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從未離開過我們」依然是當今時代的思想旗幟

(2015-12-19 02:10:00)

「馬克思從未離開過我們」

11月28日至29日,第十屆全國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在福建師範大學舉行。論壇推出了兩大本論文集,200多位與會者坐滿堂,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會長梁樹發看到多數與會者是年輕的生面孔,這讓他感到「沒有後繼無人的擔憂」。

討論的都是前沿話題,異彩紛呈。回顧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30多年曆程,全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會長陳學明說,當今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離不開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啟示作用。

◆以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看「清新福建」

作為生態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代表,約翰·貝拉米·福斯特把《資本論》中的「新陳代謝斷裂」理論視為「馬克思成熟作品中」的「成熟的生態觀念」。

按照福斯特的說法,世界末日不再是宗教預言,世界崩潰將是生態持續惡化的必然結果。人類目前有兩條道路可供選擇,一條是沿著資本主義的綠色工業革命道路,即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試圖通過各種技術革命來克服生態危機;一條是沿著社會主義的生態革命道路,即在不否定技術革命的條件下,通過社會經濟制度的綜合變革,建立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基於「沒有限制的資本積累和將人為製造的私慾置於個人和社會需求之上的秩序並沒有改變」的認識,福斯特否定了資本主義能夠避免生態崩潰的可能性,傾向於後者更加根本的生態—社會革命。

「徹底的生態學分析同時需要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兩種觀點」,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崔永傑認為福斯特這一觀點,對正在從事生態理論研究和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人們來說,無疑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啟示意義。

聯繫中國經濟轉型的實際,崔永傑提醒應當辯證地看待科學技術對於社會進步以及在治理環境污染問題中所扮演的角色,徹底丟棄那種靠發展技術來解決當前生態問題的幻想。

就華東部分省市的霧霾難題,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郇慶治認為,這很難僅憑當代社會某一環節的改進、優化,或藉助「行政命令」「運動式突擊」在短時間內加以克服,「我們必須接受的是,中國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歷史性過程,絕不可能只是一代人、幾代人的事情」。

因此,福建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創建,在郇慶治看來「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創新意義」。當然,「這樣一個"福建版本』,還只是我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1.0版』」。他說,其中的理論闡釋部分還應有更豐富的制度與創新想像。龐大的森林覆蓋與生態系統,應該成為建設一種新型的或區域性的生態化文明的積極性基礎,而不應簡化為有待開發的自然生態資源。對福建而言,地理與生態的豐富性,應該更有利於其探索逐漸超越現代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過程,創建一種基於生態優勢的生態文明區域類型。

「人民羣眾對自然資源與生態的公共擁有及其利用的民主控制,相比於少數人的資本化佔有與開發要更可靠。」郇慶治說,福建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把制度與體制的改革和創新置於一種優先地位,蘊含著用一種既「紅」又「綠」的革命性變革,來應對現代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難題。

◆城市空間不是利益的競技場

「通過城市改造吸收剩餘」來「建設性摧毀」,引發反反覆復的城市重建,西方馬克思主義地理學家大衛·哈維注意到「城市空間的等級化劃分和階級區隔」「城市共享空間資源的資本化」「地方集體符號的資本化」等一系列問題。

當下,房地產業投機性住房的短缺和空置並存,造成城市空間的分配、居住、使用權的不公平;城市景觀的符號化、拼貼化、懷舊式的後現代意象,使城市空間出現全球同質化傾向……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莉認為,這是哈維城市空間思想在中國城市空間現實中的變相折射。

作為新馬克思主義空間理論的領軍人物,大衛·哈維在其早期著作《社會正義與城市》中,繼承並發展馬克思的城市起源學說,從剩餘產品的生產與城市空間發展的關係出發,將城市空間置於社會關係的網路中考察,闡明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非正義產生的根源,從城市空間視角進行資本主義批判。在哈維看來,空間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空間正義即是社會正義。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空間的正義問題應置於資本邏輯的框架下來考察。

儘管「哈維在後期轉向後現代理論的過程中,對城市空間正義原則的探討帶有更多話語批判的特徵」,但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宋建麗認為,哈維對城市空間正義問題的思考仍然為我們提供了有益借鑒,比如該怎樣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本邏輯的支配。她說,城市空間應當真正成為人類社會性和創造性的舞臺,而不是個人利益和羣體利益的競技場。

「社會主義城市的建設應該更加註重人民性和共享性,而不是按照資本的邏輯來建設。」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陳永森認為,城市的空間不應該被汽車所佔領,佈局和構建應該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汽車為本。

道路的增長總是趕不上汽車增長,一些地方重蹈了歐美國家走過的老路;發現舊城停車難,就想方設法建停車場,交通堵塞的問題卻總是得不到根本解決。陳永森認為,之所以擺脫不了這個窠臼,關鍵在於我們的思路錯了,「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不是讓更多人開上小汽車,讓更多的土地鋪上水泥、瀝青,而是讓市民在城市生活中感到安全、方便,不受各種污染之折磨,不受熱浪之燻蒸,不受過多的空間限制」。

老城區少建停車場,提高停車費,迫使小車不進城區,這纔是更合理的選擇。陳永森認為應該逆向思維,即不是千方百計滿足小汽車的要求,而是盡量使居民少用車。為了實現不開車也能便捷到達目的地,就要充分考慮各種公共交通的可達性。

眼下房地產項目到處開花,但如果新建社區離中心城太遠,各種服務設施不配套,就可能淪為「鬼城」。陳永森建議有條件的城市,建設地鐵是減緩交通壓力最好的抉擇,但「地鐵藍圖和城市擴建藍圖要協調一致,地鐵要能到達絕大多數高密度的人口城區,否則市民還是要更多地使用小車」。

◆刷微信的「數字勞工」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告訴我們,勞動是解開人類歷史之謎的金鑰匙。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廣泛運用,人類的新型勞動形式——「數字勞動」誕生了。不知不覺中,我們實際上已成為被微信朋友圈綁架的「數字勞工」。

「數字勞動」根源於義大利自治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其「非物質勞動」理論是「數字勞動」的前身。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周延雲認為,「數字勞動」是「非物質勞動」在當代最為凸顯和本真的表現形式。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諸多學者都把思維聚焦於「數字勞動」,提出了許多新穎獨到的見解。

2009年11月,在紐約新學校大學舉行了一場以「數字勞動:既是遊樂場又是工廠的互聯網」為主題的會議,第一次批判性地考察了勞動力市場從物質世界到互聯網的工作場所轉向問題,「數字勞動」被定義為「個體消耗在社交網路上的創造性工作」。2012年9月,由會議主持人泰博·肖爾茨編寫的《數字勞動:既是遊樂場又是工廠的互聯網》一書出版,被稱為「把馬克思主義的勞動理論運用於協作性的計算機中介傳播時代」。

這本書把粉絲們的活動當作「數字勞動」的具體實例。泰博·肖爾茨說,關注互聯網和隨之而來的「時間偷竊」問題以及「成癮」問題,也許可以引領出我們最重要的時代問題。坦率而言,把時間花費在「臉書」上,停止了我們給予其他人的愛和感情。

「微信存在的目的從來不是改善人們的社交,而是增加IT企業的財富。」周延雲說,人們沉浸其中越深,IT企業越能把用戶打包銷售,從中賺到越多利潤。事實上,「微信的用戶們都是免費的勞動力,當他們每天花1.7個小時刷朋友圈,他們就是在給IT企業打工。IT企業的財富,就是建立在剝削這些免費勞動力之上的」。

與傳統勞動相比,「數字勞動」有關勞動和休閑、勞動時間和非勞動時間、勞動場所和非勞動場所邊界的模糊性,使傳統的勞動場所——工廠之外的人類生活空間都可以成為工作的場所。但跟資本主義社會的傳統勞動形式一樣,「數字勞動」不會改變其剝削「數字勞工」的本性。周延雲說,對於伴隨數字技術而產生的新的拜物教——互特網拜物教對社會價值觀的侵襲,人們必須建構一個精神防火牆。

「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勞動價值論延續至今,仍顯示出強大的解釋力。」周延雲認為「馬克思從未離開過我們」,國外馬克思主義的可貴價值在於,它是一種「帶著解放意圖的社會批判理論」。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主題和歷史使命

恩格斯曾這樣評價馬克思:「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鬥爭。」請問孫院長,應如何理解恩格斯的這段表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主題和歷史使命是什麼?二者具有什麼關係?

馬克思、恩格斯畢生的奮鬥目標,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的解放,即勞動階級的解放。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的解放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主題。因此,要不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最核心、最本質的問題就是要不要實現勞動者的解放,要不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如果我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就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學術研究和實踐歷程,始終圍繞實現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者和勞動者階級的解放這一主題。恩格斯在1847年的《共產主義原理》中說:「共產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實現無產階級的解放,讓無產階級成為世界的主人,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讓無產階級過上好日子,讓勞動人民當家作主人。

什麼是無產階級?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第二問中接著說,「無產階級是完全靠出賣自己的勞動而不是靠某一種資本的利潤來獲得生活資料的社會階級。」「一句話,無產階級或無產者階級是19世紀的勞動階級」。把無產階級理解為勞動階級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主張。由於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歐洲已經發展到出現了農業工人和農業資本家的程度,因此,他們所說的工人既包括工業工人,也包括農業工人,資本家既包括工業資本家,也包括農業資本家。

馬克思主義是研究讓勞動者、讓無產階級過上好日子的學問。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解,「好日子」要有三個指標:第一,要有足夠的物質生活資料,要生活得好,擺脫自然界的奴役和壓迫,實現經濟解放,做自然的主人;第二,要有和諧平等的社會關係,要生活得有尊嚴,擺脫社會的奴役和壓迫,實現政治解放,做社會的主人;第三,要精神舒暢,心情愉快,生活得開心,擺脫思想的奴役和壓迫,實現思想解放,做自身的主人。因此,讓勞動者過上好日子,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基本內容,可以簡單概括為「三個解放」和「三個主人」。在這意義上,馬克思主義就是擺脫三種「壓迫」、實現「三個解放」、做「三個主人」的理論。這是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提出的基本思想。

如何才能擺脫三種「壓迫」、實現「三個解放」、做「三個主人」呢?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使用「物質手段」,推翻資本主義統治,擺脫生產資料的資本屬性,使生產資料成為公共財產,使無產階級和全體勞動者取得「公權力」。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只有這個時候人才能成為自然、社會和自身的主人;只有這個時候讓無產階級、勞動階級過上好日子的目標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馬克思主義依然是當今時代的思想旗幟

置於當今時代的現實語境來考量,馬克思主義並未因時代更新而「褪色」,更未因條件變遷而「失語」,而是在紛繁複雜的當代時空中依舊熠熠生輝。

馬克思主義的普適性理論與科學方法論依然為當今時代所需。任何理論因所生成的年代和地域,不可避免帶有時空條件等方面的侷限,馬克思主義也不例外。但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更為根本的是大量具有真理性質和普遍意義的普適性內容,如辯證唯物主義關於物質與精神、實踐與認識及其關係原理,歷史唯物主義中社會形態、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行規律理論,政治經濟學中商品二因素、勞動二重性和剩餘價值學說,科學社會主義關於階級、政黨、革命以及社會主義理論,關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追求等,不僅仍適用於當今時代,而且有的將對人類的思想創新和實踐發展具有長遠的指導作用。特別是其中最具生命力和科學價值的方法論原則和以唯物辯證法為核心的方法論體系,作為「偉大的認識工具」,成為我們不斷從中汲取思想力量和方法指南的不竭源泉。

既承襲歷史又吐故納新的當今時代仍在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基本視域中。當今時代既由整體時代、階段時代發展延伸而來,又是整體時代和階段時代的有機組成部分。馬克思恩格斯儘管生活於自由資本主義階段,但他們探討和思考的最根本最核心問題,卻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運行衝突、無產階級的現實責任、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條件方式等關乎資本主義命運、社會主義前途、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問題,亦即完成和實現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他們肩負著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歷史使命,既腳踏實地又登高望遠,使得一系列在自由資本主義條件下形成的思想觀點和認識判斷,並沒有因資本主義進入到壟斷階段並發展到帝國主義、社會主義出現於經濟文化落後國家並遭受重大挫折、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長期並存競爭發展等新情況而喪失其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立足當今時代,我們依然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依然清晰可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光輝。

時代的前進與發展使馬克思主義面臨拓深發展的新機遇。時代主題的深刻轉換和時代特徵的持續更新,同時帶來許多新問題、提出一些新挑戰,馬克思主義必須面對,而不只是躺在已有的理論成就上以不變應萬變。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齊頭並進,國際政治力量與大國關係深度重構,民族文化進入多元並存與全球融匯新時期,既富於挑戰又蘊含機遇,亟待馬克思主義進行綜合分析與深度思考。面對諸多時代課題,當代馬克思主義者要作出新的理論創新和科學判斷,依然要堅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依然要從中獲得理論啟迪和方法指引。

馬克思主義思想旗幟的當代意義,實為現實社會所需、當前實踐所予。「蘇東劇變」雖然使現實社會主義的發展跌入低谷,但國際上對馬克思主義的關注熱潮卻一浪高過一浪:在倫敦、紐約、巴黎等地舉辦的「馬克思主義大會」「世界社會主義大會」「國際馬克思大會」等,都吸引高達上千人或數千人與會;在諸如「千年思想家」「當今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等評選中,馬克思屢屢當選並高居榜首;「馬克思沒有死」「我們需要馬克思主義」等口號,在新世紀仍不絕於耳、響徹時空。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中,馬克思的《資本論》再度暢銷。這一切,毫無疑問,是緣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緣於馬克思的深厚學養、人格魅力和崇高社會理想。

習近平談如何學好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3日下午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了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闡述了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六大作用,並對如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出了具體要求。

為何要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習近平在講話中說明瞭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原因。他指出,面對極其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面對紛繁多樣的經濟現象,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一是有利於我們掌握科學的經濟分析方法;二是,認識經濟運動過程;三是,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四是,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五是,更好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六是,提高領導我國經濟發展能力和水平。

習近平強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修課。我們黨歷來重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研究、運用,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對發展我國經濟提出了獨創性的觀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重要理論成果,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如何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習近平指出,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為了更好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實踐,既要堅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要同我國經濟發展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新的理論成果。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要堅持創新的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對我們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獲得的感性認識的升華,是對我們推動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總結,堅持用新的發展理念來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斷破解經濟發展難題,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

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各種所有製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同時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保證我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證,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製度,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

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辯證法、兩點論,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善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同時堅決維護我國發展利益,積極防範各種風險,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