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這些年的數據來看,出口量起起伏伏,波動較大,從本質上反映出我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仍然不強。

  近日,《2018年中國風電吊裝容量統計簡報》(下稱報告)出爐。報告指出,2018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爲2114萬千瓦,同比增長7.5%;累計裝機容量約達2.1億千瓦,同比增長11.2%。

  與國內風電市場整體回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8年,我國風電企業出口海外風電機組容量僅爲376兆瓦,較2017年下降幅度達41%。

  出口量驟降是偶發因素還是必然因素?數字的背後又暴露出哪些問題?

  (文丨本報實習記者 李麗旻)

  風機出口量去年驟降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風電機組已累計出口到34個國家,累計出口量爲3581兆瓦。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有4家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對澳大利亞、埃塞俄比亞、阿根廷、哈薩克斯坦、土耳其、泰國及印度等8個國家出口風電機組,共376兆瓦。其中,金風科技出口量爲274兆瓦,佔我國風電企業出口機組總容量的72.8%。

  從出口目的地來看,我國風電機組出口目的地大多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18年則新增阿根廷爲出口目的地。在累計出口容量方面,出口澳大利亞的風電機組容量增速明顯,2018年出口澳大利亞風電機組容量爲153.5兆瓦,累計出口容量達到513.5兆瓦。

  記者梳理多年來出口數據發現,早在2007年,華儀風能就向智利出口了3臺780千瓦風電機組。2011年起,我國風電機組開始真正實現批量出口,2013年出口量達到頂峯,容量達692.35兆瓦。此後出口量呈現滑坡, 2014年下滑到368.75兆瓦,2015年下滑到274.5兆瓦。2016年止跌回升,出口量達到590兆瓦,2017年出口量達641兆瓦,2018年出口量再次出現下滑。

  “綜合這些年的數據來看,出口量起起伏伏,波動較大,從本質上反映出我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仍然不強。”業內人士說。

  與目的地國家產業政策緊密相關

  就2018年出口量大幅下滑這一具體狀況而言,有業內專家指出,這與出口目的地國家相關風電政策緊密相關。

  全球風能理事會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指出,表面上看,出口美國機組容量的減少是造成2018年出口量大幅下降的直接原因,而導致這一現象的深層因素則更爲複雜。“2018年我國風電出口市場,不僅受到美國對華關稅影響,美國相應在風電領域也出臺了保護政策,風電選址也涉及到軍事等因素,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對美出口很可能延續這樣的態勢。”他說。

  據記者瞭解,2018年美國新增陸上風電裝機規模7.58吉瓦,新增規模僅次於中國,爲全球第二。

  事實上,截至目前,美國、澳大利亞、巴基斯坦爲我國風電整機出口容量最大的三個國家。據瞭解,其中累計出口美國機組容量爲552兆瓦,佔比達到了15.4%,出口澳大利亞爲513.5兆瓦,出口巴基斯坦爲427兆瓦,分列二、三位。與此同時,我國風電整機正加速走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

  不過,記者瞭解到,包括印度、泰國、阿根廷等國在內,來源豐富、更爲廉價的煤炭仍然是新興經濟體的首選能源。截至目前,印度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佔比仍高達80%以上,阿根廷這一數值則高達87%。

  針對這一現象,阿根廷經濟學家Gustavo Girado曾表示,中國資本雖然希望開拓海外市場,但部分新興經濟體尚沒有做出能源轉型承諾,要快速扭轉這一局面仍有一定困難。另外,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新興經濟體仍面臨着可再生能源政策框架不完善的問題,對外來投資也可能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國際競爭力仍需提升

  近幾年數據顯示,儘管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在增強,但相比維斯塔斯、GE等跨國巨頭,中國風電整機企業仍缺乏全球市場的拓展能力。

  根據相關統計,2018年,我國出口風電機組功率均小於4兆瓦,其中出口泰國、哈薩克斯坦、印度等國風電機組功率多以1.5兆瓦、2.5兆瓦機組爲主,發運數量也相對更少。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普遍採取的策略是,在國際化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資源整合能力,通過對標國際,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資源“爲我所用”,再將這些創新成果反饋到國內,提升國內風電產業的技術水平和製造能力。

  上述分析師坦言,一方面海外市場當地可能有比較強大的設備供應商,另一方面海外投資風險更大,對中國企業來說適應海外市場的遊戲規則、與海外開發商合作都有一定難度。另外,國際市場對我國企業的認可度提升也需要一個緩慢長期的過程。

  評論:國際市場纔是整機商能力的試金石

  出口僅流向8個國家,總共出口風電機組376兆瓦——中國風電整機商2018年的成績單表明,近年來在國內市場生龍活虎的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國際競爭力依然孱弱。

  中國風電整機商近年來在國際市場排名中不斷創出新高,多家企業躋身世界前十,但這一業績取得的背後卻是嚴重依賴國內市場。目標市場單一是中國風電整機商多年來的短板。

  風電“走出去”不應僅是中國資本“走出去”,更要解決好技術研發、認證檢測等一系列問題,帶動全產業鏈“走出去”。

  綜合來看,風電領域的中國認證資質未獲得國際廣泛認可,在全球市場上缺乏相應的標準話語權,大型風機技術水平有待提升,融資難問題仍待破解,這些因素都阻礙了中國風電整機商的國際市場開拓能力。

  在海外,中國風電整機商爲數不多的運行業績仍以發展中國家爲主。風電製造“走出去”主要通過海外自建風場或是通過爲當地提供項目建設資金的形式進行設備輸出,而依靠自身品牌影響力獲得的中標極少。

  國際化程度是檢驗風電整機商實力的一個重要維度。面對更加嚴苛的國外標準、更加激烈的跨國企業競爭,中國風電整機商必須邁過國際市場這道坎,在含金量更高的國際市場證明自己的實力。具備在全球各個區域獲得平均分配的市場開拓能力,學會在全球不同的市場環境下成長,才能實現中國風電整機制造由“大”到“強”的轉變。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 |閆志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