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魚樵

火走虛,水走實。

二馬當先,可謂冰火兩重天。

江湖中人馬雲像火,「火」燒「雲」,性格如燎原烈火,噼裏啪啦火光衝天;影子企業家馬化騰像水,「水」可「化」霧,「騰騰」然潤物無聲。

少時

馬雲喜動,常常血脈噴張,江湖氣從小就濃,愛打架,打了無數的架,全是為朋友出頭。

父親也是「火」性子,火爆脾氣噴湧四濺,對馬雲總拳腳相加。

二「火」相拼,如虎擲龍拿,必有一傷。馬雲不甘寸折,機智應對強硬到底。馬父罵他,他就用英語還口,各吵各的架,誰也甭想征服誰。

馬化騰打小卻是個悶葫蘆,是個不善言辭、中規中矩的好學生。那時和馬雲唯一的共同點是——不服輸,但抗爭的方法另闢蹊徑。

水可繞指柔,馬化騰14歲生日那天,為了要一臺花費父親4個月工資的專業級天文望遠鏡,他話不多說,全寫在了日記本里。

馬化騰在日記中寫道:「他們扼殺了一個科學家的夢想!」

話語鏗鏘有力,嚇了父母一跳。

馬化騰靠著日記實現了夢想,後來還用這個望遠鏡觀測到哈雷彗星,獲了獎。

高考

高考時,馬雲也發揮了風風火火的特質,高一就參加高考,報考英語專業的他知道數學不計入成績,進了考場就在卷子上一通亂勾。

他避開了幾乎所有正確答案,把數學勾出了1分的成績。

但馬雲志向非凡,高考前的志願表裡,大喇喇填上了「北京大學」四字。

第二年,馬雲的數學成績爆炸式增長1800%,數學考了——19分。

第三次高考,他背下了10個基本數學公式,考試時挨個往公式裏套,憑藉這種獨門絕技,馬雲的數學考了79分,進入杭州師範大學。

相比之下,馬化騰可就穩得多。高考成績739分(總分900分),比重點線高出100多。

放棄了不在話下的清華北大,馬化騰選擇深圳大學,原因竟是——離家近。

搭夥

如火的馬雲擅長鼓動人心:1999年,大年初五,杭州湖畔家園馬雲的家裡,15個人聚攏在一起,包括馬雲的學生、朋友、朋友的家人和妻子張瑛在內,或站或坐。

馬雲站在桌子後面,連比劃帶說,激情澎湃,講了三個小時。

講至酣處,馬雲把兜裏的錢掏出來,啪嘰往桌上一拍,說:「現在,你們每個人留一點喫飯的錢,把剩下的錢全拿出來。」

他提醒所有人:「啟動資金必須是pocket money(閑錢),不許向家人朋友借錢,因為失敗的可能性極大。我們必須準備好接受『最倒黴的事情』。」

最後以打雞血結束演講:「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會跳起來繼續戰鬥!」

多年後,馬雲成名立業,被眾人捧上神壇,這一段歷史已經嚴重失真。

實際上,當時的房間裏,18羅漢並未聚齊,戴珊正在老家海南過春節,孫彤宇、彭蕾也身在重慶,他們只是沒有錯過電話連線。

但馬雲的激情演講真的打動了在場的14位聽眾嗎?

並沒有。

18羅漢之一金建杭就說:「大家的眼神都是迷茫、空洞的。」

為什麼呢?因為火相馬雲的願景太虛,聽起來據他們太遠。

這三個願景是:1.公司要持續發展80年(後來改為102年,因為從1999年算起,到2101年將橫跨3個世紀);

2. 要成為全球十大網站之一;

3. 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

相比馬雲毫不隱晦的野心,馬化騰則顯得含蓄得多。

馬化騰召集合夥人的方式並不張揚,而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人。

騰訊五虎將中,基本都是馬化騰的同學和同事。

陳一丹是馬化騰的高中同學,高中時,馬化騰刻意製造挑戰,要求倆人互相背圓周率,背著背著就成了比賽。

他們經常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輪流背誦,你比我多背兩位,我比你多背兩位,最後倆人都背到小數點後100多位。

同學張志東,曾經在上班期間,發現公司的一臺伺服器經常莫名其妙地死機,他分析應該有黑客入侵,並且追蹤地址到了一家公司。而他唯一認識的這家公司的工作人員就只有同學馬化騰。他就拎起電話打給了馬化騰,說:「這是你乾的吧?」

對面傳出熟悉的笑聲,不緊不慢地說:「我就是來試試你的水平。」

另一個同學許晨曄,也曾被馬化騰拉來,早上一起跑步、背單詞,許晨曄爆料說,馬化騰還對氣功產生過興趣。

後來馬化騰創辦騰訊,這三個同學都被他拉來入夥,創始團隊的5個人當中,只有一個曾李青不是馬化騰的同學,而是馬化騰同學的前同事。

內斂的馬化騰溫和沉潛,就這樣聚齊了合夥人。

取名

阿里巴巴的公司名字,是馬雲宏大野心的最好註腳。

以蘋果公司舉例,你認為科技類公司叫個水果名太莫名其妙嗎?喬布斯卻有兩個理由:

1.Apple這個東西,每個人天天都能看見。這名字多有羣眾基礎,親切又好記。

2.當時美國的電話亭中都有一個厚厚的電話本,各機構和公司的電話會印在上面,但公司的排序是按照英文字母的順序,「A」打頭的公司肯定排在最前面,這簡直是絕佳的廣告位。

馬雲不知是和喬布斯一樣天賦異稟,還是借鑒了喬布斯的創意,起名時,他逢人就問:「你聽到阿里巴巴會想到什麼?」

所有人都告訴他:「芝麻開門」。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在中國這麼深入人心,誰會不知道呢?

馬雲甚至想得更遠:「阿里巴巴在世界幾乎所有語言中的發音都是『a-li-ba-ba』,也就是說全世界的商人都會沒有困難地接受我們網站的名字。」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的首字母也是「a」,在中文裡按照拼音排序同樣在第一位,也算討巧。

取名就考慮全世界的羣眾基礎和「芝麻開門」這句話的普及程度,不難看出馬雲難掩的四溢野心。

那麼,騰訊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

註冊的時候,合夥人們並沒有就名字達成一致,統一的只有一個「訊」字。

前綴產生了分歧,第一選擇是網訊,備選是捷訊、飛訊,最後才考慮騰訊。

然而,到工商局註冊時,前三個名字都被佔用,只有騰訊可以用。

馬化騰聽後第一反應是拒絕,因為「騰訊」二字具有較強的個人色彩,這會導致其他人認為公司是自己一個人的。

但馬化騰的父親並不在意,直接用了「騰訊」二字註冊。

不願露圭角的馬化騰,陰差陽錯地與「騰訊」的名字建立了強鏈接。

當然,騰訊後綴為「訊」,來自馬化騰的老東家潤訊。

從深圳大學畢業後,馬化騰進入潤訊,這是馬化騰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對他有著特殊意味。

至於英文命名Tencent,則參考了著名的通訊公司朗訊(lucent)。

隨著騰訊的發展,毗鄰深圳的香港人對Tencent的讀音有了變化,他們將「Ten」和「Cent」分開成為兩個單詞。

因此,好奇者會問:公司的名字為什麼要叫「十分錢」?

合夥人張志東便笑著解釋:「那時手機興起,簡訊費用是一毛錢一條,剛好十分錢,而騰訊正是從手機業務中尋找到突破點的。」

從此,Tencent的來歷便又多了一種解釋。

發言

馬雲助理陳偉曾寫過一本書,對馬雲的「務虛」功力做了詳盡描寫。

馬雲曾和英語班的同學喝茶,提到自己夢想中的場景:

同學們在現代城杭州招搖過市,其他人都是西裝革履,而馬雲一身白色稠衣,一副墨鏡,頭髮鋥亮,蒼蠅停上去會摔斷腿那種。邊上兩個女保鏢,他左手一伸,一個保鏢遞上大餅,他咬上兩口然後扔回去;右手一伸,一個保鏢遞上雪茄,他抽上幾口,在女保鏢手上擰滅雪茄,青煙冒氣,女保鏢面不改色。

英語班的人聽完目瞪口呆。

創業時,馬雲又開始YY,他想像帶著團隊去巴黎過年,並為每個人都買了一套別墅和一輛法拉利。

「十八羅漢」創業最艱難的時候,馬雲還組織大家一起「做夢」。

有一年年底,沒有年終獎,卻要加班,馬雲就把大家組織起來開會,說:「如果你們每個人都有500萬年終獎,你們想怎麼花?「

大家七嘴八舌地暢想起來,興奮地YY了一個小時。

馬雲突然打斷說:「好,大家說的這些一定都會實現的,現在就先幹活吧。」

有人竟然回答說:「別呀,讓我再說一會兒吧,我才花了300萬。」

馬化騰自然不擅長鼓動人心,高盛的投資人劉熾平後來加入騰訊團隊,在與馬化騰的合作中,被騰訊人身上獨有的氣質打動。

他形容騰訊的高管們都特別較真,但很單純,甚至還有點書獃子氣,與他曾經接觸過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有很大區別。

比如,其他人寫招股書是例行公事,差不多寫寫,馬化騰和他的合夥人則要字字斟酌,還會因為某個詞該怎麼寫產生激烈的爭論。

或許由於技術人員出身,他們不會誇大其詞,對於不太能做得到的數字,並不情願去寫。

低調潛行的風格似乎影響了騰訊人,他們更多具備產品思維,務實,接地氣。

通過盧泓言和吳曉波的描述,我們可以還原出一個比較真實的馬化騰。

技術出身的馬化騰確實有些單調和乏味:他很少發朋友圈,如果要發,內容也都是和騰訊的業務有關,通常是推薦或評點,比如「首個大型實驗真人秀,很大的挑戰」、「已買,準備體驗延誤紅包」、「滴滴再戰江湖,新品類滴滴快車,支持一把」、「程序響應太慢了,要優化」等等。

但是,對於產品極其敏銳的他,見到朋友圈有人發布產品時,總要冒出來發表下見解。

他曾經在一個創業者貼的小程序二維碼後面回復說:隨便一試有幾個碰釘子。一路隨便寫下來保存,提示時間不對,提示沒有選提醒……根本無需lbs等等。

一個朋友在朋友圈發:《三體》裏智子鎖死了地球科技,其具體實現機制是什麼?是能量場嗎?

馬化騰回復道:「不是能量場,是智能控制的能微觀到基礎粒子層面幹擾地球基礎科學家的實驗結果而無從進一步發展基礎科學。」

他判斷精準,輕易不發言,但一發言就直擊要害,例如前不久他在別人朋友圈下對ofo困境的點評:是一個veto right(一票否決權)。

競爭

馬雲擅長高舉高打,公關是他的強項,早期更像土狼,緊咬競爭對手軟肋。

2003年6月,eBay完成對易趣網的收購後,開始把美國的商業模式大規模複製到中國,佔據90%市場份額的eBay似乎無人能敵。

在馬雲的主持下,一支「敢死隊」正在進行封閉式地開發。很快,為了避免eBay統一C2C後蠶食阿里巴巴的B2B市場,與eBay直接競爭的淘寶網開始與其火拚。

除了淘寶的免費策略和營銷努力,馬雲那場漂亮的公關戰,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馬雲用輿論攻心,主張「人小夢想大」,將淘寶直接對標強大的eBay,把自己定義為eBay的唯一競爭者。還反客為主,稱是「淘寶給eBay的最後通牒」。

最有趣的一點是,淘寶直接與eBay短兵相接,在eBay的辦公樓對面樹立起自己的廣告牌,並放狠話說:「鯊魚在長江裏是打不過鱷魚的。」

淘寶甚至派了專人監控各大網路論壇,就是為了發動一場「市場公關戰」,刺激網民嘗試淘寶的免費服務。

「淘寶給eBay最後通牒」這類富有衝擊性的語言,馬雲從國內說到國外,並與《福布斯》等海內外主流媒體緊密互動。同時,一份份對淘寶有利的市場報告也不斷出爐。

戰畢,阿里巴巴集團公關部力壓市場部、研發部門等,獲得了CEO特別貢獻獎。

馬雲「熱仗」的打法,擊潰了外來入侵者,證明瞭高舉高打策略的成功。

當然,在這之後,馬雲還主動創造了「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生生造出一個節日,佔據消費者心智。後來者怎麼打都被碾壓,無奈只好另闢戰場,創造一個「618」。

激烈火拚的熱仗打法,適合馬雲。旺盛戰鬥力驅使下,馬雲追求的或許正如他主演的電影《功守道》,一人橫掃天下英雄,可謂瀟灑。

面對競爭,馬化騰的騰訊則被捲入過一場商界著名戰役——3Q大戰。

導火索來自騰訊,但馬化騰後知後覺,顯得有些被動。

騰訊成長為一家巨無霸公司後,還親自在各領域參與鬥爭,姿態已經有問題。

那時,市場中有很多初創公司,做到一定規模之後,騰訊總會默默地站在身後,搶走它的市場,很多公司的業務就此終結,騰訊成了公認的敵人。

周鴻禕發起了3Q大戰,因為QQ安全中心與360安全衛士又是狹路相逢,360面臨被「殺戮」的可能,周鴻禕就跳腳了,想盡辦法污衊騰訊竊取客戶隱私,希望能把QQ逼離殺毒領域。

惡戰之後,騰訊雖然官司打贏了,卻因為被潑髒水,一時污名嚴重,算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馬化騰這才意識到,自己找錯了競爭對手,沒能正確看待騰訊的體量。

馬化騰長了教訓,面對做得不錯的小公司,不再直接參與競爭。

實際上,馬化騰此前的幾個轉折點也顯得有些被動,似乎需要競爭對手持續刺激。

在馬化騰創建惠多網站點的年代,他就和丁磊通過站點有了聯繫。彼時的丁磊一無所有,連工作都沒找到。

然而,馬化騰曾想過的郵箱系統被丁磊先人一步做了出來,丁磊逆襲,將自己的郵箱系統賣出,成了中國互聯網產業第一個賺到真金白銀的創業者。

馬化騰坐不住了,這件事是刺激他下定決心創業的原因之一。

而後,創辦網易的丁磊開始進入遊戲領域,先後推出《大話西遊Online》和《大話西遊2》,賺得盆滿缽滿。馬化騰再次受到啟發,對遊戲產生了興趣,帶著騰訊進入到火爆的遊戲市場。

2004年,網易在實驗網中測試了一款軟體,可以完成即時語言通信,這款軟體如果當初被丁磊推出,「微信」將在網易手裡早出現7年。

可惜當時政策沒允許,7年後機會又回到了馬化騰手裡。

對於馬化騰來說,丁磊曾是個絕佳的競爭對手,騰訊的多次轉型都與丁磊有莫大關係。

回想潘亂那篇《騰訊沒有夢想》,如今體量太大,除了阿里,缺乏旗鼓相當競爭對手的騰訊,或許確實少了些追夢的激情。

質疑

二馬創業路上多有艱辛,兩者的處理方式又各有不同。

「火」相馬雲是調動情緒的高手。2000年,馬雲團隊的十幾個創始人背著馬雲聚餐,席間開始傾倒滿腹牢騷和委屈,一直傾訴到深夜。

團隊裏有個大哥叫樓文勝,頗有氣魄,提議說:「光說沒用,咱們應該把這些話都寫出來送給馬雲,然後拍拍屁股就走。」

馬雲收到這篇類似造反的檄文後,立刻把18個人召集到一起,說:「既然你們有那麼多牢騷和委屈,那你們今天就別回去了,把這些都說出來,想哭就哭,不說完不能走!」

於是那天,從晚上9點到凌晨5點,很多人就在現場爭吵哭喊,情緒激動,痛哭失聲。

哭了一晚上,哭累了,牢騷說清楚了,心裡的疙瘩也消解了,工作重回正軌。

面對質疑,馬化騰的處理方法也很有意思。

在騰訊「以大欺小」的那段時間裡,有媒體抨擊說:騰訊貪得無厭,沒有它不想做的產品,這樣下去物極必反,會死無葬身之地。

文章的題目也是驚雷一般,叫「狗日的騰訊」,封面的企鵝身上,還被插了三把滴血的尖刀。

有個細節挺有意思,看得出馬化騰包容、平和的性格特徵:

總裁辦公會上,馬化騰讀到這篇高管遞給他的報道,沉默了一刻鐘的時間,只開口自言自語道:「他們怎麼可以罵人?」

的確,你很難想像這個文雅理性低調的企業家,看到這樣的表述會暴跳如雷。面對這篇文章的態度,馬化騰的表現甚至讓人有些忍俊不禁。

馬化騰內斂,但他不會拒絕溝通,從創建惠多網到騰訊成長為互聯網巨頭企業,他都幾乎用郵件與同事溝通。

騰訊之所以能「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不是馬化騰總要開會催促,說來也奇怪,快速迭代的產品,竟是用馬化騰的郵件推著走。騰訊人對這種發郵神功也表示驚奇,馬化騰曾經在一年半的時間裡,跟一個團隊來往1300份郵件。一個兩點發PPT給馬化騰的程序員,20分鐘後總能收到修改建議,認真務實得讓人瞠目。

行事

高調、騰躍,擅長嫁接資源,是馬雲的行事特徵。

馬雲舌鋒如火,他不僅能將故事「傳奇化」,還能將自己「神化」。馬雲說:「拿著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後面還跟著一句:「要拿著顯微鏡才能找到。」如此形象和帶有衝擊力的言論多如牛毛。

另外,馬雲資源玩得溜轉,能將「金庸迷弟」的標籤做到無人不知也實在厲害。

拜見金庸後,馬雲回到杭州,在龍井山上喝茶時突發奇想:要不就在西湖邊辦場生日會,請幾個朋友過來輕鬆下,再找來金庸,給大夥書上簽名,做成IT界的「把酒論英雄」。

2000年9月10日,馬雲就舉辦了第一場「西湖論劍」,金庸主持,張朝陽、丁磊等大佬也都來了。

馬雲「西湖論劍」的名氣越來越大,到第五屆,前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來了,雅虎楊致遠來了,到第六屆,施瓦辛格、時任eBay的CEO 約翰·多納霍也來了。

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商業基因,納入商業體系,是個足夠聰明的「標籤化」舉動。這就好比于謙的「抽煙喝酒燙頭」,王石的「爬珠穆朗瑪峯玩帆船」,張朝陽的「登山瑜伽跑步」。

另外,眾所周知,阿里的入職員工都有花名,這些花名基本來自於金庸的武俠小說,比如馬雲叫做「風清揚」。辦公區取名也是同武俠風格,比如光明頂、桃花島、達摩院、聚賢莊、俠客島等。

江湖氣盛的馬雲頗有火的豪氣和俠氣,下面是馬雲故事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

杭州電視臺曾經拍攝過一個街頭情景測試。一天晚上,杭州一路口井蓋被一夥大漢撬起來偷走,經過的人多半不予理會。

這時一個小夥騎車路過,看了一會兒然後走開,又折返回來,大喊一聲:「你們給我放下!」電視臺的人等了一晚上,終於找到個見義勇為的。那時是93年左右,馬大俠騎一28鐵驢,甚是威武。

馬雲的傳奇故事可謂數不勝數,比如在美國曾遭持槍綁架,脫逃後去賭,贏了600美金纔回到國內;還有他與孫正義在廁所拿下融資的事,後被證明融資是馬雲和孫正義幾輪談判後才慎重敲定的。

相較之下,馬化騰似乎始終伏地而行,低調神祕。

騰訊人的行事風格也是如此,似乎少了些阿里的澎湃激越,卻是穩穩噹噹。

騰訊最核心的會議是總辦會,每兩周召開一次,馬化騰要求無論高管平時多忙,都要在那天來參加會議。

會議非常考驗耐心和體力,一般從上午10點開始,一直持續到凌晨2、3點。

每個人講完意見,馬化騰才會表態,導致會議總是拖得很長。

這樣的會議,幾乎所有的重要決策都是在凌晨做出的,因為那時候大家都困得要命,會有人喊:「太困了,太困了,趕緊定下來吧。」這時候一些事情才能定下來。

馬拉松式的會議正是馬化騰風格的寫照,耐力、毅力超越常人,不搶風頭,只是相比馬雲的激越,稍顯被動。

路徑

互聯網世界裡,阿里被公認強於運營和戰略,當然,雖然馬雲自己對王興說自己真正強於管理。

運營和戰略,更適合自下而上貫徹執行,2014年,馬雲也曾經有過這樣的表述:阿里的成功,是過去戰略佈局的成功。

用穿越週期的眼光透視正確路徑,然後投入全部資源財力人力去做這件事,這更像火相性格所為——類似懸河注火。

曾有媒體人形容馬雲:「你攻過去,他跳起來,雲裏霧裡,聲東擊西;你在地上,三兩下就被搞暈了。得,攻也沒得攻,守也沒得守。」

這或許也是馬雲創業之初多次被人認為是騙子的原因,太有煽動性,以至於太多人不敢信,認為太玄,不靠譜。

讓雷軍心痛的,當然是錯過了投資馬雲。聊完後,雷軍甚至和周圍人講:「這人獐頭鼠目的,滿嘴跑火車,是不是做過傳銷?」「我當然給拒了,我又不傻,這樣就想圈我們錢?」

大家也都覺得有道理,紛紛稱讚:「雷總確實英明。」

然而,時隔多年……

火相馬雲把牛吹成了真的。

看似飄忽不定的「風清揚」,正是天生擅長空中打擊的領袖。

騰訊強於產品和用戶,一項產品的成功更像涓涓細流匯入大海的過程,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一點點演化出來。

騰訊甚至一度想要賣掉QQ,可誰也沒想到,沒有賣出的QQ,奠定了騰訊後續的強大社交基因,甚至分支分叉,逐漸長成為龐大的社交帝國。

在騰訊,產品不會一開始就重砸資源去做,內部試錯競爭是有必要的。能跑出來的產品,纔可能獲得更大的資源。如同微信的誕生,是張小龍在充足空間內折騰出來的產物。

馬化騰擅於地面進攻,沉潛踏實,最牛的地方在於,QQ、遊戲、微信等都不是第一個做,與馬雲的以終為始不同,騰訊總是穩紮穩打,後來居上。

同一媒體人形容與馬化騰對話:

「馬化騰跟他們都不一樣,你一拋磚,馬化騰給接著,也不反拋過來,就扔在地上。你再拋,他再接,還扔在地上。你問:為什麼這麼幹。小馬回答了,一共四點。你說:這麼幹不對,人家說錯了。小馬說:哦,那也有道理,不過不適用我的情況,一共四點。

馬化騰的作風,是維持住楚河漢界。他不過來,你也甭想過去。」

結語

從生活去探,也能窺見兩人的迥異氣質:

馬雲目標高遠,儘管長相奇特,但他標準甚高,除了大學期間要從專科考上本科、成為校學生會主席之外,還要和校花談一場戀愛,並且畢業就結婚。

如此天方夜譚的目標,馬雲竟然都實現了。

可見馬雲大學期間就已經是傑出的「戰略家」,定目標,並集中優勢兵力全力拿下。

馬化騰則可能是女孩子更喜歡的類型,相對害羞,據說有次公司搞文藝晚會,女主持人要求擁抱馬化騰一下,馬化騰雖然抱了,但是臉卻紅了……

公眾號:魚樵,喜歡人物深度稿和商業深度稿的來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