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六年,武則天登上後位之後,李治終於得償所願的和他心愛的媚娘在一起了。此時,他不用顧忌朝臣的想法和眼光,每天都和他的媚娘在一起,一起吃飯,一起散步,一起聽曲,一起做着他們喜歡的事情。這樣的日子過得無憂無慮,李治對朝政也就沒有太多的心思了。

  因爲,李治不想和媚娘分開,所以,在上朝的時候就讓媚娘坐在他的身邊,和他一起聽大臣們彙報的工作。而我們男主的舅舅長孫無忌就不樂意了,他總是在背後罵媚娘,說她:“是一個禍國殃民的妖女。”並且,還聯合褚遂良要一起,要罷免外甥新立的皇后。

  日子一天天過着,李治對朝政越來越不感興趣,再加上大唐皇室的遺傳病:風疾發作,他想讓媚娘接管他的工作。媚娘知道他有這個想法非常的開心,這是她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情,馬上她就可以掌管一個國家的事務了。當李治的舅舅知道他有這樣的想法時,氣的差點背過氣去。

  仰天長嘯道:“我就是拼了老命,也一定要把這個禍國殃民的東西除掉。”隨着媚娘漸漸對朝政的掌控,在一些大事上,她都表現出了很能幹的樣子,可以說,媚娘比李治在管理方面更有天賦。除了媚娘有點心狠手辣之外,在其他方面都是做得極好的。

  此時,長孫無忌卻聯合褚遂良處處給媚娘使絆子,穿小鞋。但是,媚娘也不是吃素的,她在心裏,默默地記下了他們對她做的任何一件傷害自己的事,比如:給她飯裏下瀉藥的事,媚娘也一一記在自己的本子上。在日後的將來,再一一將其回報給他們。

  想要扳倒根深蒂固的長孫無忌豈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再加上,頑固的褚遂良就更加艱難了。而媚娘更加在意的是李治的想法,所以,她不能輕而易舉的就動這兩個人。她要將這兩個人分開,不能讓他們在一起,以防止他們發現自己深思良久的計謀。

  她先是將褚遂良派到了邊境視察工作,瞭解當時的民情問題。這樣,褚遂良也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只能甘願的被派往邊境。而對付長孫無忌就用她最熟悉的計謀,那就是讓他犯錯。就算他不犯錯,媚娘也要讓他犯錯,這樣就可以輕而易舉地除掉他了。

  媚娘想起之前,她用自己的親生女兒之死來除掉王皇后。想想雖然很殘忍,但此舉卻完成了她心裏一直想要完成的心願。之後,媚娘聯合身邊的得力親信,打着長孫無忌的旗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大批量的招兵買馬,每天還在皇宮城牆的周圍操練。

  來來往往的人都會對這些操練的士兵們指指點點,像是在討論些什麼,但又不敢大聲喧譁,他們都害怕得罪長孫無忌,以便自己沒了小命。慢慢的,長孫無忌也發現了這些操練的士兵,他覺得很是疑惑,爲什麼這些人要打着自己的旗號在這裏操練呢?

  事情很快傳到了李治的耳朵裏,李治問媚娘:“你知不知道這件事?”媚娘說:“我不曾聽聞。”於是,李治便派人默默地關注這些操練的士兵,他開始懷疑是否是長孫無忌想要謀反。士兵們每天認真操練表情兇狠,李治看到後更加篤定自己心中的想法了。

  “我的舅舅可能已經容不下自己了。”李治暗自想到。

  李治當然不會幹等他的舅舅要來砍他的頭時他才做出反抗,所謂先下手爲強,於是,李治打算讓自己死士連夜將這個舅舅處掉。他不怕世人對他的辱罵,想要活的久遠,只有去除掉他的敵人。不久,他將這個消息分享給了媚娘,媚娘卻裝作很錯愕的樣子。

  然後,媚娘再對李治撒嬌道:“這件事真的是很好恐怖啊,媚娘好怕,李治你一定要保護我喲。”李治將媚娘摟在懷裏,輕聲地安慰道:“不怕不怕,有我在你身邊。”其實,在媚孃的心裏,她是無比開心的,終於除掉了一個眼中釘。

  第二天,李治便命許敬宗與侍中辛茂將一同審查此事。許敬宗奏道:“長孫無忌謀反已露苗頭,我擔心他知道事情暴露,會採取緊急措施,號召同黨,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斷處理,儘快拘捕。”於是,李治將其流放黔州,沿途州府發兵護送。兒子都被罷官除名,流放嶺南。

  即便是這樣,李治還是不放心,於是,他又讓李勣、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又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縊而死。長孫無忌死後,他的家產被抄沒,所有的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爲奴婢。

  當然,媚娘不能讓李治知道這一切的事情,都是她親自安排設計的。對媚娘來說,剩下的一個褚遂良處理起來就更加輕鬆了,所以,她不着急。不久,媚娘便與許敬宗、李義府一起,誣告中書令來濟、門下侍中韓瑗與在廣西的褚遂良共謀反叛。

  李治不忍直接處死他,但晚年的褚遂良卻一次次被貶。最後一次是被貶到了更遠的愛州,也就是今越南清化,最終,褚遂良在絕望之中,帶着遺憾離世,享年六十三歲。不久之後,朝中的重要官員就進行了一次大面積的換人,這樣更是爲媚孃的執政之路掃清了前途的障礙。

  並且,媚娘不光穩固自己的政治權利,就連軍事力量也不放過,武家軍由此誕生了,這在唐朝也是赫赫有名的軍隊。由於李治常年在深宮玩樂,再加上,年齡已經五十六了,病得很厲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晉見,而此時的朝政則全部由媚娘掌控。

  緊接着,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女皇出現了,她從天子的身後跳到幕前,從此,開啓了她傳奇而又輝煌的人生。

  參考資料:

  【《新唐書》、《資治通鑑》、《國史異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