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2010年,中國經濟呈現出極其複雜的局面。房地產調控成效不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凸顯、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大、轉變發展方式成效不彰,各種矛盾交織,宏觀調控面臨兩難局面。因經濟問題而導致的社會不穩定問題頻發,貧富差距繼續擴大……

  「不能把這些問題割裂來談,」在接受採訪時,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教授(終身教職)許成鋼說,「這些問題都是緊密地連在一起的。在更宏大的視野里,這些問題直接關係到30年來中國改革做了什麼事情,中國的體制發生了哪些變化。」

  出生於1950年的許成鋼是當代中國優秀的經濟學家。16歲時他到黑龍江省上山下鄉,在北大荒的農場里,關注中國命運的許成鋼寫出 《試論社會主義時期的政治經濟學研究》,為此被打成「反革命集團」的「頭目」,被關押審訊批鬥。「文革」之後,許成鋼考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成為該校惟一沒有本科學歷的研究生。1980年代,他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師從雅諾什·科爾奈和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里克·馬斯金,成長為一位對轉軌經濟有深刻研究的經濟學家。他關於中國改革的許多研究成果已成為轉軌經濟學的重要文獻。

  許成鋼一直密切關注中國的經濟發展。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出現一系列嚴重問題,就在於當人們還沒有認真搞清楚體制之前,就簡單地貼了標籤,然後粗暴地用意識形態去吵架,開出的藥方都無濟於事。」

  他主張,中國應該繼續進行改革,努力解決中國的貧富差別問題,「關鍵是把完整的土地所有權歸還給農民,這樣才能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訪談

  住房制度改革中的失誤

  問:你或許注意到,2010年以來國內發生了一系列問題,包括房地產問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通貨膨脹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還包括停工潮在內的社會不穩定問題等。作為一位經濟學家,你怎麼看待這些問題?

  答:我認為不能把這些問題割裂來談,在我看來,這些問題都是緊密地連在一起的。在更宏大的視野里,這些問題直接關係到30年來中國改革做了什麼事情,中國的體制發生了哪些變化。

  問:那麼在你看來,中國的體制發生了哪些變化?

  答:一個巨大的變化就是房地產市場的興起。當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我就建議,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房地產,具體措施是大規模建設廉租房。因為在中國經濟發展的現階段,房地產業不可避免地成為經濟的基本支柱之一。

  今天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水平,只相當於美國1910—1920年代。美國經濟大發展是從19世紀中葉開始的,從修建運河網路到修築鐵路、公路,再到房地產,建築業作為美國國民生產的支柱產業之一,持續了100多年,一直到1970年代。這是大國不可避免的發展道路。

  從1990年代開始,中國推進住房的市場化改革。遺憾的是,在房地產市場迅速發育的同時,也埋下了巨大的問題。

  問:你所說的問題是什麼?

  答:就是一方面片面地強調依賴市場解決民眾的住房問題,另一方面政府又限制土地供給,依賴賣土地為地方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以及許多其他政策干預市場造成市場嚴重失衡。

  首先,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通過房地產市場為全民提供住房,英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撒切爾政府之前,工黨政府建了大批廉租房,以低價租給低收入民眾。廉租房不是市場上交易的商品,所有權屬於政府,能夠保證低收入者有一個居住的地方。撒切爾夫人上台後,片面鼓吹市場,廉租房大規模地私有化,住房成為投資的對象,價格上漲,低收入者就租不起房子了。

  住房不是純粹的消費品,它同時也是投資品。中國在進行住房制度改革的時候,對房地產的性質沒有認識清楚。房地產本身具有雙重性,既是消費品又是投資品。當把兩者混為一談的時候,一定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既要強調住房的商品化,又要強調每個人要居有所屋,怎麼可能呢?低收入群體是不可能買得起房子的。

  當房地產市場上升時,實際上是經濟向好的表現。如果要打壓,不是要毀壞經濟嗎?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是市場解決不了的,必須依靠非市場的力量才行。

  中國不是市場的東西多了,但是偏偏在住房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上讓市場解決一切,這是不可能的。市場不是萬能的,市場在許多方面會產生問題,這在經濟學裡面不是秘密。但是在國內改革的過程中,許多的爭論太過於意識形態,要麼就支持市場,要麼就反對市場,影響了人們對市場的全面認識。對房地產市場的認識就是如此。

  房地產的主體應該是市場,但是僅有市場一定不能解決好全社會的住房問題。所以,在市場之外,政府一定要擔負起責任來。

  下轉42版

  上接41版

  問:當初在進行住房改革時,也強調了政府責任,比如地方政府就建設了一批經濟適用房,你怎麼評價這些措施?

  答:建設經濟適用房是個嚴重的錯誤。因為住房有雙重性,是投資的工具又是消費的工具。對於沒有能力投資的低收入群體來說,解決住房的辦法是用低價格租給他們,而產權掌握在政府手裡。由於產權是掌握在政府手裡的,未來財產增值也在政府手裡,所以政府不必收取很高的房租。

  經濟適用房用一個低於市場的價格把產權轉移出去了,這等於政府補貼那些獲得經濟適用房的人,也等於政府貼錢讓他們投資。這就既違反了市場的原則,也違反了基本道德。為什麼納稅人要補貼某一些人,讓他們獲得一個投資品呢?

  在這個過程中,腐敗是一定有的,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佔便宜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肯定有人在有意搗亂,但是也有很多人真的是不懂,在對市場的認識上發生了偏差,在住房制度改革上片面強調了市場,政府沒有為低收入群體提供廉租房,沒有給予必須的基本保障。

  事與願違的土地供給政策

  問:片面強調市場確實造成了諸多問題,許多城市房地產價格飆升到現在的高位,是否也和此有關?

  答:現在討論深度影響我國房地產發展的體制和政策方面的另一個基本問題:土地所有制、土地財政及土地供給政策。房地產價格飆升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供給。

  當土地的供給足夠充裕的時候,投資行為賺不到錢,誰去投機?人們之所以去投機,是因為土地供給不充足。土地供給不充足的最終根源是土地所有制:地方政府壟斷地方城鄉土地交易,農民,無論私人還是集體,都無權售賣土地。

  在住房制度改革啟動的同時,產生了一個重要的行政機構——國土資源部,這個部門是幹什麼的?它每天就是講一個事兒「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

  問:有關部門反覆講,中國的基本特點是人多地少,要保證吃飯問題,也就是糧食安全,所以要守住18億畝耕地。你怎麼看待城市化與保護耕地之間的關係?

  答:這個命題不是很正確。中國幅員遼闊,大部分土地是不可耕種的,為什麼不允許使用?因為土地不是私有的,如果政府不同意,哪怕荒地也不能用。現在的政策就是以保護可耕地為理由,拒絕提供土地。

  我並不反對保護可耕地,但是反對以此為借口拒絕為城市化提供土地。城市發展一定要佔農地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那些山地為什麼不可以搞建設?像台灣,農地保護非常嚴格,但是它並沒有阻礙城市化。

  比如,北京的絕大部分的土地根本不是可耕地,都是山地,現代科學技術條件下,完全可以利用山地,而且把房屋建設得漂亮,投資者願意購買。政府不讓開發建設,自然就抬高了房價。北京目前這樣的高房價,在美國根本不會發生,原因特別簡單,美國的土地都是私有的,不存在政府調控土地市場的問題。

  問:現在這種政策會產生哪些問題?

  答:一方面,打壓房價不見效。只要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現行的打壓房價就不可能見效。如果以搞垮經濟為代價,把房價打下去,多數百姓豈不是更買不起房?另一方面,嚴格控制的土地供應其實是在抬高房價。這就形成了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僵局。

  還有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農民的土地產權。改革初期推動的土地承包制改革非常成功,但是這項改革並不徹底,土地承包制僅僅是把土地的一部分產權給了農民,農民沒有完整的土地產權,甚至宅基地也不歸農民所有,只有使用權,沒有出讓權。隨著經濟的發展,大批農民要進城,這是所有國家的工業化、城市化過程都要發生的。可是在中國,農民即使進了城,土地也不能買賣,結果造成大量的土地浪費。

  在城市郊區,小產權房也受到法律和政策的限制,導致城市郊區的土地不可以合法轉讓,減少了土地供給。如果北京小產權房合法化,北京地價馬上就會掉下去。限制小產權房實際上就是維持高房價。法律和政策嚴重扭曲了市場,導致幾乎所有人都受到傷害。在這個意義上,國家的法律,對農民不公平,對城裡人也不公平。

  農民是否擁有完整的土地產權,不僅關係著中國城市的土地供給問題,關係著農民的基本社會福利,也直接關係到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

  把完整的土地產權還給農民

  問:貧富差距已經成為今天中國的一大社會問題,這就引起人們的擔憂:從長遠看,中國經濟能不能這樣持續發展?

  答:2010年初,諾貝爾獎得主佛格爾發表文章,從經濟史的角度來估算,30年後,也就是2040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會達到123萬億美元,佔2040年全世界GDP總值的40%,遠遠超過美國。這個預測的關鍵在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不是可持續的?

  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可持續的,將來的確會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是不可持續的,中國不僅是經濟增長要減慢,恐怕還將出現非常嚴重的社會動亂。

  從眼前的角度看,導致中國經濟不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因素,就是民眾的收入過低。中國的GDP大頭都落到了企業和政府手裡去了,落到消費者手裡很少。民眾整體收入水平和消費的水平過低,就不可能維持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而且,當貧富差別很嚴重的時候,就會成為社會不穩定的根源。

  為什麼民眾的收入過低?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至今仍然是農民 (包括農民工),他們的土地產權被剝奪,這是他們貧窮的最基本原因。他們是中國最龐大的貧窮人口。

  問:造成目前社會不和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開發商通過種種手段將農民的土地變成建設用地,牟取暴利,從而引發了嚴重的衝突。對於這種情況,根本的解決之道是什麼?

  答:產權引發的衝突涉及農民的根本利益。強行拆遷無異於直接剝奪農民的土地權力。因此經常變成暴力衝突。如果把完整的土地產權歸還給農民,允許進行交易,農民就不會赤貧,低收入民眾的收入問題也就解決了,不平等也就縮小了。社會也和諧了。

  對於貧富差距問題,現在大量的討論都是從稅收上去尋求解決之道。核心問題不是稅收,而是對農民的土地產權,基本利益進行保護,首先是把完整的土地產權歸還給農民。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的概念是「機會成本」。農民去城裡打工為什麼要價這麼便宜?因為他們是赤貧,如果擁有了土地產權的基本保護,他們就不再赤貧了,要價自動就上去了。當所有的農民的要價上去了以後,市場均衡決定,沒有任何的廠商能夠把他們的工資壓下去。

  如果保護了農民的基本權利,就意味著保護了中國大部分人口的基本的社會利益、經濟利益,他們就不會那麼窮了。當年免除農業稅固然是一大進步,但是不能和保護農民的基本產權相比。

  中國發展的出路在城市化。現在的法律和制度是剝奪離開農村的人,這些人離開了農村進城就是赤貧,既不能享受市民的福利和權利,也不能得到種田的好處。

  而企業把工資壓到工人只能維持生存的低水平,這在資本主義發展早期都經歷過的,馬爾薩斯、馬克思都討論過這個問題。為什麼企業能夠以這樣的低水平來僱傭勞動力?因為他們的權利全被剝奪了,赤貧,他們的機會太少了,只能拿這麼低工資維持生存。

  以人民幣升值遏制通貨膨脹

  問:現在情況開始變化了,工資開始上升。隨著工資上升,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就是,會不會產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答:在所有的發達的市場經濟里,如果工資普遍上升,一定會造成物價上漲。中國就處在這樣的兩難境地:如果工資不上漲,工人收入太低;如果工資普遍上升,就可能出現通貨膨脹,上漲的工資可能全被通貨膨脹衝掉,甚至生活水平下降,影響到社會穩定。

  但是,從中國經濟的總體情況來看,如果工資增長的幅度不是過大的話,它不應該是一個特別大的通貨膨脹推動力量。原因是中國企業整體利潤空間很大。企業儲蓄是全國儲蓄的最大部分,企業儲蓄加上政府儲蓄,在全世界是最高的。當勞動力的成本開始上升,增加工人收入的時候,意味著減少了企業的部分利潤,政府的收入也會有相應的減少。企業利潤下降,政府稅收下降,民眾收入上升,這正好是中國需要做的。如果這樣,並不意味著通貨膨脹。

  當經濟發展速度快的時候,企業都去搶能源、搶原材料,中國的製造業總體上是「產能過剩」,設備過多,僱傭的人也過多。只要原材料和能源的價格上去了,中國的通貨膨脹就上去了;原材料和能源的價格上不去,即使增加工資,通貨膨脹也不來。為什麼?給勞動力增加了工資,雖然看上去生產成本上升,但是反過來,勞動力的消費能力也上升,反而幫助減少庫存,所以不引起通貨膨脹。

  問:你的設想固然很好,國民收入上漲了,又沒有通貨膨脹。可是現在國民收入沒有上漲,物價卻在大幅攀升,通貨膨脹壓力很大,應該怎麼面對這種情況?

  答:遏制通貨膨脹的辦法就是人民幣升值。中國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都是進口的,人民幣升值之後,進口的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下降,就緩解了通貨膨脹的壓力。人民幣升值也會導致進口的消費品價格下降。又幫助民眾提高購買力,也能夠緩解通貨膨脹壓力。所以,眼下人民幣適當升值對中國經濟有很大的幫助。

  中央銀行已經宣布要放鬆人民幣,這是一個好消息,至於能走多遠,非常依賴於認識。過去,過多計算出口上的損失,沒有計算進口上的好處,尤其是沒有考慮進口對抑制國內通貨膨脹的巨大好處。

  有沒有可能依靠出口實現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小國可以,因為小國的出口不影響全世界的狀態。當中國的經濟佔世界的比例大到一定程度,直至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時,怎麼還可能靠出口來維持中國經濟的發展呢?還有,繼續依靠出口導向戰略,內在的社會矛盾——嚴重的貧富不均也足夠把中國經濟搞垮。如果貧富不均繼續擴大,社會一定不穩定。

  現在很多人在討論怎麼補救,大多數都在討論稅收政策。實際上,稅收政策解決不了基本的社會問題。

  誰在操作中國的經濟

  問:面對通貨膨脹壓力時,傳統的宏觀政策的應對方式,就是提高利率,這種措施有哪些利弊?

  答:中國提高利率會面對更大的風險。因為在任何一個市場經濟里,提高利率的後果就是提高資本的成本。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裡,提高利率主要提高的是廠商的資金成本,在中國誰借錢最多?地方政府。提高利率就會給地方政府巨大的壓力,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可能要破產。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利率的手段應對通貨膨脹就變得非常困難。

  實際上,中國經濟的主體是地方政府。誰在操作中國的經濟?誰是中國經濟里最重要的投資者?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完全依賴於地方政府來運行中國經濟。1994年以來,中央政府一步一步地把全國的主要稅收資源拿走了,60%-70%掌握在中央手裡,但事情要地方政府去做。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這麼快,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基礎建設的投資非常大。比如,在過去的一兩年里,中央投資不到10%,全國基礎建設90%以上都是地方政府投資。地方政府哪兒來的錢?全是靠地方政府折騰房地產。

  當中央把地方的財政資源拿走了以後,強迫地方自己解決財政問題,同時承擔所有原來就承擔的事務。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就利用法律武器,通過把農地改變成為建設用地來籌集基金。

  最近幾年,地方政府又發明了新工具:融資平台。這個發明和華爾街投行發明的金融工具是一樣的。許多省市長乾的活,其實就是華爾街銀行家乾的話。自從融資平台發明以後,就迅速的擴張,尤其在金融危機中,地方財政沒有錢,就利用融資平台抵押貸款,用什麼抵押?基本是兩個東西,一個是地方的未來財政收入,一個就是土地。而地方的財政收入又是取決於賣地收入。歸根到底,抵押貸款的第一要素就是土地。

  在這種情況下打壓房地產會見效嗎?如果能打下去,最後就會打到政府自己頭上,把全國的地方政府的財政搞垮。

  在中國的經濟結構里,房地產是核心,它連接著中國經濟的一切,從城市的民眾,到開發商,到地方政府,到和房地產相關的上下游的所有的企業。如果房地產市場垮台,就會引發雙重危機:金融危機和財政危機。財政危機會導致一大批地方政府破產,銀行要出現就是前所未有的壞賬。所以,一定要停止盲目打壓房地產市場的危險做法。

  所以,應該繼續進行改革,努力解決中國的貧富差別問題,關鍵是把完整的土地所有權歸還給農民,這樣才能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問:但是,繼續改革談何容易。實際上,許多既得利益者不但沒有誠意,根本就是有意阻撓改革。比如,市場本來能夠解決很多問題。中國現在最大的困境是,用一系列人為的辦法扭曲市場,扭曲財富的分配,然後有些人又去攻擊說是市場造成的。面對這種困境,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答:既得利益確實是改革的阻力,它們不去消除扭曲市場的做法,而是製造很多理由來指責市場。但是第一重要的還是認識問題,因為想解決問題,必須認識清楚。中國之所以出現一系列嚴重問題,就在於當人們還沒有認真搞清楚體制之前,就簡單地貼標籤了,然後粗暴地用意識形態去吵架,開出的藥方都無濟於事,因為沒有分析清楚毛病是怎麼出來的,產生問題的機制是什麼。

  我們作為學者,能起的作用就是幫助人們認清楚問題所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清楚,就越有社會壓力,促使形勢朝著好的方向改變。怕的是,人們不清楚問題所在,越來越多的不滿者如果都變成了熱血青年,呼喊革命,無濟於事。只有人們認識到了體制裡面存在的問題,清楚了出毛病的機制所在,才能繼續推進改革。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