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遠國 李黎鶴

法印,是歷代的高道祖師們出於宗教法事活動的需要,遵照道教信仰中三清諸神的名號、鬼神司府的稱謂及重要道經的內容而刻造的各種印章。這些法印象徵著三天神靈的權力和威嚴,歷來為道教中人所推重。凡上表奏章、書符持咒、科儀齋醮,多要啟用法印,以發號施令、役使鬼神。

科儀法事多要啟用法印,以發號施令、役使鬼神(資料圖)

璽印一方面代表官職權力、私人徵信,另一方面又被用作人神通感的工具。早在秦漢的方士和巫師,已經施用璽印於治病、解厄、辟邪、通神、達靈等活動中,如「黃神越章之印」即是著名的一枚。

道教法印,亦稱「方士印」、「道家印」。它的出現頗早,與符籙的問世同時。溯源尋根,中國的印文化則肇始於殷商時期。

「印文化」起源及其與宗教之聯繫 198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陽殷墟出土了一件白陶戲蓋,蓋內抑有一戳章,殘存1/3,似為「從」字。其文字構形與傳世的商代「大父丁盉」上的族氏銘文相近。這方戳印文字四周有邊欄,是一種為後世所熟悉的印章形式。

靈寶大法司印(資料圖)

1980年陝西扶風一處西周中晚期的灰坑中,出土了一方銅質雙聯印,其上部為三角形印面,下部為圓角長方形印面,分別鑄有三角鏃形圖案和S形雲紋圖案。又於扶風法門庄一處西周中期的灰坑中,出土了一方銅印,近正方形,圓角,印面為鳳鳥紋,橋形紐。

溫廷寬《試論我國印章起源於宗教》認為,印章是一種複製文字形象或圖畫、雕刻的獨立小型工具。「璽印作為代表官職權力、私人徵信之用和銅器、陶器銘文及花紋之用是並存的」,因此,「璽印作為代表官職權力、私人徵信之用和銅器、陶器銘文及花紋之用是並存的」。

此外,也有人把這類印章上的文字解釋為宗教符號,並進一步推論璽印起源於宗教。

黃神越章天神帝印 漢代泥印(資料圖)

據王育成先生考證,秦漢泥印中有「龍蛇辟邪」文者,即厭勝印。傳世的尚有「黃神之印」、「黃神使者印章」、「黃神越章天帝神之印」、「天帝之印」「天帝使者」、「天帝神師」、「天帝使通天」、「天帝殺鬼之印」、「天皇上帝之印」、「高皇上帝之印」、「皇天上帝制萬神章」、「天乙北辰章」、「天符地節之印」、「郭北十亭天嚴煞鬼章」、「大山武帝神仙章」等。從以上所述可知,漢代當是道教法印的初創時期。

據《古印箋》記載,秦漢時期方士使用印章之風極為盛行,其腰間多佩有「黃神越章」、「天帝使者」等印;並引《史記·孝武本紀》、《封禪書》為證,統稱為「方士印」。如《孝武本紀》載,欒大進見武帝,武帝拜其為五利將軍,「得四金印,佩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天道將軍印。」

這類法印多為銅質,有龜鈕、瓦鈕、鼻鈕、獸鈕、環鈕、羊鈕或蛙鈕。別外,還有泥質印(封泥),為民間厭勝之物,屬於「厭勝印」,亦名之為「辟邪印」。

《抱朴子內篇·登陟》說:「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黃神越章之印,其廣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著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則虎狼不敢近其內也······若有山川社廟,血食惡神,能作禍福者,以印印泥,斷其道路,則不復能神矣。」

東漢天師教沿襲了秦漢方士的這一傳統,創製道教的印章。史載天師道祖師張陵即鐫有「陽賓士都功印」,後被張氏子孫世代沿用至今,成為道教正一派最重要的法器。

今四川青城山天師洞所保存的隋代石刻張陵天師造像的右手掌上,即刻有「陽賓士都功印」印文,江西龍虎山天師府亦將此印奉為鎮山至寶。

黃神越章之印(資料圖)

一些古文獻明確指出太平道、天師道都曾使用黃神越章之印施法宣教。其後,這種法印的印文隨其時代的變遷而有變化,且可分為「黃神」、「越章」兩印,在施行道法時使用。

從漢唐到宋明,黃神越章之印被道士們廣泛使用,成為延用千年之久的古印。

陽賓士都功印,印面通高6.4厘米、邊長12.3厘米,重972克。青白玉質,潔白瑩潤,印鈕為一蹲踞觸角螭龍,翻唇露齒,眉須後拂,腿關節部位毛髮翻卷長飄,尾作分丫魚尾狀,雕琢精細,生動傳神。印面為陽文九疊篆體「陽賓士都功印」六字,印文線條流暢,結構嚴謹。此印為世代天師嗣教的法印,今道士上章及表奏符壓皆用之。

【元】陽賓士都功印(江西省博物館藏)

道經師寶印亦名「三寶印」,在道教法事活動中應用最為廣泛。各種道教的文書上都時常使用道經師寶印。所謂「道經師」,即道教信仰中的最尊三寶。

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籖》卷三八曰:「勸助禮敬三寶,供養法師,令人世為君子,賢孝高才,榮貴巍巍,生為人尊,門族昌熾。三寶者,謂道經師也。能養生,教善行,為人范,是名法師也。」

凡此類印章,在道書中一般統稱為「法印」。如《金鎖流珠引》卷二六中謂法印共分三等,天仙道士得二十四印,神仙道士得十五印,考召道士得十二印。「以用印符引並檄禁文書行用。又傳法籙印佩板等,行用不絕。」

天仙道士行上清玉皇之印,次即元始之印,是常行用者(資料圖)

並謂太上老君告天帝君曰:「夫大道符印給有三等道士,天仙道士號天官,主通天上三十六宮;一宮有二十四曹,故居二十四印,以判二十四曹君官司吏也。後聖帝君制《玉京玄都制令律》曰:天仙道士三十六,高上大臣之號有二,天師號曰上宰上相。又有三公九卿、六尚書、二僕射,俱如世天子官也。」

還提及:「天仙道士行上清玉皇之印,次即元始之印,是常行用者。神仙道士行太上玉京之印,次即飛天九野之印。考召道士行太上老君印,次行三天太上之印。除此二印外,更有封檄賜符,傳法別用者,是印符,符形如印,非正法印,名曰天賜方符也。是人間考召,及青衣碧衣道士,得小敕字印及遂公印,即是一字之符印也。」

唐時己出現了一大批法印,重要的有「上清玉皇之印」、「元始之印」、「太上玉京之印」、「飛天九野之印」、「太上老君印」、「三天太上之印」等,其功用亦有所區別。

驅役收捕不義之鬼,不正之神,邪精妖氣不伏,自作妖氣祟人(資料圖)

如「太上老君印」,即「三字印也,主三元天地水三官,授此印驅役收捕不義之鬼,不正之神,邪精妖氣不伏,自作妖氣祟人,以此印印符檄及書禁之,如不肯伏,符印而奏書而斬之。」

「三天太上之印」乃「六字印也,主六甲。此是考召道士有功於人神龍鬼,即合行印、傳法印、牒印、佩板及上清五法用之,亦行大文牒,牒上天曹,即合用此符。如單行小小考召文牒帖、大符檄等,用太上印也。」

同時道書還講述了「使印令驗法」:「躡地紀三遍,散為禹步,三步九跡,配衣轉天關。把印隨星印符上,祝曰:天靈靈,地靈靈,神印一下,百鬼潛形,急急如律令。印畢,便封符,符上又印。即如此作法,行之大驗矣。如行之得三五年後,自通神去永,更不用步綱配衣也,但坐存轉天關,隨印符自當驗。」

躡地紀三遍,散為禹步,三步九跡,配衣轉天關(資料圖)

通過此類方法,法印廣泛地運用於各種宗教活動之中。正如該書中所言行用不絕,「過於公中之官印」。

隨著隋唐時期道教空前的興盛,道教法印的發展顯現出一派豐富多彩的景象。

首先,木質法印出現並日益推廣。《隋書·經籍志》中講述隋代道教法印時說:「又以木為印,刻星辰日月於其上,吸氣執之,以印疾病,多有愈者。」

刻星辰日月於其上,吸氣執之,以印疾病,多有愈者(資料圖)

這是官修正史中第一次記錄道教木質法印,它的問世為道教法印的發展奠定了物質材料基礎,便於一般道觀或道士製作法印,給法印在更大範圍內的普及提供了可能性。

延至宋代,石質的法印也開始出現。《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卷八載「造印式」曰:「凡造印,於甲子、庚甲,面向東南,以辰巳二時,於凈密室中,先焚香,默祈求所事,取神霄真氣吹入木中,然後命工一時刻成,勿令斷續。刻以清玉石或赤棗心,依法祭之。」

這裡所說的「赤棗心」為木質法印,「清玉石」則為石質法印。印材的多樣化促進了道教法印的迅速發展,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赤棗心」為木質法印(資料圖)

道教法印印文的字體,亦日益奇異玄妙,出現了許多符籙類、雲篆類的法印,使道教法印的神秘性、神聖性得到了極度的發揮和渲染,從而與漢晉之法印有著十分鮮明的區別。

道教法印種類 其數量和種類上也遠遠超過了漢唐之際,出現了一個製造法印的高潮。正如寧全真《上清靈寶大法》卷二七所說:「後世行法者玄奧不逮於古人,印篆百倍於前輩。」

據筆者近年來的收集、整理,道教法印的種類頗多,至今留存在世的印文圖譜多達四百餘種。就其內容而言,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以道教尊神名諱號為印文,如「道經師寶」、「道君玉印」、「天寶君印」、「三天內諱印」、「太清教主印」、「玉帝印」、「三皇印」、「黃神越章印」、「太微帝君印」、「天帝神印」、「酆都帝君印」、「太微帝君印」;

道經師寶印(資料圖)

「太玄天帝神印」、「真武印」、「九老帝君印」、「九老帝君伏魔神印」、「九老仙都印」、「六丁玉女印」、「都天大法主印」、「太上凈明之印」、「凈明法主之印」、「那延天女印」、「九天玄女印」、「十二溪女靈印」、「北極大將軍印」、「太玄天帝神印」;

「雷火大將印」、「天丁神印」、「九天上章靈官印」、「天罡印」、「北極天蓬印」、「北極大將軍印」、「北獄使者印」、「力士神王印」、「五帝大魔印」、「金龍驛吏印」、「北帝火鈴印」、「流金火鈴印」等。

笫二類以道教神司、道教道職之名為印,如「靈寶大法司印」、「北極驅邪院印」、「雷霆都司之印」、「上清天樞院印」、「鍊度司印」、「黃籙院印」、「泰玄都省印」、「九靈飛步章奏司印」、「五雷使院印」、「童初府外館印」;

北極驅邪院印(資料圖)

「元應太皇府印」、「元景丹天府印」、「元照靈虛府印」、「元和遷教府印」、「元素元耀府印」、「提舉城隍司印」、「陽賓士都功印」、「太清玉司院印」、「南昌受煉司印」、「靈寶玄壇印」、「玄靈旋璣府印」;

「青玄黃籙左府印」、「領教嗣師系代印」、「玉清通章印」、「三天符契印」、「仙都滋攝印」、「文昌天心玉文」、「上清畢道之印」、「上清盟威之印」、「上清金真玉玄之印」、「飛玄三氣玉章印」、「大章具四大明玉鬼司主之印」、「青玄左府太一救苦回骸起死之印」、「風火氣雷水官印」等。

第三類以召神攝鬼、奏章上表為用途的法印,如「上清巡攝邪群印」、「總監鬼神印」、「神虎印」、「北極殺鬼印」、「北帝酆都召鬼神印」、「元始一氣混沌太極之印」、「靈風律令印」、「斬邪斷瘟印」、「雷光火文印」;

青玄救苦印(資料圖)

「都天大雷火印」、「五雷火車印」、「紫光丹天文印」、「神霄玉文瓊璽」、「玉神洞靈篆印」、「九天寶印」、「太極印」、「三界混元總攝萬神印」、「急催追提印」、「治都總攝之印」、「迴風滅雷印」、「通靈印」、「禹步印」;

「辟百蛇印」、「木印」、「火印」、「金印」、「水印」、「土印」、「天信印」、「地信印」、「人信印」、「龍信印」、「虎信印」、「雲信印」、「風信印」、「金信印」、「木信印」、「水信印」、「火信印」、「土信印」、「三奇印」、「六戊印」;

「玄璽」、「丁甲合同印」、「八威龍文印」、「赤書玉字印」、「混合百神印」、「與道合真印」、「混洞赤文印」、「靈書中篇印」、「元始符命印」、「大魁總監印」、「東華學真印」;

斬邪斷瘟印(資料圖)

「歷關諸天印」、「普告三界印」、「敕制地祇印」、「自然靈章印」、「召集群仙印」、「攝召萬神中章印」、「交兵符券印」、「嚴攝北酆明撿鬼營印」等。

道教的印文、形制特色 從法印印文的書體形式來看,亦顯示出絢麗多彩的面貌。其形式風格大致可分為篆書、楷書、符籙類三種。

第一篆書類,它包括兩形。前者為一般性的篆書,即常人所說的小篆或秦漢篆書,漢晉法印印文多為此種字體,容易識讀。

道經師印(資料圖)

後者則是篆疊層次較多、起收筆劃有所變形的「九疊篆」,因其筆劃重重迭迭,識讀有些難度。再加上,道教法印印文在採用九疊篆書時,筆劃時有變形,印文中、邊側雜有星象符籙等因素,辨識更顯難度。

第二楷書類,楷書治印在傳統印學中甚少,但道士治印中常用楷書。法印中雜以星宿雲氣,改變楷書太過獃滯的風格,使之活潑靈動,亦顯道教篆刻藝術的風骨。

玄女陰神印(資料圖)

第三符籙類,它是道士創造出來的道教文字,即所謂天書雲篆、真文玉契、玉字秘篆等。這種字體純為道教所專用,故充滿了神秘莫測的色彩。

教外之人毫不了解,甚至古今文字學家對其亦知之甚少,因此辯識更為困難,出現許多誤識盲解的事例,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沒有相關文字記載或說明,很難知曉其表達的含義或具體內容。

道教法印印面的型制,從總體上看,絕大部分是方型的,或正方或長方。但亦有少數異形者,如圓形、三角形、六面形、牌式形、八棱形。

道君玉印(資料圖)

傳世的東漢道教法印中有一枚「黃神越章天帝之印」是圓形。經查《道藏》中所收「道君玉印」、「太極印」亦為圓形。

此外有八棱形法印,亦稱八卦印。這一形制早在南宋之際已經出現。《道法會元》卷二五〇曰:「天部霆司印,其印八角,按八卦用七寶鑄。得此印者可召丁神雷將。此印乃漢天師有,世人罕得之。」

至清代,圓形、八卦法印亦頗流行。

道教法印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歷代的高道祖師們因為宗教法事活動的需要。他們遵照道教信仰中三清諸神的名號、鬼神司府的稱謂及重要道經的內容,模仿人間社會中古代封建帝王玉璽和官府公印而刻造的各種印章,象徵著天地三界中的神仙真靈的權力和威嚴。

在道教看來,法印代表著三界神靈職司的威權,故施法用印猶人間官府在行政施法時必用官印一樣。寧全真《上清靈寶大法》卷二七曰:「印者,信也;用者,封物相什。亦執政者所持信也。

《漢官儀》云:「王侯曰璽,列侯至中二千石曰章,其餘皆曰印,此世印也。隆古盛時,人鬼各安其所,陰陽不雜其倫,故道之用,惟見於修真練本,以至輕舉飛升。中古以降,慢真日益,正道凋晦,邪偽交馳,上下反覆,於是出法,以救其敝,表章以達其忱,付降印篆,以為信志。故用印之義,近同世格,亦道運因時損益者也。」

《靈寶玉鑒》卷一亦曰:「法之為言正也,正其邪也。亦猶德禮之有政刑,以道之齊也。故章表奏申關牒符檄,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信也。印則各有師傳者,欲天地神祇人鬼,知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

故法印不僅代表著神真的威嚴與神聖,亦是各個道派傳承有序的宗教信物。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