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是圈钱吗?漫威因推出《钢铁侠》4K蓝光碟,惨遭网友吐槽,下面内容隔夜君将给你们带来最为完满的解答---

最近的院线市场,票房走势不错,但让人遗憾的是,口碑却一直都游走在及格的危险线边缘---

5.31日上映的《哥斯拉2》如此,即便投资了2亿美元的资金,即便邀约了章子怡,渡边廉,钱德勒等等国际大牌明星,但也难逃被接近10万用户于豆瓣评价出6.4的惨淡成绩。

而另一部刚刚上映不久的《X战警:黑凤凰》也同样如此,据说同样投入了2亿美金,而且也被视作为X战警系列过去20年的终末句号。但让人遗憾的是,如今的豆瓣评价却仅有著让人哀嚎的豆瓣6.0---鉴于豆瓣的评分系统最低也必须评出2分的成绩,可以说,X战警已经成为了稀烂的代名词了。

这说明了什么?其实答案很明确---好莱坞的爆米花,尤其是超英类型的作品,目前能打的也就只有漫威影业的原创作品了。

比方说4月5月席卷了国内42亿票房,而在全球范围内甚至一度逼近《阿凡达》27.88亿美元的《复仇者联盟4》。

亦或者说前两个月被吐槽无限的《惊奇队长》,人家糟糕的地方也就只是布丽拉尔森的大妈脸而已,剧情酸爽没毛病啊。

所以六月的超英电影也唯独能期待一下28号的《蜘蛛侠:英雄远征》了。

当然,选择回顾过去的22部漫威电影也是一件非常明知的行为---

「就在今天,漫威出品人Victoria Alonso和Jonathan Schwartz已经对外确认了即将推出包括《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等系列多部4K蓝光高清光碟的计划了」

最终确定在今年8月和9月进行公开销售,而站在如今《复联4》这部象征著MCU第一阶段落幕电影的下映,此等行为也算是对过去11年时间的一种谢礼吧,按道理来说也理应会为无数漫威迷所赞赏。

然而事实如何呢?又再一次事与愿违了---

「虽然我也是漫威粉,但这波操作给人感觉好像是圈钱」

「确实是圈钱」

上述两条评论便是相关资讯板块中最具代表的吐槽话语了。隔夜君没有把握去确定他们是真粉还是假粉,但鉴于点赞的人数也高企到100+的数目,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不应该是水军的所为。

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常的现象呢?对于漫威粉来说不应该为自己能够看到高清片源而庆幸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最近几个月发生的相近似的两个事情---

其一为几天前发生的「钢铁侠客串《蜘蛛侠2》」事情。

在一部分漫威迷看来托尼能够再登场这无疑是件值得兴奋的事情,但让人意向不到的是,同一时间也存在著不少网友吐槽「消费死人」的话语,让人深觉不是味道。

第二点就是一个月前发生的斯坦李在《复联4》登场的事情。

这同样在支持者之外,还存在著数量不少的吐槽者,认为漫威就是在卖弄情怀,尽最大可能的创造票房最高值。

上述两件事情都存在著一个共性,通通都是「涉嫌圈钱」的操作,被指责借用了电影之外的因素来给票房推波助澜。而这也从侧面确证了电影本身含金量的或缺---没有了斯坦李,或许《复联4》就不可能企及到42亿。

当然,上述关于票房的数额也只是猜想而已,是不具备现实意义上的可检验性的。不过这系列事情都显露了网友的强行父爱,以及坐著说话不要痛的键盘侠品性。

说实话,即便漫威真的打著「圈钱」的旗号去推出自家的4K蓝光影碟,那又怎么了?

现在凯文费奇是用索尔的雷霆战斧还是灭霸的响指手套对著你的头颅,威胁你一定要掏钱购买了呢?

没有啊!人家这只是在提供一个更棒体验的方式给漫威粉选择而已---当然,更棒的体验意味著更高的支出。但人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奈何人家吗?

在隔夜君看来,这无疑就是所谓的强行父爱了---

在自我角度上认为他人的消费观念是存在问题的,买手机是应该买性价比发烧的小米而不是溢价数倍的坑钱苹果。喝咖啡冲著星巴克去的就是装大头的,认为速溶咖啡压根就不会比星巴克差,而且还便宜了十几倍。

所以,在看到一群跑去购买4K蓝光碟的漫威迷的时候,他们也会父爱泛滥的说出:「某某视频平台就有高清了,买一盒碟子的费用足够去开几年会员」的话语。

他们的思考方式永远永远都只从自己角度出发,但他们忽略了「真实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心理账户」这个行为经济学所倡导的道理---每个人都会对不同的事物存有自己不同的溢价,而这是由过去数十年时间所接受的知识驯养出来的。而之所以会存在不同的溢价,就在于真实世界压根就不存在明确的「好坏」之别。

苹果手机售价高昂,但同时体验也会比较好。小米手机售价低廉,但综合来说体验也会稍微差一点。你能说哪个好?

「性价比」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它是一个球,无论从那个方向去看都是曲面的,都是毫无棱角的。

另外,对于键盘侠们看不起购买4K蓝光碟的粉丝的事情,认为他们的行为就属为「NC」的现象。其实在隔夜君看来,他们压根就是在损害更大多数吃瓜群众的利益。

站在经济学的维度来说,这就是所谓的「交叉补贴」---

最典型的生活例子当属飞机座位了,豪华舱的客人需要支付的价格是甚为高昂的,而经济舱的客户却只需要1/10左右的价码就足够了。

但这两种人唯一的差别就在于飞机上的服务和舒适度罢了,如果我们的焦点放在旅程目的地之上,这两拨人其实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所以我们说,购买头等舱的富人补贴了一般民众的出行机票费。

同样的事情到来4K蓝光光碟上也同样如此,漫威能够在核心粉丝圈中攫取更多的财富,那他能够用于投资的资金就会越是澎湃,那能够带予广大观众的视觉冲击也就越是惊艳瑰丽。

那么好了,有了上述认识之后,我们再度回看蓝光光碟事件。

现在是谁给予键盘侠吐槽的权利了?是忠实的漫威影迷要求你们给予父亲般的监督了吗,一旦发现没忍住就必须前去剁他们的手了?还是他们已经得到了普罗大众的许可,认为即便观看特效阉割的电影也应该让键盘侠们去教育NC粉一番呢?

不妨亮一亮你们的证据吧,否则,下次在看到相类似的「消费XX」的事情时。拜托,留一下嘴德吧。

关注【隔夜说动漫】,一个有趣且有深度的动漫自媒体。

如果觉得回答对你们有用,麻烦「点赞」以表鼓励!


你非要用「圈钱」这个词,我也只能说是的。

4K光碟,也就是电影周边,和所谓的手办,模型没什么区别。

作为商业电影,从始至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的,只是漫威做的更好,通过一部部电影,收货了一大票稳定粉丝,让我们有了漫威情怀,有了粉丝,有了情怀,也就有了需求。

有了需求,也就诞生了市场,并且还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自从电影周边诞生以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对于很多电影粉丝来说,购买收藏电影周边,已经是标配了,就像曾经的你为了一件偶像签名T恤可以啃一个月馒头一样,况且,海外电影行业,电影票房并不是最大的收入来源。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同样的周边,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买,不管是经济原因,还是理念不同,这两方不存在对错,也没有谁能去指责谁,就像有人宁可看一分钟广告也不会开视频会员,有的人会选择在网上找资源,也不去电影院,他们很多并不是没钱,只是觉得没必要或者不值得而已。但是不可否认,愿意购买周边的人,越来越多的,周边市场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大。

作为以赚钱为目的的漫威,发布4k光碟,也就无可厚非了,并且很多人也希望4K光碟问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