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她,其實我愛她,要愛上她實在太容易了。”


這是在拍完《羅馬假日》之後,本片主演、奧斯卡影帝格利高裏·派克對女主的“坦率表白”。



看似有些誇大,但卻是不爭的事實。


不然,很難解釋爲什麼她在24歲時第一次擔任電影主演,就拿下奧斯卡影后小金人。


優雅高貴的疏離和青春活力的可人,反差感在她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更吸引人的,是她未經修飾的清新自然所散發的迷人光彩。


讓人出乎意料,從24歲名聲大噪的節點出發,回溯她的過往,幸福美滿的經歷寥寥,不幸和苦難卻是孕育她土壤的大多數成分。


離家求學、父親出走、二戰陰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她一生。


90年前的今天,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




01.

在電光石火的瞬間,

我發現了她精靈般的魅力。


讓我們先從《羅馬假日》出發,這部在1954年奧斯卡10提3中的經典愛情電影,正式開啓了奧黛麗的電影明星生涯。



高貴的歐洲公主一心想要擺脫呆板乏味的宮廷生活,於是在某個夜晚實施逃跑計劃,來到羅馬的街頭。


一段註定沒有結果的愛情在放肆玩樂的過程中漸漸升溫,先甜後苦卻又讓人回味無窮。



1951年,派拉蒙和導演威廉·惠勒正在英國爲《羅馬假日》挑選女主演,偶然看到一本雜誌的封面女郎,也就是奧黛麗,當即決定找到她,並讓她參加試鏡。


試鏡時,惠勒耍了點小心思,在完成表演部分後,沒有讓攝像機停下,繼續記錄奧黛麗與人交談的真實狀態。


奧黛麗大方優雅的表現不僅完美契合公主身份,一抹明豔笑容更是徹底融化了衆人的心。



看到奧黛麗的表現後,惠勒和派拉蒙主管回覆到:我們都被她迷住了,無需多說,立刻簽約。


這是一次愉快的經歷,起碼從結果來看,無論是讓奧黛麗拿到人生第一座小金人,還是派拉蒙憑藉《羅馬假日》實現票房口碑雙豐收。



在《羅馬假日》裏,飾演與她年紀相仿的公主貴族,本色出演就足夠迷人,甚至於還掀起了一股時尚潮流——短髮、平底鞋、休閒裝。


就像另一位凱瑟琳·赫本,穿短褲、夾克、平底鞋,兩人不謀而合,反叛豐滿、修身、長髮的女性形象。


拒絕墊胸、墊肩,忠於真實的自己,即使與主流審美大相徑庭,奧黛麗讓彼時的觀衆認識到了另一種美,打破針對女性的美等同於性感丰韻的束縛



電影拍攝時也有不愉快,無論是燥熱的天氣還是動盪的時局,看似陽光明豔的羅馬暗藏危機,頭一次擔任女主角的奧黛麗也面臨艱鉅挑戰。


不是科班出身,沒有表演經驗,這讓她在處理複雜感情時顯得有心無力。


就像在與派克訣別之時,悲傷氛圍下奧黛麗需要潸然落淚,但眼淚光在眼睛裏打轉,卻遲遲流不下來。直到導演惠勒衝過去一陣怒吼,受了委屈的她才真情實感地哭出來。



表演對奧黛麗來說,一直充滿挑戰,尤其是她在《羅馬假日》之後,接下的幾乎都是不講究演技的愛情歌舞片。


一方面,這是奧黛麗對於好萊塢的價值,觀衆喜歡她嬌柔可人,能激起人保護欲的甜姐兒形象。



一方面,奧黛麗對於選角態度謹慎,卻也限制了她作爲一名演員的成長。


《龍鳳配》《戰爭與和平》《甜姐兒》《黃昏之戀》,這個時期奧黛麗在電影裏只負責美得楚楚動人,值得一說的是她在歌舞片《甜姐兒》裏的表現。


從小學習芭蕾,卻因戰爭被迫退學,追求的舞者夢想不能實現,反倒爲作爲演員的奧黛麗培養了優雅的氣質與體態。


所以在片中又唱又跳,並有一段精彩舞蹈表演,完全釋放了自身魅力——這也是觀衆喜愛的奧黛麗,不是她把角色演繹得多出彩,而是她本人就已經足夠可愛。



《甜姐兒》裏,奧黛麗飾演的書店店員喬和朵薇瑪飾演的時裝模特形成鮮明對比,前者書卷氣重,後者則是精美花瓶。而喬被攝影師發掘當上模特,其優雅明豔的氣質反而讓她有着更多可塑性。


這是奧黛麗區別於好萊塢黃金時代其他女星如瑪麗蓮·夢露、伊麗莎白·泰勒的地方,她身形消瘦,但氣質健康、活力十足。



1957年,奧黛麗接到了自她電影生涯以來最有挑戰性的角色——路加修女。


《修女傳》中,角色在絕大部分時間裏不施粉黛,身穿遮掩女性特徵的修女袍,只能用面部表情來表達人物情緒。


這對以肢體語言和穿搭見長的奧黛麗來說,不僅是挑戰,更是證明自己演員實力的絕好機會。


而真正打動她的,是路加修女自省之後的選擇——她不相信穿上或脫下修女袍會影響她的信仰,就像奧黛麗不認爲好萊塢施加於她身上的矚目光芒,能作爲評判她的標準。


從最終效果來看,奧黛麗用內斂沉穩的表演打破了束縛,不起波瀾的外表將人物隱藏在衣袍之下,一雙清澈的眼睛卻向觀衆傳遞了所有情感。



從信仰宗教壓抑人性,到遵從內心卻依舊不改信仰,這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憑藉路加修女,奧黛麗第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然而,在與《修女傳》同年上映的《翠谷驚魂》裏,奧黛麗卻貢獻了電影生涯最讓人難以忍受的表演,更不可思議的是,後者是在前者拍攝完成後才正式開拍。


奧黛麗本可以不接下《翠谷驚魂》,《翠谷驚魂》也可以不是一部平庸詭異的電影。


如果不是那個叫梅爾·費勒的男人。



02.

我不止希望得到愛,

也極爲渴望愛別人。


奧黛麗一生,經歷過兩次失敗的婚姻。


身兼導演製片演員數職的梅爾·費勒是她的第一任丈夫,兩人相識還是由格利高裏·派克牽的紅繩。


年長奧黛麗12歲的費勒,曾有過三次婚姻,但他們十分清楚對對方的感受。



費勒與奧黛麗墜入愛河,並於1954年結婚。不過在這段愛情燃燒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在第二部擔綱主演的長片《龍鳳配》拍攝期間,奧黛麗和男二號威廉·霍爾登擦出了火花,但這段感情雖然有着外界阻力——霍爾登有一個家庭,對當事人來說,摧毀這段關係的卻是霍爾登因結紮失去生育能力。


奧黛麗渴望擁有家庭和孩子,這是她的人生信條。


天性使然,也是爲了彌合創傷。


梅爾·費勒和奧黛麗的結合,看似是好萊塢又一對模範夫妻,費勒也正有此意,把夫妻倆打造成銀幕傳奇伴侶。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兩人出雙入對,一起合作了幾部電影。


在史詩大片《戰爭與和平》裏,更是由奧黛麗爲費勒力爭到了安德烈一角。



但隨着兩人事業軌跡漸行漸遠,妻子名氣越來越大於丈夫,夫妻間由此產生裂隙。


費勒執導、奧黛麗主演的《翠谷驚魂》,更是以慘烈的成績讓兩人意識到,捆綁在一起對誰都沒好處。


在這段期間裏,因爲不得不履行電影合約而經歷兩次流產的奧黛麗,身心都經受了很大的折磨。直到1960年肖恩·赫本·費勒的誕生,驅散了奧黛麗天空的烏雲。



“我不止希望得到愛,也極爲渴望愛別人”得到最真摯的愛和送出最珍貴的愛,是她這一生收穫幸福的方式


1961年,奧黛麗出演了其生涯代表作《蒂凡尼的早餐》,雖然好萊塢迎合大衆的happy ending偏離了原著作者杜魯門·卡波特本想表達對金錢主義的批評諷刺之意,但仍不妨礙電影成爲觀衆欣賞奧黛麗的絕佳窗口。


尤其是已成經典的開場畫面——清晨的紐約第五大道上,奧黛麗·赫本身着小黑裙緩緩走向蒂凡尼櫥窗。



再來張正面照:



拜金女在紐約日夜勾引金龜婿,最終卻還是選擇了愛情,若依卡波特之見請來瑪麗蓮·夢露飾演,這選擇恐怕就沒那麼有說服力。


在靜養十月生下兒子肖恩復出之際,奧黛麗聽從了丈夫建議,打破自己的銀幕形象,最終成就了《蒂凡尼的早餐》。


如何飾演一個混跡紐約上流社會的拜金女?嬌蠻氣質和堅定內心是這個人物的兩大特色,前者讓無數男人拜倒在她石榴裙下,後者讓她在追求榮華富貴的路上充滿能量。


最重要的,是要穿得像個上流名媛。


奧黛麗在電影中的服裝由之前就與她合作過三次的紀梵希設計,兩人的友誼始於1953年的《龍鳳配》,從此延續了一生。



不僅在電影中合作,紀梵希還爲奧黛麗的兒子肖恩設計了洗禮服,爲她第二次婚禮設計了嫁衣。


1957年,紀梵希甚至爲奧黛麗量身設計一款香水,名爲“禁忌”,並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裏只讓她一人使用。


爲了回報這份友情,奧黛麗無償爲這款香水代言。正如她所堅持的,得到愛,然後不計代價地回報這份愛。



1961-1967年,是奧黛麗電影事業的巔峯期,褪去青澀之後,她能夠挑戰更多類型的角色。


《雙姝怨》被流言中傷的女教師,《窈窕淑女》從低賤的賣花女到迷人優雅的淑女,《麗人行》挽救婚姻危機的中年女人。


但最精彩的,還屬她在息影之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盲女驚魂記》。


看不見的女人在自己家中,與兩個搜尋毒品的毒販周旋,一雙大眼睛要在鏡頭前表現得毫無生氣,並且不借助任何輔助工具。



《盲女驚魂記》讓奧黛麗贏得了第五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併爲她在好萊塢黃金時代畫上了句號。


1967年,奧黛麗與費勒離婚,費勒在外花天酒地無心戀家,奧黛麗提出離婚毅然決然。雖然她曾不想讓兒子失去父親而忍受了這段破碎婚姻很長時間,但名存實亡的婚姻對兩個人都是折磨。


兩年後,奧黛麗與一個小她9歲的意大利醫生安德烈·多蒂舉行婚禮,此後又成功誕下一子。



那年39歲的奧黛麗,已經兩年沒有再出新作品。過着半隱居生活,陪伴孩子,自得其樂。


作爲演員的奧黛麗,漸漸退居幕後,作爲母親的奧黛麗把時間都留給了家庭。


但用謊言和背叛編織的幸福,從來不會長久。



03.

透過她的雙眸,

你能看見她的靈魂。


奧黛麗的童年有着許多磨難,一場百日咳差點奪走尚在襁褓中的她;6歲時父母離異,父親的離去成了她心中永遠的痛苦;隨後的二戰又給青春期的奧黛麗留下了跟隨其一生的影響。


種種特殊經歷卻讓她的美,成了無法複製的人間奇景。


奧黛麗的美,有一種欺騙性。


她的經典妝扮,是濃眉、長睫毛和短劉海。



從《羅馬假日》開始,依靠化妝,奧黛麗的眉眼成了她最有辨識度的代表,短劉海也是爲了遮住稍顯寬大的額頭。


很多人說奧黛麗美,是看了她的寫真、電影,被眼睛所捕捉到的精緻妝容打動。


以至於,奧黛麗妝至今仍是美妝界的經典示範案例,也爲許多女星推崇。


但越來越多以喜歡奧黛麗標榜自己品味高尚的人,把她的顏值吹到了舉世無雙的地位,反而忽視了她驚心動魄的美,從來不僅僅在皮肉。


奧黛麗曾這樣形容自己:我從不覺得自己美麗,我希望自己的胸部不要那麼扁平,我希望自己不要有那麼線條分明的肩膀,這麼大的腳,這麼大的鼻子。



扁平瘦弱的身材,是在戰爭中食不果腹,甚至於以植物根莖充飢造成的結果,這本不值得模仿和驕傲。


但奧黛麗依然能用一雙攝魂大眼睛,以及講究的拍攝角度征服世人。


與紀梵希合作,挑選適合自己風格的服裝,170CM身高和1尺5腰圍的高挑瘦長身形讓她能在晚禮服和休閒裝之間隨意切換。



奧黛麗不是瑪麗蓮·夢露那樣熱情似火的性感尤物,不是葛麗泰·嘉寶那樣完美無瑕的精緻女神。


沁人心脾的燦爛笑容,舉手投足的優雅舒適,觀衆心中的奧黛麗,是天使,是公主,也是少女。


對於電影,她本來就沒有什麼雄圖大志,與派拉蒙一口氣簽下7部電影的合約,不過是爲了生活。


而當求生工具漸漸變成工作,責任感便在她身上體現。


就算演技時常遭人詬病,但她總在其他方面做到最好,背臺詞、琢磨人物、琢磨劇本。


她把《修女傳》結尾,路加修女認爲自己是失敗者的結局改爲,她只是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但修女的信仰依然不變。


爲了《蒂凡尼的早餐》裏一段自彈自唱片段,訓練指法音色,Moon River終成不朽經典。



相反的,即使爲了《窈窕淑女》的歌舞片段努力訓練,並錄製了所有歌曲,華納最終還是選擇用更專業的歌手替代奧黛麗的真唱。


結果是,在下一年的奧斯卡上,奧黛麗甚至沒有拿到一個最佳女主角提名。



我不是想要表達“都這麼努力了,怎麼能說她不是一個好演員”的觀點,作爲只屬於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明星,奧黛麗也從不以演技聞名。


但美國電影協會在評選百年百大電影明星時,依然把奧黛麗排在了女明星的第三名。


理由前面也或多或少提到過,改變傳統美的觀念,讓優雅成爲新的性感;電影界時尚皇后,不僅與紀梵希互相成就,奧黛麗還與其他品牌合作過,像伊夫聖羅蘭、瓦倫蒂諾、奧斯卡·德拉倫塔,在穿搭界成了無數女性的學習榜樣。


至於影響力多大,看看國內有多少女星模仿過奧黛麗妝就能知道。



更值得讚揚的是奧黛麗對於美的把握,自己的優缺點了然於胸,通過化妝、搭配、服裝放大自己美的一面,而不是淪爲美的犧牲品


天使也愛美,即使休閒出街依然保持精緻容顏,偏愛淡色系,那樣會襯出她黑色的眼睛和頭髮。愛美,是一個人欣賞自己的方式。


在晚年時候,投身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次奔波於非洲、拉美、東南亞的貧窮落後的國家,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讓世界瞭解、幫助那羣吃不上飯,每天都在死於飢餓的兒童。


“當你長大時,你會發現你有兩隻手,一隻用來幫助自己,一隻用來幫助別人。


除了演員之外,她更是一個全民偶像。


奧黛麗是幸運的,她自己也說:我的人生比童話故事還精彩。


經歷戰爭大難不死,忙於生存卻突然一炮而紅,一生雖然有兩次失敗的婚姻,卻依然能遇到一生摯愛羅伯特·沃德斯,陪她走到生命盡頭,更有一生藍顏知己紀梵希陪伴左右。



1989年,斯皮爾伯格請來奧黛麗,出演《直到永遠》中的天使一角。


那時,離她投身幫助世界兒童的事業已經過去兩年時間。


就像她在片中的一句臺詞:我不虛此生,我活的很有意義,現在該我來幫別人了。



《直到永遠》是奧黛麗的息影之作,留給人最後天使的銀幕形象。


愛她的人,把她稱爲“精靈”、“天使”。即使青春容貌從時間指縫流走,美人遲暮總叫人傷感,但奧黛麗從未給人這樣的感覺,這是因爲。


她的笑容和眼神,從不曾改變。




- END -


 關於作者 

北極沒有猴

超英擁躉,暴躁影迷。



 互動話題 

你是從什麼時候認識奧黛麗·赫本的?


📪

 如何投稿 

微信後臺發送“投稿”查看投稿要求


推薦閱讀


凱瑟琳·赫本 | 斯嘉麗·約翰遜


愛電影的人都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