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6日,中國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運-20首飛圓滿成功!運20代號「鯤鵬」,由中航空業西飛集團主要研製,機長47米,翼展45米,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最高載重66噸。接近美軍C-17「環球霸王」水平,躋身全球十大運力最強運輸機之列。運-20首飛意味中國空軍向戰略空軍邁進。

運-20

殲-20

2011年1月11日,殲20在成都實現首飛。殲-20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研製的最新一代(歐美舊標準為第四代,新標準以及俄羅斯標準為第五代)雙發重型隱形戰機。該飛機可與美國的F-22相媲美。

殲-31

殲-31是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第四代雙發中型隱形戰鬥機,代號「鶻鷹」。目前猜測主要用途有三種:一是與我重型隱形戰鬥機殲-20形成高低搭配;二是擬推出的隱形戰機出口型號;三是發展為替代殲15戰鬥機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由中航工業沈飛研製的AMF五代戰機(殲-31)成功首飛。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同時試飛兩種五代機原型機的國家。

空警2000預警機

中國空警2000預警機是繼「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工程之後,我國新時期國防科技領域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工程。預警機的研製成功,使我國實現從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的躍升,跨入世界上少數幾個具有先進預警機研製能力的國家行列。國產兩型預警機創造了世界預警機發展史上的9個第一,突破了100餘項關鍵技術,累計獲得重大專利近30項,比目前美俄產品還要先進。它的問世,填補瞭解放軍從前沒有裝備預警機的空白,令全世界震驚。美國政府的智囊團「詹姆斯敦基金會」發表評論:中國採用相控陣雷達的空警2000,比美國的E-3C整整領先一代!

遼寧艦航母

中國第一艘現代航母遼寧艦,舷號1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遼寧艦艦長304米,艦寬70.5米,航母喫水深度10.5米,標準排水量57000噸,滿載排水量67500噸,最高航速可高達32節,在航速30節時續航力為4000海里,在航速20節時續航力可達12000海里。從底層到甲板共有10層,甲板上的島式建築也有9層之多。2012年9月正式交接入列,編製等級為正師級,編製員額1,000餘人。中國航母艦載機殲-15於2012年11月23日首降成功。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BDS),是繼美全球定位系統(GPS)和俄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軍事功能與GPS類似,如:飛機、導彈、水面艦艇和潛艇的定位導航;彈道導彈機動發射車、自行火炮與多管火箭發射車等武器載具發射位置的快速定位,以縮短反應時間;人員搜救、水上排雷定位等。換言之,大陸可利用「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執行部隊指揮與管制及戰場管理。 

直10

武直-10為發展自Z-9B的中型專職武裝直升機,全機凈重約5543公斤,配紅外熱像儀,具備夜間作戰能力。其主要任務為樹梢高度戰場遮斷,消滅包括敵地面固定和機動的有生力量,兼具一定的空戰能力,綜合性能可與美國主力機種「阿帕奇」媲美。武直-10是國產直升機,因此備受關注。2012年11月11日,武直-10在珠海航展上亮相表演。

彩虹-4無人機

彩虹-4 無人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自主研發,是在彩虹-3基礎上新研發的一種無人駕駛飛行器。彩虹-4無人機中程無人機系統的主要裝備構成包括:中程無人機、地面車載遙測遙控站和地面保障設備。最遠航程能達到3500公里,巡航時間可達40小時,其間無須加油。該飛機裝有照相、攝像等裝置,SAR雷達,通信設備,除了常規偵查以外,還可以掛在精確制導武器,對地面固定和低移動目標精確打擊。性能高於「捕食者A」,被稱中國版「捕食者」。

翼龍無人機

翼龍無人機是由中航工業研製的一種中低空、軍民兩用、長航時多用途無人機。最高可以飛到海拔5300米,航程可達4000公里。不僅具備對敵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的能力,還能夠攜帶偵察設備對敵方目標進行遠距離長航時偵察,總體性能已經達到了國際上同類型無人機的先進水平。該機性能酷似美軍著名的「捕食者」無人攻擊機。2012年11月13日亮相珠海航展,是中國無人機製造領域「當家明星」。

祥龍無人機

翔龍無人機由中國自主研究和設計的一種大型無人機。「翔龍」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全機長14.33米,翼展24.86米,機高5.413米,正常起飛重量6800公斤,機體壽命暫定為2500Fh。巡航高度為18000米~20000米,作戰半徑2000~2500公里,巡航飛行速度超過750公里/時,比「全球鷹」快15%以上,有效任務載荷為650公斤,比「捕食者」大一倍多。「翔龍」還有填補中國正在研製中的新型反艦彈道導彈引導系統漏洞的潛力。這種反艦彈道導彈用於反擊敵方航母戰鬥羣,被稱為「航母殺手」。

2013年1月27日,中國在境內再次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陸基中段導彈防禦系統,是從陸地發射平臺對敵方彈道導彈進行探測和跟蹤,然後從地上或海上發射攔截器,在敵方系統彈道導彈尚未到達目標之前,在其飛行彈道中段,也就是太空中對其進行攔截並將其戰鬥部份摧毀,使其無法飛臨防守一方本土。此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日本進行過類似中段反導攔截試驗。

052D

中國的新一代052D型導彈驅逐艦於2012年9月14日下水,這是中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建設的一次偉大里程碑。052D是在052C型導彈驅逐艦基礎上發展的一種新型多用途導彈驅逐艦,據稱該艦裝備有64單元新型導彈垂直發射系統、70倍口徑130毫米新型單管隱身艦炮、新型綜合指揮作戰系統、新型紅旗-9反導防空導彈系統、攻陸巡航導彈、新型遠程反艦導彈和某新型主動相控陣雷達系統。就噸位和戰鬥力來說,052D可能介於美國的「阿利.伯克」級和「提康德羅加」級之間。該艦被譽為「中華神盾」,也稱中國版宙斯盾。

071級船塢登陸艦

071級船塢登陸艦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船塢登陸艦,該登陸艦的排水量在20000噸左右,單從「容積」來說完全處於世界領先水準。其艦體設計、輔助裝備、武器系統均達到前所未有的技術水平。武器的配備已經使它的火力和護衛艦相當,強於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船塢登陸艦。071級兩棲登陸艦是中國海軍兩棲攻擊羣的首選旗艦。第四艘於2012年在上海滬東造船廠下水。

東風-41

東風-41,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戰略核導彈系統之一,去年7月成功試射。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里,採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東風-41」採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技術。該技術並非是簡單地在一枚導彈上裝載多枚分彈頭,而是讓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調整軌跡攻擊不同目標。這樣每枚反導攔截導彈最多隻能摧毀一個分彈頭,讓反導系統的效能大為降低,「東風-41」可攜帶6-10枚分導式核彈頭,這將嚴重動搖各國反導系統的可靠性。外國專家指出,中國二炮未來只需擁有32部可重新裝填的「東風-41」洲際導彈發射裝置,其攜帶的核彈頭就足以瞄準每一個人口超過5萬的美國城鎮。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