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由浦東美國經濟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美國學會主編的《浦東美國經濟通訊》近期刊發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2018年3月的一份政策簡報《為什麼說關注貿易逆差誤導人們的5條理由》,作者為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客座高級研究員、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國際貿易與投資Albert L.William講席教授羅伯特·Z·勞倫斯(Robert Z. Lawrence)。

他認為,貿易逆差並不必然是壞事,並不必然以就業崗位為代價或降低增長率,而且不是衡量其他國家的外貿政策公平與否的量度。進口和出口都使美國受益,因此,為了提高美國生活水平,貿易政策的目標應該是減少國內的貿易和投資壁壘並且為美國產品打開海外市場。

自今年年初以來,美國單方面發動貿易戰,致使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溫。美國總統特朗普拿來說事的一個重要借口就是中美之間存在的貿易逆差。按照他的說法,貿易逆差導致數百萬個美國製造業就業崗位的流失。為了追求所謂貿易平衡的目標,特朗普政府取消了美國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的參與,要求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同時提高關稅以保護生產洗衣機、太陽能電池板、鋁和鋼鐵的美國行業。而此次針對中國的貿易戰,也是上述邏輯的產物。但是,這個邏輯站得住腳嗎?

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羅伯特·Z·勞倫斯教授看來,特朗普從一開始就錯了,貿易逆差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國家在貿易政策上的表現有多好的合適量度,所以建立在此基礎上的許多做法並不為證據所支持。他列舉了特朗普在有關貿易問題上的5大錯誤觀念。

錯誤觀念之一:貿易逆差是壞事

貿易逆差好還是不好?勞倫斯認為,兩者皆有可能。他指出,看待貿易逆差其實有兩種方式。

最直接的方式是看成出口額與進口額之間的差異。特朗普的觀點基本上是出口是好事——它們就像收入,而進口是壞事——它們就像成本。而順差的規模像是在國際競爭中的得分。因此,在這種觀點看來,出口額與進口額之間的差異越大,貿易就越有好處,而且正如特朗普所宣稱的,貿易戰容易打贏,因為國家需要做的一切就是減少進口。然而事實上,進口和出口都有好處。一方面,可以用比在國內生產商品和服務的成本更為便宜地購買一些商品,國家受益於進口;另一方面,由於在世界市場上出售商品和服務,國家能夠享有的價格高於僅僅在國內出售它們所能賺取的利潤。因此,與巨量進出口都有關的貿易逆差實際上可能比貿易量很低的貿易順差更為有利。

理解貿易逆差的第二種方式是認識到它們反映了美國從世界其它地方借錢的情況,而與所有借錢一樣,決定借錢是好事還是壞事完全取決於你用錢幹什麼。如果美國在進口上花的錢多於它從出口賺到的錢,為了彌補這個缺口,它將需要從世界其它地方借錢。反過來說,實現貿易順差意味著積聚對世界其它地方的債權。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貿易差額不僅反映了在進出口市場上發生的情況,而且同時反映了資本的國際凈流量,這種流動用於彌補國民儲蓄與國民投資之間的缺口。逆差可能是不理想的,如果它表示借錢為的是消費開支而不是投資,如果它以不可持續的數量發生甚至可能導致危機。但逆差也可能增加社會福祉,前提是借錢被用於為生產性投資提供資金並且最終有助於這個經濟體以利潤償還這筆錢。同樣,順差可能是理想的,如果它產生的回報高於在國內投資上能夠得到的回報,但它也可能是不理想的,如果它以所需的國內生產和投資為代價的話。勞倫斯認為,在沒有確定貿易差額的原因的情況下,我們不能說它是好事還是壞事。

錯誤觀念之二:貿易差額反映貿易政策

勞倫斯認為,不能因為出現貿易逆差而指責他國貿易政策。這是因為,雖然貿易政策能夠在增加貿易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人們不足以因此主張貿易談判和其它貿易政策將影響貿易流量,而是必須解釋它們將如何改變儲蓄和投資。他認為,特朗普政府的貿易話語忽視了美國公私儲蓄與投資在過去推動貿易逆差的作用,未能考慮到其自身稅收和開支政策對未來的貿易差額可能造成的影響。事實上就美國而言,開支的決定因素在貿易逆差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雖然特朗普政府正在通過其貿易政策試圖減少美國貿易逆差,但尤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特朗普政府實施的其它政策不是會增加私人或公共儲蓄,而是可能導致更大貿易逆差。這些政策包括可能減少政府儲蓄並增加公司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減稅。除非美國家庭變得更為節儉或美國政府減小預算赤字,美國從世界其它地方借錢為有利可圖的國內投資籌措資金,而不是要求放棄這些機會的更小的貿易逆差,那樣美國的日子可能會更好過。

錯誤觀念之三:貿易逆差總是導致就業崗位流失和經濟增長減速

勞倫斯認為,從本質上說,貿易差額是結果而不是原因。而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有多種,不確定這些基本原因,我們就不可能推斷貿易差額對就業或經濟增長意味著什麼。進口增長的變化、國內開支和生產增長的變化,這些都會對就業和經濟增速產生影響。

美國目前的貿易逆差超過 5000 億美元。然而,正如美聯儲提高美國利率的情況所證明的,哪怕考慮到失業工人,美國經濟被認為接近於充分就業狀態。如果情況是這樣的,美國實際上不可能用國內生產取代貿易逆差。在此情況下,「逆差」只不過表示美國人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多於美國能夠在國內生產的商品和服務,而「流失的」就業崗位並非實際的就業崗位,而是假設如果美國開支速度得以保持並且國內經濟能夠生產多於其目前所能生產的商品和服務而會被填充的就業崗位。

錯誤觀念之四:貿易表現是美國製造業就業長期縮減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特朗普的話語中,在工業品國際貿易中的美國貿易逆差造成近幾十年來美國所經歷的製造業就業減少。然而,勞倫斯認為,區分進口增長的原因對理解國際貿易在美國製造業就業減少中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

值得指出的是,美國製造業的就業比重在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下降,早在美國經濟遭遇貿易的嚴重影響之前,而且製造業貿易出現巨額順差的工業化國家,比如說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他們的製造業就業比重下降幅度類似於出現貿易逆差的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製造業就業比重下降幅度。上述證據表明,美國製造業就業比重的大部分降幅反映了貿易逆差以外的因素。實際上,製造業就業所發生的情況與先前在農業就業中所發生的情況相當相似。雖然美國在農業上實現貿易順差,但它僱傭的農民數卻在減少,因為對食物的需求跟不上農業生產率增長的步伐。

錯誤觀念之五:國家之間的雙邊貿易應該是均衡的

貿易的好處之一是它向各國提供了從一些夥伴那裡購買商品並且向其他夥伴出售商品的能力。對均衡的雙邊貿易的偏好,好比一個經濟體偏好以物易物而不是金錢那樣錯誤。

貨幣經濟優於以物易物的經濟,因為它不要求雙方恰好擁有對方想要的東西,即「需求的雙重巧合」。它允許個人發揮專長,從其僱主那裡賺錢,實現順差,然後把錢花在滿足其需求的商品和服務上,在其他人那裡出現逆差。國家之間進行貿易,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國家向需要它所擅長生產的產品的其他國家出口,從而收穫貿易的好處,然後從生產最適合其需求的產品的其他國家進口那些產品。基於此,衡量貿易談判成敗的標準絕不是順差或是逆差。貿易協定的目標是允許所有參與方更有效地利用他們的資源,而不是為了改變雙邊貿易差額。據此,勞倫斯認為,試圖與個別貿易夥伴實現均衡的貿易(或順差)將只會產生畸變狀況,限制美國所購買的商品的多樣性,同時提高價格,最終影響美國國民福祉。

當然,並不是說貿易政策不重要。勞倫斯認為,如果美國能夠利用貿易談判為其出口商品打開外國市場,美國人的日子將更好過,這不是因為更多的出口將增加美國的貿易順差,而是因為如果更多的美國工人能夠受雇於支付高薪的效率最高的美國企業,如果那些企業能夠以更高的價格銷售更多的出口商品,美國的收入將更高。同樣,如果美國降低它在國內的貿易壁壘,美國的生活水平也將更高,因為這使消費者得以買到更便宜的進口商品,而且使美國經濟的效率提高。因此,說到底,美國貿易政策的目標不應該關注貿易差額,而是應該關注消除國內外的貿易壁壘。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欄目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王珍 文字編輯:王珍圖片編輯:徐佳敏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