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詩稿:

《南行稿》:一卷,成化八年,年僅26歲的李東陽陪父親李淳回祖籍湖廣茶陵省親,歷時七月,行程萬裏,飽覽山水,遍賞名勝,發為文章,刪減成此稿。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今存。

《北上錄》:一卷,成化十六年秋李東陽與同年羅璟赴南都主考應天府鄉試。恐妨職事,戒作詩文。試畢,如與南都士大夫燕會,唱和。得賦一、詩一百零二、聯句二、雜文三共作一卷。成書於成化十六年,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今存。

《講讀錄》:二卷,此錄所收為李東陽在成化十二年至弘治七年間任翰林講讀時所撰寫的講章和直解。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今存。

《三謨直解》:此解亦為李東陽任翰林講讀之職所撰。今不存。

《哭子錄》:一卷,李東陽長子李兆先不幸於弘治十四年病死,年27歲。友人多賦詩弔慰,李東陽答之,多至數十首。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今存。

《東祀錄》:三卷,弘治十六年闕裏孔廟毀於火災,次年重建,李東陽以內閣大臣身分前往,此行詩文集為《東祀錄》此錄有弘治本和正德元年王麟刻本單行。後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包括單行本今皆存。

《集句錄》:一卷,成化十三年春,李東陽告假養病,戒不作詩,而戲集古句,略代諷詠,間以應酬。兩月間得數十首,集為一卷。後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今存。

《集句後錄》:一卷,弘治十七年冬至十八年春,李東陽於病中復集古句,抒懷酬贈。得數十首,諸體略具,集為一卷。後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今存。

《擬古樂府》:二卷。李東陽十分推賞漢魏樂府古辭,於弘治年間間取史冊所載忠臣義士、幽人貞婦、奇蹤異事。行後擬作古樂府一百零一首,於弘治十七年初成兩卷。後友人謝鐸、潘辰評點,門生何孟春為之作注。此集刻本極多。今存顧佖刻本、魏春刻本、李一鵬刻本、釋祩宏刻本、唐堯臣刻本、長壽刻本、何泰吉刻本等。日本有朕腋活字本、高麗刻本等。李東陽生前將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中。

《新舊唐書雜論》:這是李東陽讀唐史心得之作,成稿於弘治七年他入閣之前,後作為雜著,收編為《懷麓堂文稿》第十七卷,名為「讀唐史」。原稿不見於書,今有手秒本存世。

《燕對錄》:二卷,李東陽自弘治八年入閣至正德七年致仕,先後輔政十八年,此編就是他在輔政期間被召議政的記錄,成編於正德九年。此編今存明嘉靖時期刊《交泰錄》本、明抄《國朝典故》本。

《同聲集》:一卷,此集所收為李東陽與友謝鐸同官翰林時唱和之作。友人陳音為作引。此集未見刻本,今不存。

《後同聲集》:一卷,此集收錄李東陽與謝鐸於弘治初復同官翰林唱和之作。吳寬為之作序。總共收錄五十首。此集未見刻本,今不存。

《聊句錄》:五卷,是李東陽與同進士、士大夫聊句之作,李東陽自作序。丹徒縣知縣王溥刊行,侍講學士吳希賢復輯題名。共採用六十九人聊句。還有雲南的周子建刻本。王、週二人刻本今俱不存。

《西涯遠意錄》:一卷,此卷收錄李東陽和友人蕭顧、李經、潘辰共同贈送給謝鐸的作品,吳寬作序。此卷今已不存。

《李西涯翰墨》:一卷,此卷收錄弘治、正德期間李東陽贈送給友人謝遷父子的親筆詩文。此卷今不存。

《西涯詩篆》:一卷,此卷收李東陽致政後寄給遠在浙江友人謝遷的親篆和詩。此卷今不存,其詩或見於《懷麓堂詩續稿》。

《求退錄》:三卷,李東陽入閣輔政十八年,其間數上疏求退及辭謝恩蔭。三卷全是這些奏疏的結集。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今存。清後《懷麓堂集》刪為一卷,只保留十九道奏疏。

《懷麓堂詩話》:一卷,此卷收李東陽談詩論文的隨筆。正德年間,遼陽王鐸得之,在揚州刊刻行世。正德本《懷麓堂稿》未收錄,清人《懷麓堂全集》才收錄。今所見有《七子詩話》本等。   《懷麓堂稿》:此為李東陽仕宦期間詩文作品集,有《詩稿》二十卷、《文稿》三十卷、《詩後稿》三十卷、《文後稿》三十卷,雜記七種,即《南行稿》、《北上錄》、《講讀錄》等。為李東陽生前自輯。《詩後稿》、《文後稿》系門生何孟春編次。此稿始刻於正德十一年,清代刻本名《懷麓堂集》或《懷麓堂全集》。清代刻本與明代刻本有較大差異。此稿今存。

《懷麓堂續稿》:二十一卷,此稿主要收錄李東陽致仕後四年間的詩文作品,包括詩八卷、文十二卷、補遺一卷。李東陽去世的第二年,即正德十二年由門生張汝立等在蘇州刊行。今存版均有不同程度的殘缺。

《李文正公集》:二卷,此集為李東陽諸體詩的選本,隆慶間俞憲收於《盛明百家詩》前編,今存。

《與陸釴簡札》:一卷,此卷收李東陽寫給友人陸釴的簡札。正德五年,李東陽為之標首跋尾。未見有刻本,稿本今不存。

《三世通家卷》:此卷收李東陽與友人張敷華的往複書簡,張鰲山輯。李東陽晚年為之跋後。未見刻本,今不存。

參與修撰詩稿:

《大明會典》:一百八十卷,李東陽與徐溥、劉健、謝遷等於弘治十年三月奉命編纂,成書於弘治十五年,未刊行。正德四年五月,權閹劉瑾派人搞其中論錯,藉故裁抑儒臣,於是命李東陽與焦芳、楊廷和等復視更定,是年十一月,武宗作序,敕司禮監刻梓。嘉靖八年命閣臣續修五十三卷。萬曆間,申時行奉敕續修二百二十八卷,司禮監刊行。

《歷代通鑒纂要》:九十二卷,李東陽與劉健、謝遷等於經治十六年五月奉敕編纂,歷時四年,於正德二年六月成編。武宗撰序,司禮監刊行。此書今存。

《明孝宗實錄》:二百二十四卷,李東陽與劉健、謝遷等於弘治十八年十二月奉敕編纂,至正德四年四月成編。此書今存。

《闕裏志》:十三卷,此志為李東陽於弘治十七年首倡,並親定凡例,由陳鎬等修成。嘉靖有補刻本,萬曆間孔子六十代孫孔貞嚴重修十二卷本。崇禎間,孔胤植重修成二十四卷。諸本今皆存。

參與理整詩稿:

《灌畦語》:一卷,此書為李東陽整理成編的唐人論史之作。原撰作不詳。天順八年李東陽偶購得,整理殘卷,摘秒其可讀者三十餘條為一卷。

《憩痷府君字法手稿》:此書為李東陽父親李淳的書法著作,李東陽於弘治間加以補訂,成帙。正德間刻本。此書今不存。

《二仲遺哀》:一卷,此為李東陽兩位弟弟李東山、李東川詩作合稿,二人早夭。李東陽輯其為卷。此稿未見刻本,稿本今不存。

《類博稿》:十卷,此稿為李東陽岳父嶽正的詩文集。李東陽等重輯。此稿今存弘治刻本,嘉靖刻本等。

《滄洲詩集》:十卷,此稿收集張泰詩文作品,李東陽與謝鐸、吳寬共同編輯而成。今存弘治三年成桂刻本、嘉靖十三年毛淵修補增刻本、清代手抄本等。

《黎文僖公集》:十七卷,此集所收為李東陽之師黎淳的詩文作品。弘治、正德間李東陽和劉大夏、楊一清參互校訂而成。此集今存嘉靖三十五年陳甘雨刻本等。

《鏡川先生詩集》:此集為楊守川的詩作,李東陽箋注。未見有刻本,今不存。

《學士柏詩》:一卷,此集收李東陽與門人顧清輩感舊懷賢的詩作,並撰序以述其事。未見有刻本,今不存。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