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來,看透了乳業起伏的山東奶業協會會長張志民馬不停蹄。先是對山東省內各地奶農生存現狀進行調研,然後又到全國各地參加行業研討會,這兩天則不斷接受媒體採訪,為奶農和中國乳業呼籲。

「2014年全年進口乳粉約110萬噸,比2013年的85萬噸增加了25噸左右,對於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這部分有影響,但不至於把國內市場搞亂。」張志民在給《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發來的調研報告中稱,「這次事件充分暴露了國內乳業的深層次矛盾,即兩個方面的『失聯』:一是乳企和奶農兩張皮,長期以來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二是乳製品生產、加工和消費環節失聯,於是造成喝不起、賣不動和倒奶同時存在的怪象。」

應構建產業鏈利益共同體

1月14日,一位山東膠東半島的奶農張勇(化名)向本報記者抱怨道:從事奶牛養殖7年了,也有過艱難的時候,但當時飼料成本是如今的1/3,一年下來還有利可圖。「但如今要承受不斷上漲的養殖成本壓力,同時生鮮奶收購價還一落再落。」

「剛接到通知,每公斤又下調0.15元。」講到這裡,他長嘆了一口氣,「唉,沒辦法,走一步算一步吧。」

另有一家奶牛場負責人介紹,他的奶牛場每天產奶3.7噸,乳企只收3噸,其餘700公斤只能以2.5元/公斤的價格處理掉。「現在也不敢給奶牛喫好草好料了,多產奶反而成為頭疼事了。」該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

張志民根據調研發現,乳業鏈條存在三種情況:現代牧業、中國聖牧等自產自銷模式;東營勝大奶牛場等中小規模奶牛場直接興辦「鮮奶吧」的產銷一體模式;奶農單純與乳企簽訂購銷協議的兩張皮模式。

他認為,第三種模式的奶農是此次受損最嚴重的羣體,購銷協議上規定價格「隨行就市」,話語權完全掌握在乳企手中,加上租地、用工、上設備和能源環保等成本增加,奶農利潤和生存空間進一步遭受擠壓。

關於這一點,龍丹乳業總經理高扶良向本報記者稱:「從目前的混亂局面來看,單獨從奶源或消費市場去採取措施,都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現在需要系統性地,從完善產業鏈的角度去開藥方。」

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

中國乳業格局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張志民介紹,如今奶牛、玉米、苜蓿草、設備等都是進口的,而國外的飼草、飼料種植效率,中國是難以比拼的。不過,他認為,雖然要面臨人多地少、土地流轉成本高、環境保護壓力大等局面,但是並非不可以降低奶牛養殖成本。「應該向以色列學習,用自己的飼草和飼料,通過技術培訓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來節本增效。」

此外,發展奶山羊產業也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一條路徑。奶山羊與奶牛相比,其單位體重產奶量較高、生產週期短、繁殖率高、環境污染少,同時營養價值也比較高。「如果2020年山東省奶山羊存養量發展到600萬隻,相當於增加40萬頭奶牛,增加100萬噸的奶類產量。」張志民介紹,目前山東羊奶產量只佔總產量的3.57%。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巴氏奶、常溫奶等產品的結構比例。

目前,美國、加拿大、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巴氏鮮奶的比重都在90%以上,有的達到95%,而國內只佔20%~30%,大部分是經過超高溫滅菌的常溫奶(UHT)。

所謂巴氏奶,又稱市乳,是由巴氏消毒法處理的鮮奶,一般保質期較短(7天左右),但保存了絕大部分的營養和口感。「實施『鮮』字戰略,不僅可以確保消費者喝到新鮮的、營養健康價值高的乳製品,還能夠促進國內奶牛養殖業的發展,保護民族奶業。」張志民稱,如果巴氏奶的生產和消費比重提高到80%,可以有效避免進口奶粉的衝擊,穩定原奶價格、保護奶農養殖積極性。

「奶業是喝出來的,如果消費水平一直受限,喝奶的人羣有限,對於中國乳業來說遲早都是考驗。」

明確標識、修訂標準規範

無規矩不成方圓,現有的「規矩」還要跟上時代和市場的發展。

「三聚氰胺」事件後,國家衛生部於2010年6月公佈了新的66項乳品安全國家標準,並分別於當年實施。其中滅菌乳和調製乳的相關標準規定了可以添加復原乳,從這幾年的實施情況來看,新標準對保證乳品質量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是近兩年來,我國乳業與國際市場連接得更加緊密,國際貿易對國內市場的影響更快、更直接。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4年,我國累計進口奶粉360多萬噸。受國際宏觀經濟影響,進口奶粉價格波動較大,因為價格持續走低,國內乳企大量進口奶粉進行常溫奶和調製乳的生產,進而減少了對國內原奶的使用和收購,因此出現「相對過剩」的局面。

基於此,張志民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儘快對滅菌乳和調製乳的國家安全標準進行修訂,取消可以使用復原乳這個條款。「只有這樣,國內奶牛養殖從業者和消費者的利益才能受到保護。」

而這個觀點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下游乳品加工企業方面的贊同。高扶良認為,只有明確標識、界定標準規範,朝著鮮牛奶方向發展,國內乳製品市場纔能夠健康發展。

他介紹,不一定出臺硬性規定,但是要加強對消費者消費意識和觀唸的培養,讓消費者清楚鮮牛奶、巴氏奶和還原奶、調製乳的區別,國家有關部門要對產品的規格、質量和標準進行管控,標準要落地執行。

此外,對進口乳品的監管,業界呼聲也比較高。有乳業人士稱,市面上大多進口液態奶都是超高溫滅菌奶,因為這種形式便於長期保存。那麼,在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上,是否有必要普及一下奶業知識,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

「可以說,2015年是國內乳企面臨生死抉擇的一年,朝向哪個方向發展,如果不明確,還是以利益為核心、單純考慮成本,不注重安全和社會效益,國內乳業很難良性發展下去。」高扶良如是表達了他的看法。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