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不习惯昆汀的暴力美学的人而言,这可能是一部糟糕的电影;对那些对历史抱持一种保守思想,认为不能篡改和意淫历史的人而言,本片可能是一部灾难。但是,我们可以从文化差异上理解这样的一种灾难,因为我们对那段黑奴历史的隔膜,反而替我们扫清了历史真实性的困扰,全身心地聚焦于昆汀处理历史题材的高度娱乐性上。这是一部娱乐电影,用更为电影化的术语,他们会说这是一部「通心粉西部片」。西部片对大多数观众而言还好理解,这个通心粉西部片可能有些吃力,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拽下文字:「通心粉西部片是义大利著名导演赛尔乔·莱昂内在上世纪60年代创造的一种新类型的西部片。全片在欧洲拍摄,带有强烈的欧洲电影风格,表现的却是美国拓荒时期的故事。」 意式西部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成本低廉,暴力色彩浓重,当时的义大利电影(以犯罪、惊悚、恐怖为题材)风行,这种风潮也蔓延到西部片中,多数意式西部片充斥著廉价的成本,血腥镜头比比皆是。这些都是美式西部片所不齿的,很多影评人认为意式西部片玷污了西部电影神圣的沃土,因此用「通心粉」来讽刺这些片。

现如今,讽刺已经不见了,换成昆汀的风格,已经是朝向这样一种古老消逝的电影类型致敬了。昆汀的电影中有各种类型电影的元素,暴力的、血腥的、色情的、武侠的、黑色的、幽默的、流行音乐的,似乎他能够利用的所有元素都会尝试融合在电影。这位从小就浸淫在各种B级片和通俗文化中的导演,励志要把这种逐渐没落的类型电影发扬光大了。也正是这种杂糅,不但满足了我们对各种文化类型的好奇心,同时还满足了我们日益怀旧的心态。拼凑的电影不要承载沉重的意义,他酣畅淋漓地解构和消解著电影的各种意义,反而把一种娱乐的狂欢推演到了极致。疯狂的娱乐性成为了昆汀电影最为明显的标签。所以我们能用一种同样开心的心态看待他在《无耻混蛋》中把希特勒杀死,也能接受他在《被解救的姜戈》中用一种更为暴力的方式让一个「黑鬼」成为拯救自己公主,专杀白人的赏金猎人。

好吧,我承认这是一部好电影,但实话说,《被解救的姜戈》却不是昆汀最好的电影,这才是我想说的重点。昆汀善于用他标志性篇章,分段讲述他的电影故事,但是这部电影选择了直线叙事,偶尔有一些闪回片段,中间留有大段的空白。这种空白不是有意留置的,不是源于导演的技巧性,更多可能是因为导演失控的表现。而且这部电影中,已经丧失了昆汀电影中原本充满了各种喋喋不休的魅力台词。回想一下,电影中唯一符合以往癫狂的昆汀风格的部分,黑色幽默最突出的一段,就是讽刺3K党的段落。一心想要报复的农场主,带领了众人,用床单蒙住眼睛,双眼掏洞,声势浩大,趾高气扬的飞奔而来。然后,气氛突然变得滑稽起来,乔纳·希尔抱怨视线受阻,众人对面具质量和必要性展现激烈的讨论——如果你仔细听,就知道其中一个带著面罩的讨论者就是昆汀本人——如果观众专注这段情节,无疑被带入了昆汀的世界中,似乎忘记了原本紧张的气氛,捧腹大笑。看似最为无用的段落,却是最能代表和诠释昆汀电影风格的部分。

从一种更为苛刻的意义上讲,正是这个让我们忍俊不禁的段落让我们意识到这部电影的不足。昆汀的电影中可以保持这种癫狂与幽默的节奏,从头到尾,而且从不让你意识到他在恶搞。但是,这部电影中,恰恰相反,只有这个部分——当然,还有牙医车上总是摇摇晃晃的大怪牙,似乎一直在提醒我们,电影要有幽默感。

这不是昆汀最好的电影,但这是一部好电影。某种程度上,这部电影最好的部分由赏金猎人兼牙医的扮演者克里斯托弗·舒尔兹,暴虐成性的庄园主的饰演者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以及出场不多但是每次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奴性十足的黑人管家塞缪尔·杰克逊一起完成的。

从个人意义上讲,我总认为奥斯卡亏欠塞缪尔·杰克逊一座小金人,就因为他在《被解救的姜戈》中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充满了历史的悖论、黑暗阴损、丑陋阴险、背叛自己种族的角色。刚刚去世的罗杰·伊伯特曾经评价说:「这部电影过于华丽精彩,以至于其中最『政治不正确』的剧情和最具挑战性的表演都有被观众忽视的危险。这便是塞缪尔·杰克逊扮演的史蒂芬,卡文坎迪最忠心耿耿和飞扬跋扈的家奴」,「史蒂芬的重要角色让某些非裔美国人观众明白他们祖先当中的一些人当年扮演的角色。如同距今不远的南非,一人对十人的统治,需要十人中的一部分人的配合和帮衬。这是一个残酷但无可避免的事实。杰克逊不仅需要高超的演技,也需要一个男人的勇气,来下定决心实现这个角色存在的职能和意义」。


这是一部有著浓厚昆汀风格的电影,就像是一首放克乐曲,有和缓轻松但又不缺冲突高潮,很顺,虽然片长很长,几乎要三个小时,但不给人拖的感觉。


以下是剧透(呃,估计也都看过了)

1、故事的结构其实不复杂

姜戈想要拯救妻子,遇到觉得奴隶制度是个屁的德国牙医兼赏金猎人舒尔兹(克里斯托弗·瓦尔兹 饰),在他的帮助下成为了赏金猎人并前往奴隶贩子众多的密西西比,为了救回他的妻子布鲁姆希尔达(凯莉·华盛顿 饰)他们演了出戏,骗坎迪说是要买他手下的角斗士,可惜后来被里面的管家给识破,之后就变成了以一万二千的价钱买下布希达,到此为止事情都在正常范围内,之后舒舒尔兹在握手的时候毙掉了坎迪,引发了一连串的枪战,后面成为了姜戈的主秀,大杀四方,受俘后用计逃脱再一次大杀四方,算是一吐怨气吧。

2、杰米·福克斯演的管家

一出场就是很有意思的角色,歧视黑人的黑人,记得姜戈说过有两种人最贱,最贱的是他扮演的是贩卖黑人的黑人,第二种就是白人的管家,然管家这角色真的是贱到令人牙痒痒,相比起来莱昂纳多就逊色了,特别是那幕他们在书房的戏,管家几乎不是管家,也不是黑人,而是一个掌权者。

3、姜戈vs莱昂纳多

姜戈是个反对体制的标准英雄,演的固然出色但也没什好太过著墨,莱昂纳多坏是坏,但感觉却有些气场不够,可能是被杰米福克斯给压过去了。

电影里面有很多细节我很喜欢,像姜戈时不时把手伸向手枪,这时候心里就会紧张说他会不会暴起。还有里面有一位黑人,没什么台词,只是个奴隶,但两个地方的表现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一个是跟在马车后面走的时候对姜戈的恨意眼神,以及最后面目送姜戈的笑容。

4、总结

不管哪部片子都有缺点,绝杀令里面的东西很多,就我来说不免觉得有些乱,好比姜戈说过他要变的肮脏,可惜后来没有再延伸出这点,还有后面的枪战,可能看多了,对这种夸张的手法不太感兴趣。昆汀的电影绝不是普通的商业片,有他独有的味道,对我来说,绝杀令花费了时间绝对值得。


如今的好莱坞,能百分百和高质量影片划等号的三名导演分别是詹姆斯卡梅隆、克里斯托弗诺兰和昆汀塔伦蒂诺。三名导演在商业为主流的电影圈保留著自己的艺术风格,詹姆斯负责电影技术革新(如《阿凡达》)诺兰改进电影叙事结构(如《盗梦空间》)而我们的昆汀同学就像不走寻常路的边缘人,总从鸡蛋里挑出骨头,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是西部电影已经被时代甩下的今天,也能另辟蹊径拍出《被解救的姜戈》,并且非常淡定却又绝无装逼的说「我有在里面客串哦~」 忘了第一次听到「暴力美学」是因为昆汀还是吴宇森,前者把血喷拍出绽放的效果;后者把枪战安排上了一种教堂的肃静,总之都很喜欢。凑巧的是,笔者从《姜戈》里面真的看到了当年《英雄本色》的影子,如下: 一、先从搭档开始:

小马哥和阿杰夜袭军火库,吴宇森在这段对话中营造了一种大战之前的心灵交流 「我不是怕,而是很怕」 于是我们的昆汀同学便把英雄本色中枪战的激情场面搬到了人物内心中 姜戈:「你的意思是让我挡著他儿子的面轰开他那颗看上去不那么讨厌的头?」 二、严肃 《英雄本色2》里,小马VS小庄严肃的对枪镜头,有种惺惺相惜却各为其主的无奈 姜戈为了心中的信念苦练枪法的样子(尼玛确定这不是凯文杜兰特?) 三、「我是世界之王」的样子 春风得意的小马哥,注意,这是百元美钞 昂头挺胸的姜戈欣赏著在自己轰炸的「大宅子」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姜戈》里面的配乐,无是《低俗小说》里面vincent挑逗的口哨,还是《无耻混蛋》里面Waltz老贼演奏出悠扬的苏格兰风笛,昆汀每部作品对配乐的要求近乎严苛。 在此特意整理了一下影片中的插曲,八个字:恰到好处、巧夺天工。

影片开头的《Django》,相信细心看电影的朋友不会忘记,歌曲最后收尾的地方,曲子的节拍刚好落在了画面中黑奴步伐上,看导演是不是诚心之作,只能从细节去体现。 杀Brittle兄弟时的《Freedom》,还记得那个番茄汁先生吗?是的,铺垫结束,吹响号角,正式开始讲故事。 《Ain"t No Grave (Can"t Hold My Body Down)》 & 《The Payback》 骑士精神哦~超温馨的《I Got A Name》用来展现二人的爱情也是甜到忧伤。 《Who Did That to You》有木有人觉得烟雾中走出的姜戈真心帅爆了 复仇时大开杀戒《Too Old to Die Young》 爆掉糖果庄园时的《Santa Lucia》悠扬的口哨 Broomhilda好萌,姜戈骑马调情好酷

推镜头的运用 片中不少地方用了推镜头,但好像推这个词无法表达导演对演员情绪成功调动时的激情,印象最深的一条就是Leo出场时的第一个面部【推进面部特写】。 如图:

想必这个镜头俘获了无数像我一样喜欢镜头语言的同学,不得不说除去摄像师娴熟的技巧和演员骨灰级表演的功底之外,默契二字也是相当重要,仔细看两遍之后,我们可以发现,Leo同学的表情是随镜头推进的过程渐变的:好奇、防备、肯定、虚伪。等镜头定格到面部特写之后,这一连串的心里作用刚好完成,落在屏幕上的,是Leo的一张狰狞的笑脸。 话至此,笔者想知道这颗星球上还有谁能在短短一秒钟毫不做作的做出四种不同的面部表情,这他妈绝对神级的表演!!!!所以,奥斯卡,你欠LEO一座小金人。 由于电脑没有premiere ,屌丝也买不起Mac平台,所以无法为大家一帧一帧地去展现了,只能用我很欣赏姑娘的一句口头禅:大家随便感受下~ 接下来终于要说到文艺流氓昆塔伦蒂诺是怎样将他话唠、粗口、恋足癖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 话唠:《姜戈》里面一如既往地将磨叽进行到底,比如在搭档二人组的轨迹被识破后,虚惊一场的LEO不直接揭穿Waltz,而是大谈起了哲学: 「你当可以威胁我?只是你的理由是什么呢?性欲喷张,乱吐体液的婆娘。你不是一般化的丑。」 其实昆汀的话唠表现形式并不是仅仅表现在「对话」上,而重要的是一种情怀,就像《低俗小说》里面,vincent和小黑在聊聊近期「谁更阳痿」之后,居然拿著猎枪去血喷的情节,导演并不是为了磨叽而磨叽,是在观众展现一种视觉落差和感受错位,这也体现了导演的个性,用一句经典台词就是

「why so serious?」

粗口:本片最大的槽点,就是昆汀的粗口,这货似乎学文明了,知道滚完床单之后要提上裤子了,片子里除了LEO愤怒到极限的几句粗口外,似乎没有什么「fucking」出现,反倒是台词里面对黑人奴隶的一些戏谑比喻很有意思。 笔者曾看过一篇《出现fuck最多的电影TOP10》,还很好奇的下载了几部,可以说是很失望,似乎是为了fuck而fucking,完全忽略角色性格和人物关系,显得很生硬。 既然大家都是看韩寒长大的,那么韩寒在采访现场中随口而出的「然后我他妈的发现....」所展现出的优雅,想必也是从昆汀电影中学来的。(题外话:《后会无期》真是烂的一逼) 恋足癖:只有一个镜头,如图:

此处不多解释,看过《杀死比尔》《低俗小说》《无耻混蛋》的同学都能理解上面的镜头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的节奏是:复仇之前。 最后聊聊电影的主旨,情节很简单,无非就是一名黑人的救赎,包括身体的自由和精神方面的升华。 而笔者感触很深的是,Waltz作为片中的主角,居然死的这么酱油,完全没有枪林弹雨和黑衣风衣,所以最后Django看见舒尔茨医生的尸体,并没有哭天抹泪,也没有钢牙紧咬,更没有发誓我要给你报仇。他拿了老婆的卖身契(也是舒尔茨医生教的),亲吻了一下他,就走了。此处需要谈的便是「自由」二字, 舒尔茨医生是他的亲密伙伴,却不是他的恩人。    我一直在想,是舒尔茨医生这样的人比较伟大,还是Django这样的人比较伟大?都挺不容易的。我想了又想,觉得还是舒尔茨医生这样的人伟大。Django的反抗,是为了自己的生命 和自由,还是一个动物本能的极致。但是舒尔茨医生的牺牲,却是只为了「我讨厌奴隶制」,可以说他是为了价值观而死的。为了价值观而死的人,总归会伟大一点吧。 《被解救的姜戈》电影海报上那根铁链,与《断锁怒潮》异曲同工,后者正是一部以解救黑奴为题材的作品,而本片铁链后红色的背景更预示著电影中,打断的锁链通往自由之路铺满了血腥。在姜戈回忆与妻子逃出种植园的情节中,背景音乐是六座葛莱美奖提名的新灵魂乐派男歌手亚当·汉密尔顿的名曲《自由》,他灵魂式的嗓音,舒适的清新风格配上的却是惨烈的故事。

我觉得他最牛逼的一点是可以让所有大牌演员在他的电影里集体迷失自我,并被注入昆式狡黠腔调:大段的扯淡、四处散落的小幽默、四溅的番茄汁··· 最后的最后,让我们一同欣赏一下这位伟大的导演在《被解救的姜戈》里面酱油般的客串: 前一秒

后一秒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