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给懒人听得付费段子手,差不多!

就算听了所有樊登读的书,跟你自己去读50本书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因为

所谓的「精华」,只是人家嚼过的留有苹果味+齿香的口香糖残渣

听这些书很好地缓解了你的学习焦虑,有胜于无,但是你没有思考,仅限于觉得这本书讲得不错,无益于你今后的学习工作,除非你发现竟然有这么好的书,然后自己带著很强的解决某个问题的目的去阅读了。

樊登为什么能将那么难的书深入浅出地讲给你听,你很舒服地理解了,一方面,这是樊登的本事,是他思考的成果,他越读越聪明,而你,越听越懒,可能知识面变宽了,思维层次毫无长进,另一方面,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他干脆删除了那些难于用语言表述或者他觉得你可能无法理解,会打击到你的疑难部分。而这部分,可能正是能让你变聪明的关键…

所以,我坚持自己读书!

不管你每周读一本书还是五本书,都没什么了不起的!你读多了,跟吃多了一样,身体不吸收,甚至会引起消化不良。读书不应追求速度与量,而应该伴随著深度的思考,有实际的输出,这个输出可以是读书笔记,是一个小创新,一个方案,或者是提高你工作学习效率的方法。

读完一本书,到底什么叫读完? 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完成走马观花,到此一游,满足学习的快感?还是虽然没翻完,但是找到了文中的自认为精华的部分,细细咀嚼,结合自己的思考与生活体验,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相交融,生成了新的联系节点,搭建起了新的框架,甚至创造出全新的知识晶体(crystalized intelligence)


罗振宇和樊登,只是讲他们的读后感。告诉你他是这么理解这部书的。你得到的启发进而有更深度的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他们可以说,对你来说只是工具而于。但是你无法体验到自己看书后所感受到的那种真切的脑洞一开, 霍然开朗的感觉。思考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吴晓波给的是关于金融、财经方面的知识和建议。这是关于对本行业的专家独到见解跟他们俩人是完全不同的。他不说,不解释你可能永远不知道这个行业的道。包括他对企业失败的剖析,是经过认真调研的。而且吴晓波讲的大部分是财经方面或者是人文社会方面跟金融的关系。


感谢邀请,可以说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面,知识付费个人理解和学习下来还是非常有必要。

个人更加偏向于罗振宇的得到APP。得到可以说是一门知识点或是技艺,偏向思维模式,开阔视野很有好处,各科老师可以系统性给你一次提升。例如我在得到《吴伯凡认知方法论》和《武志红心理学》就是两门很棒的学科

樊登读书是樊登老师用自己读书的总结来分享读书的内容,适合当下快节奏生活,琳琅满目的书籍,不知道谁值得精读,不知道是否自己喜欢,那么樊登读书的分享可以先听完在去精读原著,我相信也还是有不同的收获。我在樊登收听过《正面管教》,同样也有这本书籍,就是因为听完书觉得有收获,才会去买书继续精读。

终于吴晓波的更偏向细分财经领域,宏观经济,更适合有专业背景和对这细分领域有兴趣的朋友去收听,也是很不错。


有啥用?他把书上的东西讲给你听,就能改变你的命运吗?


罗振宇的看过,我更多的是去开眼界,很多时候会自己去读。自己去想,他们那些是消费是产品,只有自己℃了才是增长。


都有。

听得更多的是樊登。

阅读丈量世界,读书点亮生活!


他们只是将历史讲的流畅一些而已,

流浪大师也只是说了几句正常人的话,

那么,开口即价值百亿的讲座该付多少费,


摘掉焦虑的伪面具,大家都是普通人,如果不是为了多挣几个钱,他们那些知识还不足以改变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都不是意见领袖,只是时代的产物,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附属物,没有互联网的发展,就没有这些人所谓的付费知识。


我看过吴晓波的《十年二十人》和《大败局》,我觉得吴晓波还是蛮适合积极向上的年轻人,也很适合中产阶级的投资者与创业者。吴晓波向我们简单明了的阐述十年经济的宏观变化,以及在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企业家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向世界,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首选罗胖,听了五年了,感觉认知有所长进。也获得了许多知识和能力。虽然有些人说什么碎片化,不系统什么的。我倒觉得,你用碎片化的视角去观察,自然得不出系统化的结果。吴晓波的书可以看,知识付费就算了,不仅看不懂,而且挺烧脑……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