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給懶人聽得付費段子手,差不多!

就算聽了所有樊登讀的書,跟你自己去讀50本書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因為

所謂的「精華」,只是人家嚼過的留有蘋果味+齒香的口香糖殘渣

聽這些書很好地緩解了你的學習焦慮,有勝於無,但是你沒有思考,僅限於覺得這本書講得不錯,無益於你今後的學習工作,除非你發現竟然有這麼好的書,然後自己帶著很強的解決某個問題的目的去閱讀了。

樊登為什麼能將那麼難的書深入淺出地講給你聽,你很舒服地理解了,一方面,這是樊登的本事,是他思考的成果,他越讀越聰明,而你,越聽越懶,可能知識面變寬了,思維層次毫無長進,另一方面,還有一種可能性是他乾脆刪除了那些難於用語言表述或者他覺得你可能無法理解,會打擊到你的疑難部分。而這部分,可能正是能讓你變聰明的關鍵…

所以,我堅持自己讀書!

不管你每周讀一本書還是五本書,都沒什麼了不起的!你讀多了,跟吃多了一樣,身體不吸收,甚至會引起消化不良。讀書不應追求速度與量,而應該伴隨著深度的思考,有實際的輸出,這個輸出可以是讀書筆記,是一個小創新,一個方案,或者是提高你工作學習效率的方法。

讀完一本書,到底什麼叫讀完? 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完成走馬觀花,到此一游,滿足學習的快感?還是雖然沒翻完,但是找到了文中的自認為精華的部分,細細咀嚼,結合自己的思考與生活體驗,與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相交融,生成了新的聯繫節點,搭建起了新的框架,甚至創造出全新的知識晶體(crystalized intelligence)


羅振宇和樊登,只是講他們的讀後感。告訴你他是這麼理解這部書的。你得到的啟發進而有更深度的思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他們可以說,對你來說只是工具而於。但是你無法體驗到自己看書後所感受到的那種真切的腦洞一開, 霍然開朗的感覺。思考是一件艱苦的工作。吳曉波給的是關於金融、財經方面的知識和建議。這是關於對本行業的專家獨到見解跟他們倆人是完全不同的。他不說,不解釋你可能永遠不知道這個行業的道。包括他對企業失敗的剖析,是經過認真調研的。而且吳曉波講的大部分是財經方面或者是人文社會方面跟金融的關係。


感謝邀請,可以說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面,知識付費個人理解和學習下來還是非常有必要。

個人更加偏向於羅振宇的得到APP。得到可以說是一門知識點或是技藝,偏向思維模式,開闊視野很有好處,各科老師可以系統性給你一次提升。例如我在得到《吳伯凡認知方法論》和《武志紅心理學》就是兩門很棒的學科

樊登讀書是樊登老師用自己讀書的總結來分享讀書的內容,適合當下快節奏生活,琳琅滿目的書籍,不知道誰值得精讀,不知道是否自己喜歡,那麼樊登讀書的分享可以先聽完在去精讀原著,我相信也還是有不同的收穫。我在樊登收聽過《正面管教》,同樣也有這本書籍,就是因為聽完書覺得有收穫,才會去買書繼續精讀。

終於吳曉波的更偏向細分財經領域,宏觀經濟,更適合有專業背景和對這細分領域有興趣的朋友去收聽,也是很不錯。


有啥用?他把書上的東西講給你聽,就能改變你的命運嗎?


羅振宇的看過,我更多的是去開眼界,很多時候會自己去讀。自己去想,他們那些是消費是產品,只有自己℃了才是增長。


都有。

聽得更多的是樊登。

閱讀丈量世界,讀書點亮生活!


他們只是將歷史講的流暢一些而已,

流浪大師也只是說了幾句正常人的話,

那麼,開口即價值百億的講座該付多少費,


摘掉焦慮的偽面具,大家都是普通人,如果不是為了多掙幾個錢,他們那些知識還不足以改變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為都不是意見領袖,只是時代的產物,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附屬物,沒有互聯網的發展,就沒有這些人所謂的付費知識。


我看過吳曉波的《十年二十人》和《大敗局》,我覺得吳曉波還是蠻適合積極向上的年輕人,也很適合中產階級的投資者與創業者。吳曉波向我們簡單明了的闡述十年經濟的宏觀變化,以及在這幾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企業家們是怎麼一步步走向世界,由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首選羅胖,聽了五年了,感覺認知有所長進。也獲得了許多知識和能力。雖然有些人說什麼碎片化,不系統什麼的。我倒覺得,你用碎片化的視角去觀察,自然得不出系統化的結果。吳曉波的書可以看,知識付費就算了,不僅看不懂,而且挺燒腦……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