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之我見

太宰治最出名的壹句話恐怕要算:「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了。那麼我就從這句話開始說說我讀到的太宰治。也許看到這句話就會有人不高興了,這不是厭世或者悲觀主義的世界觀嗎?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是的,這句話出自《二十世紀旗手》這本書。《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遺作,書雖寫完卻並沒有出版,太宰治本人與情人雙雙投水自盡。從某種層面上來說,他的所作所為確實是厭世者和悲觀主義者才會做出來的,並且我無意辯駁。但是我想反問壹句,難道文學世界,就容不下壹個自暴自棄悲觀、頹廢的靈魂?難道這些特質不能開創壹個嶄新的文學世界?如果具有這樣的人格特質的人,他寫出來的東西誠然不可能如冉冉升起的太陽,但是卻極有可能是波光淩淩下寒冷的月光。太宰治最出名的壹句話恐怕要算:「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了。那麼我就從這句話開始說說我讀到的太宰治。也許看到這句話就會有人不高興了,這不是厭世或者悲觀主義的世界觀嗎?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是的,這句話出自《人間失格》這本書,也是太宰治的遺作,書雖寫完卻並沒有出版,太宰治本人與情人雙雙投水自盡。從某種層面上來說,他的所作所為確實是厭世者和悲觀主義者才會做出來的,並且我無意辯駁。但是我想反問壹句,難道文學世界,就容不下壹個自暴自棄悲觀、頹廢的靈魂?難道這些特質不能開創壹個嶄新的文學世界?如果具有這樣的人格特質的人,他寫出來的東西誠然不可能如冉冉升起的太陽,但是卻極有可能是波光淩淩下寒冷的月光。

當然我這裡談論的是文學,並不涉及人生經歷和道德問題。很多的批判並不是專註於文學作品本身,很多的評論也並不是針對作品本身,這就像是壹只很會下蛋的母雞,但是卻因為喫得多,胖被人詬病壹樣,但是胖就可以否定母雞本身會下蛋這個優點嗎?恐怕並無任何邏輯上的聯系吧。況且人之所以為人,正因為極其復雜多變著稱,於我所見太宰治的所有標簽都對,可是也並不全對,這個家夥也可以寫出讓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彷彿冰霜裏沐浴陽光壹般溫情的文字,也會像孩子壹樣憤世嫉俗為這個世界的骯臟卑鄙發出最嚴厲的批判,仰天狂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氣魄。同時也寫出了「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這樣的話。

喜愛的人自不必多說,為何批判的人厭惡得言語又總是不盡相同,喜歡的理由千百種,討厭的理由只有壹個,這怕是定下了最唯心的規則,卻說著最任性的話。因為我不喜歡所以就各種不好,如果批判停留在這個層次上,那真的毫無任何理性批判可言了,其次更可悲的是又有多少人因為只言片語而帶上了主觀色彩,人雲亦雲的攻擊只是乏善可陳。所以下面讓我從幾段節選開始講太宰治的故事。

雖然我也壹直希望過上有秩序的生活,沒有酒精和尼古丁,潔凈的身體躺在純白的牀單上,現實中卻總是壹名徘徊在街頭巷陌的邋遢的醉漢。為什麼會成為這樣的結果呢、關於這個問題,即使三言兩語加以說明,也沒有人會理解。那可能是我們那個年代日本所有的知識分子的問題,就算是把我所有的作品都用來解釋,也無法回答清楚。——————————摘抄自《十五年》

這壹段非常重要,是太宰治對於我們之前提到的問題,包括指責他悲觀厭世等等壹系列為人詬病問題的官方回答。請務必好好分析。太宰治自己講「無法解釋」,我個人覺得已經躍然紙上了,只是他本人沒有明講而已。以我自己淺薄的智慧來看,壹個詞就可以概括,那就是日本的「末日情結」。說到這裡我們就不能忽略他所生活在的那個時代,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實在是非常特殊。如果對二戰不瞭解,自然也不能知道作者本人的心理動機,造成的不理解和不認同,也是顯而易見的。說到這裡,二戰便成為了毛線球的線頭壹樣的存在。作為壹個文人,看著深愛的祖國步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日本發動了戰爭。那麼太宰治作為活在末日的清醒者——我這麼講是因為他別的文章有談論戰爭問題——無疑是頭腦清醒的壹幫人,或者說不折的壹幫人。如若壹個人早就得知滅亡必將來臨,只是早晚的問題,試問又有幾人可以做到我們所謂的「身心健康」?

前壹秒妻子孩子的陪伴,全家人聚在壹起喫飯其樂融融的場景,下壹秒卻伴隨著防空警報300公斤航空炸彈落地,所有人化為了塵埃飄散在空氣裏!美軍晝夜不停地轟炸,四周圍也是火光沖天。壹個反戰文人又是多麼渺小多麼悲哀得面對這壹切的日常。恐怕是直面地獄每壹天,灰飛煙滅笑談間。滿地都是碎肉和燃燒著的屍體,熱浪襲來無人收屍了。麻木的人們站立在原地等待著,下壹個就是自己,彷彿迎來壹個節日以逃離這地獄。這個人間無水無電無食物,但是彷彿又是人間,滿眼看到的卻又是地獄。

戰爭讓日本人得了末日病。

***

戰爭期間我到處宣揚厭惡東條,蔑視希特勒。但是,這場戰爭中我是大力支持日本的。雖然我這樣的人就算是說支持,也完全起不到什麼作用,但是我是壹直做好了支持的準備的,這壹點需要明確說明。這壹場戰爭從壹開始就沒有任何希望,但是日本發動了戰爭。

我在昭和十四年(1939年)寫的壹篇未完成的長篇小說《火之鳥》中,有這樣壹段。讀了這段就更加可以理解我前面說過的「就像是雙親即將破產,雖然形勢已經迫在眉睫了,卻還說著誰都能看穿的辛酸的流言,此時孩子能揭露嗎?只能當做是命運的盡頭,默默地共同戰死」的意思了。

······隔著長方形的火盆,老媽媽像個瓷人兒似的垂眉端坐著,終於開口說道——那個高大的男人是我的獨生兒子。但是我壹直深信著他。他父親在七年前去世了,是壹個總是炫耀自己的過去、令人同情的人。他父親的老家是上州的,在他還健康的時候曾經在前橋經營著壹家高級的日本料理店。大臣、師團長、知事等只要是前來前橋,壹定會來我們前橋的店裏的。那個時候壹切都挺好的。我每天也日復壹日幹勁十足、不辭勞苦地工作著。可是他父親五十歲時竟玩起了投機。那東西壹旦行情跌落,可快了。有壹天突然變成兩手空空的,真的是幹幹凈凈的。可笑的事哦,即便成了那樣,他父親覺得無顏面對大家,卻虛張聲勢地說什麼自己有壹座山沒有告訴大家。壹座可以挖出金子的山。簡直就像小孩子壹樣說起了荒唐的謊言。男人真是幸苦呀。就連在常年相伴的妻子面前也不得不虛張聲勢,居然壹本正經講起了那座金山的情況。正因為明知道是謊言,聽的人更加覺得淒慘、可憐,眼淚忍不住地流。他父親覺得我們沒有認真聽,竟然生氣了,就像真的似的竟然拿出地圖拚命解釋說明,最後終於提出集合起大家壹起去那個山裏。我為難極了,他在大街上不管揪住誰,都會說起那座金山的事情,成了大家的笑柄,真是難為情極了。朝太郎當時剛剛升入東京的大學,我實在是沒辦法,就寫信告訴了朝太郎,那時候的朝太郎真了不起,立刻就從東京趕了回來。假裝日常高興的樣子說,「爸爸既然您擁有那麼好的山,為什麼壹直瞞著我?有那麼好的事情,我纔不讀書呢。我不去學校了,把這裡的房子賣掉,我們馬上就去那個山裏找金礦把。」然後就拉著父親的手催促他走,還悄悄把我叫到壹邊嚴厲得說:「媽媽,知道嗎?父親已經時日不多了,不能再讓落魄的人丟臉了。」

他這麼壹說,我才意識到這個問題,感到慚愧極了。雖然是自己的孩子,我還是感激得恨不能想向他雙掌合十。明知道是謊言,我們壹家三人還是坐上了火車,再坐馬車,然後行走在雪路上,壹路來到了信濃的山裏,現在想起來還會覺得難過。之後的壹年,我們住在信濃山裏的溫泉旅館裡,那個孩子不論是晴天還是下雨,總是陪著他父親在山裏走,傍晚回到旅店後,還要全神貫註聽父親講話。我覺得不是裝的。他們兩個人壹起研究商量,相互鼓勵著「明天壹定能找到、明天壹定能找到」,然後才睡覺。第二天壹大早,又被他父親拽著到處走,聽著各種荒唐無稽的說明,但是他任然認真地傾聽,每天回來的時候都已經是筋疲力盡的了。壹切的壹切多虧了朝太郎。他父親在山中的旅館度過了充實的壹年,在妻子和孩子面前保全了體面,平靜地去世了。是的,就在信濃山中的旅館裡。「我的山是有希望的。怎麼樣,會翻二十倍的哦。」他自豪地說著,然後就咽氣了。他的心臟壹直不好。那是壹個寒風瑟瑟的早晨,好淒慘啊。可是,那個孩子真可靠。之後,我們母子二人來到東京,喫了很多苦。最令我難過的是端著碗去買壹塊豆腐時的場景。現在,朝太郎在大家的幫助下似乎可以寫壹點東西賺錢了。無論朝太郎做出多麼愚蠢的事情,我都相信這個孩子。壹想起以前他曾經那樣的呵護他父親,我就非常感激那個孩子,即使是他殺了人,我任然相信他。他是壹個仁慈的孩子。······

————————————————— 太宰治《薄明》

***

這段話裏,太宰治這樣的純粹的文人形象已經躍然紙上。「戰爭期間我到處宣揚厭惡東條,蔑視希特勒。但是,這場戰爭中我是大力支持日本的」。他完全不相信軍部那幫子人的鬼話。但是可能讀者會奇怪,為什麼太宰治支持戰爭中的日本呢?明明是反對戰爭本身的,又為何要支持這樣的日本?其中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國民是國家的孩子,等同於栓在同壹根繩子上面的螞蚱,所以最後也斷然不可能捨棄日本國。這樣的思維模式在日本戰後壹代中非常的明顯。但是恐怕到了我國的話,情況可能會逆轉。日本人的思維裏,認為自己哪怕拿到了外國的國籍,他們也還是充當了亡國奴的角色。畢竟這世界那麼大哪裏有壹塊土地能像母親壹樣收留大羣亡國奴,並且心甘情願讓日本人活得就像日本人呢?所以斷然不可能捨棄那樣的祖國。此處我再引述壹段原文,「就像是雙親即將破產,雖然形勢已經迫在眉睫了,卻還說著誰都能看穿的辛酸的流言,此時孩子能揭露嗎?只能當做是命運的盡頭,默默地共同戰死」的意思了。很難得作者會自己跳出來詮釋自己的文學作品,這就像是公佈了正確答案壹樣。真誠得像個小孩子~此時此刻恐怕孩子也是無法脫離父母獨立生活的。

我的最後壹個故事是關於批判的,以及批判精神。太宰治說出:「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說這樣的話的膽小鬼恐怕最應當閉嘴。可是,太宰治閣下實在是演技堪憂。連嘴巴都管不住,不像某些得道者,深知何為當講何為不當講的藝術。作為文學家簡直失格。

***

我壹直否定沙龍藝術,厭惡沙龍思想,總之我不堪忍受沙龍之類的東西。

他是知識的煙花巷,不!煙花巷裏偶爾還會發現真實的寶玉吧。它是知識的偷竊場,偷竊場內也未必沒有真金的戒指。沙龍幾乎是壹無可取的。索性這樣說吧,它是知識的「大本營發表」,是戰時的日本報紙。戰時的日本報紙整個版面,沒有壹篇可以相信的報道。但是即便如此,每天在報紙的角落,任然有壹處刊登著並非流言的報道,那就是死亡公告。

沙龍比戰時日本報紙更甚。在那裏人的生死都是胡說八道。太宰之類的,在沙龍裏無數次的被告知為死亡或者改行,或者沒落。甚至壹些壹知半解的人可能會質問,在國外沙龍不是文藝的發祥地嗎?這些壹知半解的人,就是我所說的沙龍,世間再也沒有比似懂非懂的人更可怕的了。他們僅僅是把十年前學到的定義死記硬背了下來,然後試圖把新的現實硬塞進那個死記硬背的定義中。根本是不可能的,老太太!終究是不合適的。

能夠認識到自己不行的人,僅憑借這壹點就足以令人尊敬了。壹知半解的人永遠是厚顏無恥的。正是這些人錯誤的報道著誠實的天才。並且這些人給予了庸人偽善的支持。日本到處充斥著壹知半解的人,他們擠滿了整個國土。

———————————— 太宰治《薄明》

***

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也充斥著壹知半解者,然後錯誤地報道著誠實的天才了呢。也許現在正發生著。無論是保守的右翼還是進步的左翼都不約而同排斥著這個「下降型 毀滅型」的無賴派作家,在這壹點上表現得驚人相似。大概是所謂的名人,總要在大眾面前充當壹個君子的形象。而正人君子往往都會很精通演技,以自己道德的完美來獲取支持吧——他們以為大眾要求的是完美的道德,並且已經成為了壹種習慣。見到不道德者自然是口誅筆伐,以標榜自己道德之端正。然而無賴派們甭說完美了,他們是連道德都要摧毀的存在。但是這次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蕓蕓眾生居然對無賴派沒有說NO,甚至表現出了寬容和追慕來了。其實也許大眾骨子裏也厭惡這樣的演技派把,所謂的正人君子關鍵時刻幾個又能派上用場,完美代表未可知。而對於那幫子無賴,破壞者,無視繁文縟節,道德秩序破壞型的天縱英才,大眾是愛得多恨得少。

因為這些人做出了大眾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無力去做的事。

我希望能迎來這樣的壹天,我國也可以平淡接納殘缺的天才,而桀驁不馴的人不用拘泥於拙劣的演技也能施展才華,不會因為自己唯心的行為而招來世俗的口誅筆伐。人言可畏。各位大眾,社會人請更加溫柔些吧,對待那些我們認為的道德有缺陷的人才亦或者是天才。因為不會演戲而被誤解,因為不願意同流合汙而被埋沒。

人類總是不完美的,因爲世界本不完美。

2018年10月18日

***

我壹直否定沙龍藝術,厭惡沙龍思想,總之我不堪忍受沙龍之類的東西。

他是知識的煙花巷,不!煙花巷裏偶爾還會發現真實的寶玉吧。它是知識的偷竊場,偷竊場內也未必沒有真金的戒指。沙龍幾乎是壹無可取的。索性這樣說吧,它是知識的「大本營發表」,是戰時的日本報紙。戰時的日本報紙整個版面,沒有壹篇可以相信的報道。但是即便如此,每天在報紙的角落,任然有壹處刊登著並非流言的報道,那就是死亡公告。

沙龍比戰時日本報紙更甚。在那裏人的生死都是胡說八道。太宰之類的,在沙龍裏無數次的被告知為死亡或者改行,或者沒落。甚至壹些壹知半解的人可能會質問,在國外沙龍不是文藝的發祥地嗎?這些壹知半解的人,就是我所說的沙龍,世間再也沒有比似懂非懂的人更可怕的了。他們僅僅是把十年前學到的定義死記硬背了下來,然後試圖把新的現實硬塞進那個死記硬背的定義中。根本是不可能的,老太太!終究是不合適的。

能夠認識到自己不行的人,僅憑借這壹點就足以令人尊敬了。壹知半解的人永遠是厚顏無恥的。正是這些人錯誤的報道著誠實的天才。並且這些人給予了庸人偽善的支持。日本到處充斥著壹知半解的人,他們擠滿了整個國土。

———————————— 太宰治《薄明》

***

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也充斥著壹知半解者,然後錯誤地報道著誠實的天才了呢。也許現在正發生著。無論是保守的右翼還是進步的左翼都不約而同排斥著這個「下降型 毀滅型」的無賴派作家,在這壹點上表現得驚人相似。大概是所謂的名人,總要在大眾面前充當壹個君子的形象。而正人君子往往都會很精通演技,以自己道德的完美來獲取支持吧——他們以為大眾要求的是完美的道德,並且已經成為了壹種習慣。見到不道德者自然是口誅筆伐,以標榜自己道德之端正。然而無賴派們甭說完美了,他們是連道德都要摧毀的存在。但是這次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蕓蕓眾生居然對無賴派沒有說NO,甚至表現出了寬容和追慕來了。其實也許大眾骨子裏也厭惡這樣的演技派把,所謂的正人君子關鍵時刻幾個又能派上用場,完美代表未可知。而對於那幫子無賴,破壞者,無視繁文縟節,道德秩序破壞型的天縱英才,大眾是愛得多恨得少。

因為這些人做出了大眾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無力去做的事。

我希望能迎來這樣的壹天,我國也可以平淡接納殘缺的天才,而桀驁不馴的人不用拘泥於拙劣的演技也能施展才華,不會因為自己唯心的行為而招來世俗的口誅筆伐。人言可畏。各位大眾,社會人請更加溫柔些吧,對待那些我們認為的道德有缺陷的人才亦或者是天才。因為不會演戲而被誤解,因為不願意同流合汙而被埋沒。

人類總是不完美的,因爲世界本不完美。

2018年10月18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