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介紹了一個男生,父母雙方都患過不同的癌症,現在治好了,不知道他會不會遺傳。


我們要討論的是癌症與遺傳的關係。

當今社會癌症是一種普遍性疾病,在美國平均3個人就有1個人會在一生中患有癌症。因此在家庭中父母雙方都患有癌症並不稀奇。不要說不同的癌症類型了,即使相同的癌症類型也經常發生在同一家庭中。

一、這種聚集現象是否表示癌症具有遺傳性呢?答案是否定的!

  1. 我們要認識到具有遺傳性的不是癌症本身,而是促使個體具有癌症易感性的基因。
  2. 只有5%~10%的癌症是由於基因遺傳引起的。
  3. 這種家庭聚集現象除了基因遺傳外更多的可能是家庭成員暴露於相同的致癌環境下,例如吸煙,飲食習慣導致的肥胖等。

確實有一些癌症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易感性增加,那麼我們聚焦這一部分來討論一下:

二、基因突變有兩種類型:

1.父母本身的基因已有突變通過生殖細胞直接遺傳給子女,突變基因已經存在於精卵細胞中了。

2.後天獲得性突變,這種突變發生於身體中幹細胞的分裂過程(大部分癌症是由於這種突變引起的)由於突變發生在體細胞中,因此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那麼基因突變一定會致癌嗎?答案也是否定!

細胞的基因修復機制,異常細胞的免疫清除,都可以防止基因突變導致的正常細胞向癌細胞轉化。

一般說引起癌症的基因突變都是抑癌基因的突變,但由於基因是從父母雙方各遺傳一套,有一方遺傳給下一代正常基因即不會引起癌症的發生,但是這種情況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現另一套基因的突變而導致正常細胞向癌細胞轉化。(二次打擊學說)

三、如何鑒別有家庭聚集現象的癌症是否是由於遺傳性基因突變導致的癌症易感性增加呢?

1.多例相同類型癌症、兄弟姐妹或多代人患有相同類型癌症(尤其是罕見癌症類型)

2.癌症發生更傾向年輕人(20歲的結腸癌)

3.一個人患有多種癌症(同時患有乳腺癌和卵巢癌)

4.癌症發生在同一對器官(如雙眼、雙腎以及雙側乳房)

四、最後介紹幾種證據充分的易感基因遺傳導致的癌症:

1.遺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綜合症(HBOC):易感基因 BRCA1 BRCA2

2.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易感基因MLH1MSH2MSH6PMS1PMS2

3.Li-Fraumeni綜合徵[年輕時出現肉瘤(骨肉瘤和軟組織肉瘤)、白血病、腦(中樞神經系統)癌症、腎上腺皮質癌和乳腺癌等。]:易感基因TP53

文章數據與考據來自American Cancer Society:http://cancer.org


@Leezix 歡迎關注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在問:癌症和遺傳有沒有關係?有多大關係?

結論先行吧: 癌症和遺傳確實存在關係。

一些人由於繼承了家族性的基因缺陷,患上某些癌症的機率會大大增加。

但事實上,不用太擔心。

因為,這種由於先天性基因錯誤導致的癌症比較罕見。

美國癌症協會研究表明,只有約 5~10% 的癌症病例與遺傳性基因出錯有關。

換句話說就是:癌症主要還是一種可以預防的後天性疾病。

但我知道這個回答你是不滿意的,畢竟關乎健康的事,有 1% 的風險也會讓人不放心。

所以下面重點說下,如果有家人不幸患上癌症,我們如何才能確定這是不是遺傳性癌症?

很簡單:

一問:患病的是誰?

  • 患病的是誰?
  • 和你有血緣關係嗎?
  • 在父親或者母親的同系親屬裏,是否有兩個以上的人患上同一種或相關癌症?

二問:患病(被診斷出癌症時)年紀有多大?

患同一種癌症的親屬越多,診斷出癌症時的年齡越小,那麼是家族遺傳性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所以,如果是 60 歲以上的兩個親戚得了不相關的癌症,那很可能和遺傳一點關係都沒有。

但如果有親人年紀輕輕,比如 20 歲,就患上了結直腸癌:

三問:患的是什麼癌症?

經過不懈努力,科學家們已經找出了可能會出現家族史的癌症,包括乳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和鼻咽癌。

此外,還有一些罕見的癌症,比如腎癌,也可能和遺傳基因缺陷有關。

科學家們還進一步找到了導致這些癌症高發的遺傳基因突變。

比如,如果攜帶 BRCA1 基因,一生中分別有 45~90% 的概率患上乳腺癌和 40~60% 的概率患上卵巢癌。

因此,如果家族中有人被檢測出攜帶這些基因變異,確實要提高警惕。

除了基因遺傳因素以外,相同的生活習慣更可能導致家族癌症「羣發」現象。

對於癌症,生活習慣和基因(遺傳)的關係,打個比方來說就是:

基因或遺傳是上了膛的子彈,而環境因素的刺激是扣動了扳機,兩者缺一不可。

如果子彈上膛了,但沒扣扳機,沒事兒;

如果槍裏沒有子彈,扣了扳機,也沒事兒;

如果槍裏有子彈,又扣了扳機,那……

哪些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心裡應該已經有數了,比如:

喫得不健康:

  • 都喜歡喫鹹菜、醃肉、紅肉(豬、牛、羊)及各種肉製品等;

再比如:運動少

  • 回家習慣葛優癱,運動量不夠;

(美國癌症協會推薦每週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 75 分鐘的高強度運動。)

還有:是否吸煙:

家裡有一個人抽煙,基本全家要跟著吸二手煙、三手煙……

所以,患癌了,就是命不好?

大多數時候,還真不是。

總之,由於先天基因出錯造成的遺傳性癌症確實有,但絕非主流,癌症主要還是一些人自己作的……

說了這麼多,針對題主的疑問,我覺得如果相親之後感覺還不錯,可以先了解接觸,畢竟感情這事嘛,還是看緣分的。

對於男孩子患癌風險的問題。

一方面可以在聊天中逐漸瞭解下關於男孩子父母癌症「三問」的答案;

另一方面 ,還可以通過男孩子的生活習慣進行觀察。

相信你很快就可以瞭解清楚了~

畢竟:

參考文獻:

1. http://www.cancerresearchuk.org/about-cancer/causes-of-cancer/inherited-cancer-genes-and-increased-cancer-risk/family-history-and-inherited-cancer-genes2.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ancer-causes/genetics/family-cancer-syndromes.html ?3. http://www.hkma.org/chinese/pubmededu/special/cancer.htm#8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科普文章:

癌症會遺傳嗎?先要弄清這 3 個問題 - 丁香醫生?

dxy.com圖標

作者:葉森 香港大學化學生物學博士研究生


是的。兩方面原因,一是遺傳因素,大家都說的很多了。

二是生活習慣。同一家族中人的生活習慣類似,可能存在共同的癌症易感因素。比如食管癌,河南林州就是高發區,往往一家子都罹患食管癌。其發病原因是當地飲食習慣,當地人飲水和食物中亞硝酸鹽含量多,而且喜熱飲熱食。


這個問題,需要系統的回答。

先說結論:跟遺傳有關,不是說腫瘤肯定會遺傳下去,而是染色體發生了變化。正常人有23對染色體,染色體上攜帶這個人的各種密碼信息,這纔是我們說的遺傳。孩子發病時候的遺傳因素,是指某個染色體可能發生變化而已,而不是肯定會遺傳。

回答篇幅較長,先看框架。

我們需要了解:

為什麼孩子會得腫瘤?

  • 最主要的原因是與胚胎髮育有關係
  • 其次,遺傳有一部分的影響
  • 最後就是環境污染的問題

為什麼孩子會得腫瘤?

成人腫瘤基本上是成熟細胞的惡變,所以60%~90%與外界環境的影響有關係。但兒童不一樣,兒童發病最主要的原因是與胚胎的發育有關係,其次,遺傳也有一部分影響,最後就是環境污染的問題。

首先,如何理解與胚胎髮育有關係呢?

一個卵子和一個精子在體內結合形成受精卵,它是一個大的細胞,受精卵在體內不斷生長,分裂增殖、分化,到最後成熟。

剛開始是形成器官的雛形,慢慢才發展成了器官,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胚胎組織殘留下來了,出生以後或在子宮內的時候遇到了一些不良因素的刺激,就會產生惡變,另外一些胚胎在發育過程中沒有形成器官,它本身在形成器官的過程中附帶著形成了一個腫瘤,我們就這樣理解兒童腫瘤跟胚胎髮育的關係。

其次,與遺傳的關係。

最早只是發現一些現象,很多孩子得腫瘤的同時,會伴有一些其他的畸形或者說雙側發病,這提示我們腫瘤可能跟染色體基因有關。

跟遺傳有關,不是說腫瘤肯定會遺傳下去,而是染色體發生了變化。正常人有23對染色體,染色體上攜帶這個人的各種密碼信息,這纔是我們說的遺傳。孩子發病時候的遺傳因素,是指某個染色體可能發生變化而已,而不是肯定會遺傳。

目前能夠確定的視網膜母細胞瘤(Retinoblastoma,Rb),只有雙眼發病這部分容易遺傳,但並不是說所有的腫瘤都遺傳。

另外我們要這樣理解遺傳,家族中有得過惡性腫瘤的人,那麼他的孩子對腫瘤易感,因為他可能對一些因素比較敏感,容易惡變形成腫瘤,但並不等於肯定會遺傳給他的孩子。

我們早期治療的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實體瘤,現在有很多人已經長大,上大學,經我治療好了的大有人在,還有的當了乒乓球教練等,結婚生子都沒問題。

第三,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對兒童腫瘤的影響不像成人佔的比重大,但是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胚胎在發育過程中遇到不良的環境因素可能產生惡變。

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造成了當地區域的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腫瘤的高發,這些高發腫瘤在30年後發病比例才慢慢降下來,因此電離輻射是典型的導致癌變的物理因素。

但孩子家長在懷孕時拍了一個片子或者做了個CT,這樣低劑量的輻射一般是不會有影響的,除非是媽媽懷孕了或者受孕前期父母長期接觸這類工作,纔有可能導致發病,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大量接觸輻射並且累積了很大的劑量造成的。

化學因素典型的是苯,苯主要是存在於製鞋業中用到的膠裏,如果是從事製鞋業,並且接觸時間長且量大,就容易發生腫瘤。

至於裝修材料裡邊是不是含苯,我不敢斷言,曾經某個教授說家裡不要豪華裝修,這容易導致孩子患白血病或淋巴瘤,這個暫時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

但是苯是進行了基礎研究,而且也進行過臨牀研究,只是家庭中的豪華裝修裏是否含苯,苯的量有多大目前尚不確定。

生物因素裏最典型的是病毒感染,已知跟實體瘤有關係的EB病毒感染,會導致淋巴瘤和一些惡性疾病。

肝炎、乙肝可能跟孩子的肝癌,甚至有些孩子的肝部疾病都有一定的關係,還有巨細胞病毒。目前經過科學研究已知最確切的,就是EB病毒和伯基特淋巴瘤,這是最直接的因素。

關於環境污染要普及一下

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居民生活的改善,人類方方面面都用到一些化學製品,化學製品中最主要的就是殺蟲劑、塑料。

孩子玩的塑料玩具,一定要注意,尤其是低檔次的塑料玩具,還有彩色的那些塗料、洗滌劑、燃燒產物、工農業產物,這些東西都是含有污染物的。

環境污染物目前發現在自然界裏多達300多種,其實遠遠不止這些。在這些環境污染物裏有一個東西叫做激素樣物質,激素樣物質裏最明顯的就是雌激素樣物質,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喝的奶裏有激素,喫的速成雞肉裏有激素,這裡的激素就是這些激素樣物質。

這些物質進入體內後,會干擾人體激素的正常代謝,使得人體平衡穩定的內環境被打破,那麼這樣的話就可能會導致癌症。現在一些正常孩子的血清裏已經檢測到一些這樣的東西,但是否這些物質就會致癌,或者跟癌症有關係都還沒有研究清楚,只是發現一些這樣的現象。

版權聲明:向日葵兒童是中國第一個關注兒童腫瘤科普的公益項目。以上內容版權歸「向日葵兒童」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如未經允許使用相關內容,將追究法律責任。

回答整理自劉秋玲醫生演講內容,劉秋玲醫生已授權向日葵兒童做內容整理髮布

劉秋玲,原武警總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從事兒童血液腫瘤診治工作32年,曾在美國南加州大學附屬洛杉磯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交流學習。

劉教授是《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診斷與治療》、《兒童惡性腫瘤診治500問》等學術專著的主編,主持並完成北京市、武警部隊的多項科研課題,發表SCI及統計源期刊論文百餘篇。 目前擔任的主要學術職務有:武警部隊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災害救援協會兒童救援分會副會長;全軍兒科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醫學會兒科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北京分會委員;中國紅十字會兒童白血病專項救助基金「天使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等職。《中國小兒血液腫瘤》、《武警醫學》等雜誌編委。

專業點燃希望

向日葵兒童公益是由知名癌症留美專家李治中(菠蘿)博士發起,是中國專註兒童癌症羣體,致力用科學改變患者命運的公益團隊。專業點燃希望,歡迎關注向日葵兒童。


我也是爺爺40多歲腸癌過世的,但是家裡人愚昧無知,死活不承認,非要說是肛瘺死的。我18歲便血,我媽很堅定的告訴我這是家族遺傳的痔瘡,不用擔心。如果家裡有這個意識提醒一下我做個腸鏡,我也不會死於腸癌。我得病後,遺傳學醫生告訴我我的兒子有很高的遺傳風險,發病時間甚至還會提前10年。也就是說我30多歲發病,我兒子二十幾歲就會發病。所以醫生建議我兒子要定期去做腸鏡檢查和大便潛血檢查。我真的很懊悔,早知道自己是這麼個禍害,我情願孤獨一生也不會和我老公結婚,更不會生下孩子來受罪。造孽呀!

癌症是有遺傳的,如果你希望自己幸福,孩子長壽,就不要選癌症家庭。一般癌症都是一窩一窩的,很可悲!不過你可以避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