫禁城外東南隅的稱呼,又記作“南宮”。永樂朝(1403—1424 年) 南內常稱作“東苑”,宣德朝(1426—1435 年)有“春苑”之謂,代宗景泰朝(1450—1457 年)又叫“小南城”,英宗天順朝(1457—1464 年) 謂之“南城”。因南內位於皇城之內且有別於外城之南城,又叫“內南城”, 或寫作“南城(內)”。

 

明代南內的四至是:西起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東牆外,東至皇城根兒即今南河沿大街;南起長安街,北接東華門大街。現在的南池子大街、菖蒲河、皇史宬、歐美同學會、普度寺等一帶都是南內故址所在。

 

明初南內


南內大門西向,中門及正殿南向。明英宗天順朝是南內規制的一個分界點。天順朝之前南內較爲空曠,有殿宇數座及荊扉草廬,常用作騎馬射箭。天順朝之後,英宗按大內乾清宮之制增修殿宇亭閣,比先前規整繁華。

 

明初,皇帝與臣子騎射遊玩多在東苑。永樂十一年(1413 年)端午節,成祖於北京率文武羣臣、各國使臣及在京耆老共同遊東苑,觀看擊球射柳。當時皇子皇孫擊射連發連中,朱棣高興地對皇太孫(即後來的宣德皇帝)說:“今日華夷畢集,朕有一言,爾當思對之,曰:‘萬方玉帛風雲會。’”皇太孫當即叩頭答道:“一統山河日月明。”成祖聞之大悅,賞賜其良駒名馬錦綺羅紗及外國錢幣,並命儒臣賦詩以詠。3 年後的端午節,永樂帝又來到北京,再次幸東苑觀看擊球射柳並賜羣臣酒宴及財帛。隔年,顯宦王直回憶隨駕東苑詩記:“千門晴日散祥煙,東苑宸遊憶去年。玉輦乍移雙閣外,綵球低度百花前。雲開山色浮仙仗,風送鶯聲繞御筵。今日獨醒還北望,何時重詠柏樑篇。”(《日下舊聞考·卷四十》)


 明成祖朱棣

 

明代的武臣射柳之戲又稱“剪柳”,規則是將鴿子藏於葫蘆或盒子內,後懸掛於柳樹之上,武臣彎弓搭箭比賽射技。箭射中葫蘆,鴿子飛出,觀者喝彩爲樂。剪柳遊戲以射中葫蘆多寡和鴿子所飛高低判別勝負。

 

擊球之戲是雙方數人乘騎上等駿馬,配雕鞍綵帶,手握長柄藤杆。先有一人將皮質軟球擲於地,然後羣馬爭馳,以藤杆擊球而起,一方或擊打或以杆接球。技藝嫺熟者能挑球於空中而始終不離球杆,或皮球若黏在杆上隨馬飛奔不墜。最終以將皮球擊入對方球門者爲勝。球手個個耀武英銳,馳驟旋轉,迅疾快捷。觀者時而緊張揪心,時而喝以彩聲, 衆人樂在其中。

 

明嘉靖朝(1522—1566 年)翰林黃佐的《翰林記》有“侍遊禁苑” 一篇,其中記載了宣德三年(1428 年)七月君臣同遊東苑的故事。時宣德皇帝召尚書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同遊春苑。苑內道路兩旁種有嘉樹。前殿棟宇宏壯,金碧煜耀,其後奇石森聳,瑤臺玉砌,花卉環植,香豔濃郁。苑內有噴泉水池,池中奇石屹立,不假雕琢,宛若升龍之狀,噴水入於石渠,直透殿內。殿後有石龍吐水相應,池南有高臺數尺。殿前有二石,左如龍翔,右若鳳舞,均爲奇巧天成。宣德皇帝在殿中對蹇義等人說,旁邊有草舍一區,乃他致齋之所,卿等可去往觀。於是太監將衆人引領至一小殿,樑棟椽檐及四面欄杆皆爲天然杉木不加斫削,上覆之以草。之後迂迴進入一荊扉小門,裏面有石堤小河及石橋, 左右有草亭東西相望。中爲小殿,有東西二齋及軒室均以草覆之。此處爲皇帝彈琴讀書之所。苑中空地以竹籬圍之,籬下皆種蔬菜瓜果。幾位臣子游覽完畢,宣德帝來至河邊命人舉綱收網,得魚數尾。遂令中官具酒饌,賜臣子魚羹。既而又把衆人召至跟前,賜金帛、絛環、玉鉤等物。之後又賜宴於東廡,諭令衆人不醉不歸。

 

英宗軟禁南內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 年),蒙古瓦剌首領也先率大軍南下圍攻京師,英宗朱祁鎮頒詔親征。吏部尚書王直率羣臣力諫攔阻,英宗不聽,命其弟王朱祁鈺居守京師,隨後便御駕出征。英宗到了居庸關、宣府地界,羣臣屢次請求駐蹕,英宗不許,繼續前往大同。八月回撤途中,於土木堡遭瓦剌軍伏擊,十數位文臣武將戰死,士兵死傷數十萬。英宗朱祁鎮被俘虜,史稱“土木之變”,史家曲筆記作“帝北狩”。


 明英宗

 

親征慘敗、皇帝被擄,震動京師朝野,羣臣慟哭於大內。翰林院侍講徐有貞(原名徐)建議遷都南京,兵部侍郎于謙以爲不可。形勢急迫, 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太后便懿旨立皇子朱見深爲皇太子,命王朱祁鈺監國。一個月後,于謙等朝臣擁立王登基皇位,遙尊“北狩”的英宗皇帝爲太上皇,改1450 年爲景泰元年。

 

一年後,瓦剌首領也先派使臣請和,送還英宗。朱祁鈺(景帝)心存不願,勉強出東安門迎接英宗,隨後就把太上皇送進了南內。朱祁鈺把哥哥迎進南內名爲歇養,實爲軟禁。當時禮部尚書胡請令百官朝賀太上皇萬壽,景帝不許。諸臣再請元旦朝賀,仍不許。景泰三年(1452 年),景帝廢皇太子朱見深爲沂王,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爲皇太子(次年即夭)。皇后汪氏認爲景帝所爲有悖禮法祖制,極力勸阻爭辯。景帝隨即廢皇后汪氏,立朱見濟生母杭氏爲皇后。朱祁鈺原本臨危受命居守京師,外御強敵,內保社稷且篤任賢能,勵精圖治,有再造大明之功, 不失爲一代英主。但按照封建正統史家看來,他戀位易儲,禁錮皇兄, 恩誼恝然,又被奸小蠱惑,以致未得善終。

 

英宗被禁錮於南內崇質宮。該宮覆黑色琉璃瓦,俗稱“黑瓦殿”。盛夏日,英宗常在苑中依樹納涼。某御史爲討好邀寵,便奏報景帝曰:“南城多樹,事叵測。”景帝遂下令將崇質宮樹木全部砍伐。英宗得知此事真相,着實嚇得不輕。迨復辟後,先把奏報砍樹的御史殺了。當時景帝正敕建北京隆福寺,需要大量建材,便命太監把南內翔鳳等殿宇的石欄杆拆卸運走。景帝怕英宗與外界仍有聯繫,連所用筆墨紙硯亦嚴加控制。英宗幽禁黑瓦殿後不僅無人伺候飲食起居,每日飯菜還得從門洞遞入,有時甚至沒飯吃。一日,英宗索要酒食,光祿寺官藉故不給。吏員張澤說:“昔年宋徽、欽二宗被擄是天所棄之,今太上皇北狩而歸亦是天意。若英宗有日復立九五大位,先得誅殺光祿寺官。”言罷,乃偷偷給英宗送進酒食。爲此張澤日後當上了光祿寺卿。英宗皇后錢氏與英宗恩愛且忠貞賢惠,危難中,錢氏或變賣針繡或從孃家挪些錢財賙濟英宗日常用度。


北京普勝寺,前身是明朝皇城東苑的崇質宮,俗稱“黑瓦殿”。

 

“奪門之變”


景泰八年(1457 年)正月十二日,景帝朱祁鈺患病不愈,皇位大統人選成了問題。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等商議復立沂王朱見深爲太子,請英宗入大內復位,並且擬好了摺子。這天恰是正月十四日,朝廷在燈節假期,王直等決定正月十六日早朝遞摺子。沒承想此重大機密提前泄露,被京營監軍曹吉祥、武清侯石亨等人得知。二人連夜與左都御史楊善、左副都御史徐有貞、都督張輗、張軏等密議,決定提前迎立英宗復位,搶先立功。此事由徐有貞力主,石亨掌管皇城各門鑰匙,張領兵,諸事齊備,遂成“南城之計”。

 

正月十五日,一行人於深夜至南內大門。士兵叩門不開,徐有貞命數十人舉巨大圓木擊撞,致旁邊苑牆倒塌。徐有貞令士兵進入垣內,裏外合力將門垛推毀。衆人至黑瓦殿見英宗,英宗獨自從燈下走出詢問情況。徐有貞等跪地齊呼陛下登位,英宗尚有遲疑。徐有貞命士兵趕緊擡肩輿請英宗即刻上轎,衆士兵惶懼驚顫而不能動。徐有貞徑直上前挽掖英宗登轎,並親自擡轎護駕。英宗問徐有貞系何人,徐答都御史徐有貞。英宗命徐前面領路,直奔大內東華門。

 

東華門禁衛軍見一路人馬深夜欲進大內,阻攔不許。英宗上前道:“朕太上皇也。”守軍驚恐而退, 徐有貞陪伴英宗直入大內奉天殿。奉天殿值勤武士見徐有貞深夜進宮,舉椎就打,被英宗厲聲喝止。英宗進殿內尚有些遲疑,暫偏坐一隅,徐有貞又上前將英宗扶上龍椅御座。英宗對徐道:“此事真是你乾的?朕早該遇到你。”天漸明,京師文武羣臣依舊在闕下等候景帝視朝,忽聞殿內鐘鼓齊鳴,人聲呼噪。驚愕中,諸門畢啓,徐有貞出來對衆人道:“太上皇帝復位矣。”衆人遂入賀。景帝聞報英宗復辟登基後說: “大兄做皇帝,吾無天祿之人。”(王錡《寓圃雜記》)景帝朱祁鈺大勢已去,其天祿亦就此而終。


徐有貞

 

英宗朱祁鎮復位,廢景帝爲王,改景泰八年爲天順元年(1457 年)。徐有貞以左副都御史兼翰林院學士,入內閣成爲樞揆。英宗於南內成復辟大事,史稱“奪門之變”。

 

南內由盛而衰


英宗幽禁南內時,景帝砍樹並搬走大量石料,英宗雖不敢言卻全都記在心裏。復辟後,英宗於南內大興土木。仿照大內製式增修三路宮殿, 兩側建長街。每座殿左右有迴廊相接,殿後有水池石橋。苑中遍植松柏及天下四方所貢奇花異木。南內正殿名龍德,左右爲崇仁、廣智二殿。正殿後的精美石橋相傳來自西洋,橋之南北各有牌坊名飛虹、戴鰲。左右各有亭子名天光、雲影。再後有石山名秀巖,山上有圓殿名乾運。之後是永明殿,殿門額名佳麗。再後還是圓殿,周圍以水渠環繞名曰環碧。另有嘉樂館、澄輝閣。最後有洪慶殿,系供番佛(即喇嘛)之所。南內增置及修葺的殿宇樓閣、亭館石橋均極其華麗。

 

英宗天順三年(1459 年)十一月,南內增建工程全部修竣。英宗特賞工部尚書趙榮,侍郎蒯祥、陸祥每人二十兩銀子, 絲衣服兩套。蒯祥,蘇州人,木匠世家,因修建南內有功,秩俸升至從一品,壽至八十四歲。蒯祥之祿壽,爲有明一朝全國木匠所罕見。

 

英宗幽禁南內八年雖說不得已,但此處畢竟是久居之地且景色宜人。幾年間,他多次率羣臣來南內遊玩並賜酒賞宴,並從此成制。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朝均有賜羣臣遊南內並賞宴之例。嘉靖十二年(1533 年)四月,皇帝遊南內於環碧殿,召輔臣張孚敬、李時、方獻夫等陪侍閱馬並賜茗飲。之後又至嘉樂館賞花賜酒食。萬曆朝(1573— 1620 年)進士李日華《紫桃軒雜綴》載:正德朝,僅南內所養金魚每日就需食二十斤白麪蒸餅。隆慶朝(1567—1572 年)朱維京有幸遊南內, 作詠飛虹橋詩曰:“鯨海遙涵一水長,清波深處石爲樑。平鋪碧甃連馳道,倒瀉銀河入苑牆。晴綠乍添垂柳色,春流時泛落花香。微茫迥閣蓬萊島, 不放飛塵入建章。”嘉靖朝(1522—1566 年)進士龔用卿詠乾運殿詩:“團團小殿古蔭斜,石檻玲瓏映水花。翠輦不來金鎖合,綠楊深處有啼鴉。” 嘉靖朝名士徐渭某年秋遊南內,時值大風雨,歸時又雪飄滿天。徐渭賦以詩:“寶樹瓊臺夾梵輪,星壇月宇詎非神?從來天上游俱夢,說向人間恐未真。風雨故梢銅網翼,魚龍欲活石橋鱗。尋詩正是回驢處,忽面西山雪照人。”(蔣一葵《長安客話》)

 

明朝宮廷繪畫《出警入蹕圖》


明代晚期,南內開始走向敗落,華麗盛景漸成往昔。嘉靖四年(1525 年)五月,禮部尚書席書等上奏:“皇考既爲天子之父,當祭以天子之禮。但觀德殿在禁嚴之地,各官不得陪祀,太常不得行禮,當於太廟之東,南城之北或東,別立一廟。”嘉靖帝諭旨:“禮、工二部會同司禮監,內閣領欽天監官相度。”(《日下舊聞考·卷四十》)幾個衙門經過測量,以爲太廟東邊地方狹窄不堪建造,便選定在南內環碧殿處,南北展五十丈,東西闊二十丈建造新廟。嘉靖詔準。嘉靖十三年(1534 年) 七月正式開工,兩年後新廟建成,定名“皇史宬”。新廟落成,南內原有規制不整。此後南內其他殿宇屋舍時有拆補,逐漸失去往日的用途及輝煌。至清代,南內就面目全非了。

 

清代皇城無南內


清初,皇史宬往北的南內舊址曾是睿親王多爾袞府邸。當時黑瓦殿尚存,裏面有鎧甲弓矢等睿親王舊物。睿親王死後,順治帝褫其爵廢其府。順治八年(1651 年)於南內東部建“普勝寺”(今歐美同學會)。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於睿親王府舊址建“瑪哈噶喇廟”,大殿左側的黑護法佛殿即昔年之黑瓦殿。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瑪哈噶喇廟易名“普度寺”,乾隆帝賜御筆橫額。雍正九年(1731 年)緞疋庫神廟碑記載,緞疋庫爲戶部分司,建在東華門外小南城,名“裏新庫”。裏新庫東南是清順治八年建的普勝寺,西南是皇史宬,離菖蒲河牛郎橋不遠,臨河有地名“大院子”,裏新庫北爲普度寺。


皇史宬

 

經過明末清初數次拆改,以上這一帶建築如南池子街、皇史宬、普勝寺、普度寺、裏新庫、菖蒲河(大院子)等處原明代南內故址,既無完整規制亦無御苑屬性,清代皇城也就無南內一說。


(原文來自《中國國家歷史·拾》,如需購買請點下方“原文鏈接”)




“中國國家歷史讀書月”第二十一期抽獎活動

(預告:明天進行第二十二期抽獎)

參與方式:

1. 文章留言後,點擊下方抽獎圖片按照提示即可參加活動。

2. 本次開獎日期是5月22日18:00,抽獎結果會通知到個人。

3.獲獎的讀者收到通知後請準確的填寫個人的郵寄地址和聯繫方式,防止因填錯信息導致我們獎品無法寄出。

4.本次活動的圖書獎品隨機發出。

5.本次活動,所有參與者最多隻能中獎一次,即獲獎的讀者將不再進入下次抽獎,以便讓更多讀者能中獎。

6.圖書會在開獎後7天左右寄出,請中獎的朋友耐心等待,有問題及時和我們聯繫。



注:因精選留言數量限制,超出數量的留言不能顯示出來,參加抽獎活動不受影響。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中國國家歷史新書上市,點擊“閱讀原文”鏈接即可購買!

下單即贈館藏圖書一本!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羣: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熱文推薦

點擊標題立即閱讀



錢穆:國都決不可再設在南京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原來不是金庸虛構的


古代人近視了該怎麼辦?


上海是怎麼脫離江蘇成爲直轄市的?


呂后當國:垂拱而治是個美麗的謊言?|文末圖書抽獎


這些會讓人聯想到日本姓氏的中國複姓,究竟來源於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