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導師都開始「消費降級」,新一年的選秀還有看頭嗎? 公眾號 第1張

作者|葉春池

編輯|李春暉

TA也能當導師」是很多吃瓜民眾在看過2019年不少選秀節目官宣之後,發自靈魂深處的拷問。

如果說2018年的選秀節目最明顯的特點是「導師迭代」,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們漸漸隱退,專業評審退居二線,流量導師炙手可熱,且80、90後已經成為導師席上的主力軍,好歹賺了個熱鬧;那麼,今年的選秀節目已正式面臨著「導師降級」的尷尬局面。

縱觀去年的選秀節目,導師陣容裏滿是各類流量明星。無論是吳亦凡、張藝興、鹿晗還是易烊千璽,不管他們業務能力如何,資歷是否夠格,他們給節目帶來的話題度和點擊量是貨真價實的。

連導師都開始「消費降級」,新一年的選秀還有看頭嗎? 公眾號 第2張

相形之下,最近的選秀節目在導師陣容上實在有些遜色。

《國風美少年》的導師請了張雲雷、霍尊、鞠婧禕;《演員的品格》請了何炅、周冬雨、井柏然;《夢想的聲音》是王嘉爾、張靚穎、譚維維;接下來《青春有你》張藝興、蔡依林、艾福傑尼、徐明浩;《這就是原創》暫定林宥嘉、陳粒、薛之謙……

連導師都開始「消費降級」,新一年的選秀還有看頭嗎? 公眾號 第3張

可以看出,新晉導師的驚喜確實不大。一些導師的咖位有所下降、一些導師的資歷不足,而流量們也逐漸被消耗,少了些新鮮感。

當然,為了讓不適合當「導師」的人當上「導師」,節目組也算煞費苦心。「導師」行業幾乎是集體更名,再也不「好為人師」,帶之以「製作人」、「召集人」、「星推官」、「隊長」等新名號。

門檻一降再降

以前,選秀導師的門檻很高。要麼是非常專業的製作人、電臺DJ、樂評人,要麼是對華語樂壇有一定貢獻、非常資深的音樂人。

比如超女時期戴著大花的楊二車娜姆、跟曾軼可「她留我走」的包小柏、經常黑臉的黑楠。雖然在那個時候他們作為評委已經產生了很多話題,但很少有人質疑他們的專業能力。

連導師都開始「消費降級」,新一年的選秀還有看頭嗎? 公眾號 第4張

專業評委式微之後,國產選秀開啟了大明星導師時代。像《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就請來了汪峯、楊坤、庾澄慶、劉歡,這些導師都不是人氣有多火,但勝在業務能力和多年下來累積的資歷。

在此期間,跨界導師也開始登上舞臺。綜藝節目中的導師不再侷限於專業、資歷、獎彰,越來越多的人氣偶像、當紅演員、網路紅人、幕後製作人、知名作家等不同社會人士在綜藝節目中擔任起了導師的角色。

黃曉明擔任過《中國夢之聲》的導師、章子怡去過《中國最強音》、范冰冰也去過《中國達人秀》等等。這些明星在各自的領域都是佼佼者,可一旦跨界就顯得不是那麼回事兒了。

從未在音樂上有過成績的章子怡,代入表演那一套點評音樂,總讓人充滿違和感。她本人也不如在《演員的誕生》裏如魚得水,此次導師之旅不算成功。跨界導師的風潮也很快過去了。

連導師都開始「消費降級」,新一年的選秀還有看頭嗎? 公眾號 第5張

近兩年流量為王,自然什麼都敗給了流量。只要足夠火,你就能當導師。以「愛的供養」揚名歌壇的楊冪,在《明日之子》裏當導師;00後易烊千璽開始在《這就是街舞》裏當隊長;出道不到兩年的周潔瓊,也在《偶像練習生》裏教一羣年紀比她大的選手跳舞。

不過,即使這些導師的業務能力和資歷備受質疑,但至少他們的人氣還是線上的,也順利成為節目的流量擔當。可看最近的這些選秀評委們,似乎「招聘門檻」又降不少,不止資歷平平,人氣也沒那麼拔尖。

像鞠婧禕和古風的關系,是否就因為她演過古裝偶像劇?而同樣是演員類節目,周冬雨和井柏然對比隔壁《我就是演員》的導師陣容也差了挺大一截。《青春有你》去年的rap導師還是歐陽靖,今年也換成了艾福傑尼。

連導師都開始「消費降級」,新一年的選秀還有看頭嗎? 公眾號 第6張

不過綜藝選秀這麼多,平臺間爭搶導師一向激烈,還鬧出過不止一次的糾紛八卦。如何用差異化思路選出最適合導師,估計各節目組也是每天撓頭苦想的。

流量開始失效

深知流量導師的重要性,各個節目組早就對這些流量導師摩拳擦掌。為了彌補他們業務能力上的不足, 「導師」二字對於他們來說份量過重,於是冠在流量明星前面的前綴變得愈發多元,製作人、星推官、發起人等等。

比如《明日之子2》給楊冪安排了廠牌星推官的角色;《下一站傳奇》裏明星導師們的名頭是傳奇創始人;《聲入人心》裏劉憲華是出品人;《熱血街舞團》裏嘉賓的名頭是召集人。

連導師都開始「消費降級」,新一年的選秀還有看頭嗎? 公眾號 第7張

節目組也算是為這些流量導師操碎了心。不過好在一切都很值得,去年的大部分綜藝都靠這些年輕導師扛起了節目流量的大旗。

然而,眼下這些流量導師也明顯有了疲軟的趨勢,觀眾開始喪失新鮮感。

 

吳亦凡的《中國新說唱》、鹿晗的《這就是對唱》、張藝興的《即刻電音》,三檔節目的流量都沒能被三個頂級流量導師帶起來。

去年張藝興在《偶像練習生》通過張PD的人設圈了不少粉。但今年參加類似的節目,風格也幾乎一致,觀眾的新鮮感必然有所下降。目前的《即刻電音》又給他帶來了負面討論,流量明星選擇到綜藝節目上做導師,還是有一定風險的。

連導師都開始「消費降級」,新一年的選秀還有看頭嗎? 公眾號 第8張

節目組選擇流量明星做導師同樣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即使擁有超高流量,也有可能無法在節目中出彩。比如鹿晗的綜藝人設,相對而言就沒有立住。無論是《熱血街舞團》還是《這就是對唱》,他都沒有太驚艷的表現,沒能釋放綜藝感圈粉。

作為相聲界的新晉流量,張雲雷一來沒出圈,二來粉絲的跨界轉換率還有待提高。《國風美少年》的導師首秀沒什麼水花,節目組也是打錯了算盤。

連導師都開始「消費降級」,新一年的選秀還有看頭嗎? 公眾號 第9張

導師的選擇還需謹慎,在內容創新、模式創新之後,選秀綜藝節目的導師陣容也不得不開始創新了。既得有新鮮感,又得自帶流量,還得有綜藝感,現有選擇導師的思路下,可供選擇的對象還真不多。也難怪到處導師荒,不得不趕鴨子上架。

導師斷層,何以創新?

選秀綜藝的導師們無論是年齡上還是資歷上,都已將出現了明顯的斷層。從選秀養成中走出的藝人再回到選秀養成類節目中擔任導師,而他們所選出的選手則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選秀二代」與「養成二代」。

當年華晨宇參加選秀時,李宇春是那屆比賽的導師。五年之後,華晨宇和李宇春同時擔任《明日之子2》的星推官;才剛剛出道幾年的周潔瓊和程瀟,幾乎是剛結束練習生的生涯就開始給另一些練習生做導師,甚至不少選手的練習生涯比她倆還要長很多。

連導師都開始「消費降級」,新一年的選秀還有看頭嗎? 公眾號 第10張

這種舊選手和新導師的過渡,標志著選秀養成類節目完成了一個輪回的迭代。只不過這個過程在不斷加速,但顯然選出優質明星的速度並沒有趕上輪回迭代的速度。

選秀選出來的新人們越來越沒有存在感,2017年大熱的《中國有嘻哈》和《明日之子》,到了2018年都大不如前。但這麼多年,選秀也一直沒有停過,只是以不同的生態發展。普通人渴望成為明星的熱望不變,吃瓜民眾還保有一顆永恆熱愛吃瓜的心。對待導師也是一樣,觀眾的需求越來越高,有業務能力的時候,觀眾還想要你有趣,有趣的同時還得有人格魅力。

連導師都開始「消費降級」,新一年的選秀還有看頭嗎? 公眾號 第11張

做導師還是得有一技之長,可以是流量、可以是專業,也可以是別的,但不管是什麼,都需要導師在某一方面有很高的聲望、有能說服人的特點,靠人格魅力團結大家、鎮得住場才行。實在不行的話,那就甘願當好學生、段子手吧。

不過這幾年選秀節目越發的押寶在導師身上,使得選秀的重心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偏移。大眾關注點全在導師身上,這樣也很難推出新人,不斷消耗已經有的明星導師資源,說到底也是一種惡性循環。

至於如何在導師選擇上也搞搞創新化、差異化,硬糖君倒是忽然想起來:以前餘秋雨老師那可是「青歌賽」的收視福娃、話題妖姬啊!

連導師都開始「消費降級」,新一年的選秀還有看頭嗎? 公眾號 第12張

2019年的選秀節目們,趕緊加上「文化貭素考覈」這一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傳統項目。餘秋雨、於丹、易中天導師請起來,古詩詞、生僻字問起來,諾貝爾「數學獎」考起來。

美少年、美少女們若沒有點兒五年聯考三年模擬的底子,正好讓我們吃瓜民眾點評欣慰一番「我醜但我有文化」。而萬一有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這不正好弘揚社會主義正能量了嗎。詩詞大會+Produce 101,我看行,熱搜包年妥妥的。

▶ 閱讀往期熱文

追星的男人們

綠肥紅瘦,看她宅鬥

誠招記者2名,實習生2名

要求對金融、泛娛樂領域產業報道有技巧、有態度、有熱情。

五險一金、十三薪、帶薪年假妥妥的。

簡歷投遞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連導師都開始「消費降級」,新一年的選秀還有看頭嗎? 公眾號 第13張

娛樂硬糖 現已入駐

虎嗅   | 鈦媒體 |  知乎 |  界面 

  今日頭條 | 百度百家 | 一點資訊 

貓眼電影騰訊新聞丨網易新聞

Wi-Fi萬能鑰匙 | 微博 |觸電新聞

  21 CN 看薦 | U C頭條 |  搜狐公眾平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