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的帝师、共济会员、威海殖民地长官庄士敦

  庄士敦(Reginald·Fleming·Johnston,1874--1938),生于苏格兰,是英国苏格兰礼共济会30级会员,曾经担任溥仪的顾问和老师。 1898年,庄士敦作为英国殖民地部的一名东方见习生,后被派往香港。从此,庄士敦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 庄士敦曾经担任英国驻威海卫英国殖民地的最高行政官。 【庄士敦1874年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曾就读于迈格伦大学,在牛津大学攻读东方古典文学和历史,并获得现代历史学硕士学位。1898年先后在英殖民部、印第安部工作,1900年到香港作军训生,后出任香港总督卜力的私人秘书。1904年经骆克哈特推荐,到英国新殖民地威海卫出任英国政府秘书,1906至1917年出任华务司兼任威海卫南区行政长官。1919年至1924年进北京给末代皇帝溥仪做英语教师。1927年重回威海卫,复升任威海卫英国殖民地行政长官。] 光绪二十七年(1901),庄士敦以「林绍阳」的笔名在伦敦出版了《一个中国人关于基督教传教活动向基督教世界的呼吁》一书,从共济会反基督教的角度,抨击在华的基督教会传教士试图改变中国传统的做法。此文引起英国宗教界的猛烈抨击。1919年2月,经中国共济会员、李鸿章的次子李经迈(1876~1940年,在英国留学时加入共济会)的引荐,庄士敦应邀赴京,被清废帝溥仪请入紫禁城聘为私人的「老师」,教授英文及其他。 庄士敦是中国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庄士敦为古老的皇宫带来了新的气息,深受溥仪崇敬。但与来华的其他英国共济会员一样,庄士敦实际是英国的一名高级政治军事情报人员。

溥仪赐他头品顶戴,「御书房行走」等职。民国十九年(1930)10月1日,庄士敦代表英国政府参加了威海卫归还仪式后卸任回国。英国政府在其离开威海前,授予他「高级英帝国勋爵士」勋章。 庄士敦具有深厚的学者素养,广猎中国经史子集,特别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与饮茶之道。他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论著,如《佛教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儒教与近代中国》等。但令其声名大振的即是1934年出版的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晚年回到英国后,从1931年到1937年,他在东方学院任汉学教授,曾当过钱锺书的老师。 作为英国共济会的一位极为敬业的职业文化特工,庄士敦终身独居未婚。1938年在苏格兰一座属于他私人的小岛别墅中去世。(何新编撰)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