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餘甜

在新一期教師資格證考試報名高峯的節點,中國教師資格網癱瘓了近兩天。昨日,網站發公告稱因網絡原因導致考生無法正常報名。截止上午發稿,網站剛重新恢復使用。

報考人數激增是顯而易見的。

就在2018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報考人數同比翻倍。據統計數據顯示,報名2018下半年考試的人數爲447萬人,比上半年增長了243萬人,2.2倍,比2017年下半年增長了119萬人,1.36倍。

從去年針對K12培訓機構的要求嚴查教師資格證的政策一出臺,就已經掀起了一場教師資格證備考潮。

實際上,機構對政策的嗅覺要靈敏得多。

“在2017年下半年就遞交了一個送審稿,從那時候起就有機構開始給老師批量報名了,由於規定的取證時間的限制,教育機構老師整體上勻速分散在2018年上半年、下半年及2019年上半年進行考試。”

“去年11月的教師資格證通過率爲23%-24%,16號即將發佈的今年3月份的結果預計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聚師網董事長李祥龍表示。

培訓行業教師明文要求持證上崗後,教師資格證培訓行業迎來了一個小風口。 

“這不是一塊獨立的肥肉”

“2019教師資格證搶分班,2人拼團9.9元。”

“19元——從小白到拿證,你差這90分鐘。”

2018年下半年,諸如新東方、中公、考蟲、跟誰學、恆企等大機構紛紛跨界開設教師資格證培訓業務,這些課程以在線直播居多,多以9.9、99、199等低價營銷的方式吸引客戶。

然而,低價營銷帶來的是流量的競爭。過低的課程價格使一部分紮根教師培訓行業已久,以線上渠道獲客的機構的獲客成本和利潤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教師資格證市場只是教師培訓體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塊獨立的肥肉。我認爲百分之八九十的機構如果單靠教師資格證培訓業務,在未來一兩年是不太容易盈利的。”山香教育集團總裁王相然說道。

由於教師資格證培訓客單價很低,所以單做教師資格證業務很難實現盈利,加之從2015年教師培訓國考改革,全國實行統考,內容增加,難度加大,且不指定教材,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制定考試標準和考試大綱;師範生和非師範生都需要統一參加國考才能取證,並且實行註冊制,五年一次。這意味着,教師職業將打破終身制,不再是“鐵飯碗”。

2015年看到改革的市場機會後,已經有一批做醫療、會計等的企業跨行加入進來,從而導致行業競爭加劇,原先各機構對應每個省份,改革後機構都聚焦國考市場,所以在各機構在同一平臺競爭的情況下,單從渠道獲客成本來說到2018年就已經翻了一倍。所以,如果沒有前期的積累,單做考證培訓並不划算。

另一方面,現在考生更加註重考試,相應的對於機構的教研、技術、服務的要求都越來越高,所以這也成爲了新入行選手的“壁壘”,而新選手們入行後大多會選擇與已經穩定的機構合作,但由於不是主營業務,所以並不會投入一流的人力、物力、財力,加上在行業內時間短,對行業動向難以捕捉,低價虧本課程投入的量也比較少,業務的體量和專業度都還不成熟。

“未來不論線上還是線下,以教師資格證這種單獨的業態做大是不太可能產生的。所以這部分機構的入局對我們的影響不大。”王相然表示。

因爲一部分考完教師資格證的考生一定會考老師,所以相比新選手,很多老選手將低客單價的教師資格證業務作爲前部的引流,導入到後面的教師招聘、入編考試業務中進行轉化實現盈利。

然而,看似火熱的K12培訓機構教師增量市場其實是一個“假象”。

由於民促法對於校外培訓機構教師資質要求做了規範,所以一時間給人的感覺是老師都需要持證,市場大幅度增加。但是,培訓機構有考證需求的老師大約只佔整個考證培訓市場的20%左右,剩下的80%則是教師專業的畢業生。

隨着去年到今年這批校外培訓的教師紛紛取證,熱度消散之後,未來教師資格證培訓產業又會回到一個自然增長的狀態。

老選手的“縱深”發展:B端C端都要抓

相比於新選手的橫向擴張,老選手更傾向於縱深發展。

目前全國在冊的K12機構有幾十萬家,預計有幾百萬的市場規模,其中大約50%-60%的老師是需要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的。

由於民辦機構教師人羣的考證需求量突然增加,所以從去年開始,一些專注於做教師培訓的老選手開設了ToB業務線承接這部分批量報名的企業教師。這部分教師以線下大型機構居多,同時更偏向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而中小機構更傾向於教師個人報名。

“民促法的原文是‘培訓機構應將教師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師資格證號在其網站及培訓場所顯著位置予以公示。’但有一個問題是很多小機構是沒有網站的,所以雖然要求2019年3月前未持證教師不得再聘用,但是這部分小機構教師在去年到今年的考試之後還會有一個持續的增長。”李祥龍分析道。

相比起畢業生,民辦機構在職教師的時間更加碎片化,加之教師資格證培訓的知識點只有幾千個,比較少。所以爲了更好的服務這部分新增人羣,一些老選手們加大了線上學習的力度,切分知識點,打造碎片化的學習時間以適應他們的需求。

國考改革後,普通話成爲了教師資格證認證的必須項。然而相比於在校期間就考取普通話證書的畢業生來說,培訓機構老師的另一個需求點就在於擁有普通話資質證書的比例大約只有30%-40%。

普遍的觀點是普通話考試比較簡單,收費較低,所以市場上大部分教師培訓機構在學員購買課程時將普通話課程包作爲“贈品”一同售出,課程包僅包括一些簡單的方法,並沒有真人講解和配套的練習。

政策之後,部分教師培訓機構增加了普通話的單項服務,對平捲舌音、前後鼻音甚至川普等做了細緻的區分,還有定製的測試服務。

“由於普通話面向的人羣大於教師資格證人羣,所以報名量每天都在增長,除去師範生外,來自培訓機構教師的轉化率非常高。”李祥龍表示。

在李祥龍看來,教師培訓產業想要縱深發展,更重要的是要聚焦畢業生這個主體市場。聚師網的另一個B端延展方向在於圍繞大學周邊的小機構。

由於線下的教師培訓更趨於地方性,大多存在於區域性的大學周邊,利用學校的場地爲學生進行簡單的培訓,但是由於本身規模限制,所以沒有能力提供線上服務。通過合作,聚師網爲他們輸入線上培訓產品的同時也能爲自身做線下的輸出。

預計3-5年內教師資格證培訓市場會持續擴增

“教師可能逐漸會成爲一個新的職業發展方向。”

近幾年來,市場發展及政策傾斜都加快了行業體量的擴增。

在市場層面,2015年教師資格證由省考變成“國考”,師範類學生畢業後也必須要通過考試才能取證,這也就意味着,2019年下半年是第一批需要自行考證的師範類學生的畢業年,以往每年教師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在100萬人左右,所以從今年開始,教師資格證培訓的畢業生市場體量會增加。

同時,每年由培訓機構擴增而新增的教師就業崗位在幾十萬左右,而現在培訓機構教師明文要求持證也會帶來一部分持續的增量。

在政策層面,2018年3月《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發佈,要求2018年到2022年完成整個教師基礎行業的建設,基礎行業建設需要更大的教師數量帶來了教師培訓行業新的增長點。

2018年6月,國家頒佈政策《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教師薪資要與公務員持平,公務員國考改革後,政策也提出把過剩的編制轉向教育領域。

同時,大力推行的小班化改革,從現在七八十人的班型規模縮小到三十人的規模。未來師生配比還會逐漸降低,對於教師的需求量會更大。

此外,作爲職業教育之中的一支,教師資格證需求增加也是市場導向的作用。

“原先考研率只有20%-30%,現在有70%-80%,背後映射出的是就業壓力的增大,所以大家更容易爲能夠緩解就業壓力的產品買單,而國考改革後,教師資格證變成國家統一認可的資質了。因爲它能夠增加就業競爭力,解決就業壓力和職業發展方向的問題,所以大家會更認可證書的價值,市場的機會也就更大。“李祥龍分析道。

“現在教師資格證的Arpu值已經到3000-4000,隨着教育的發展,教師的人羣已經足以變成一個新的職業的發展方向,教師可能逐漸會成爲一個新的羣體,而拿到教師資格證就代表可以進入這個領域。”

在政策的影響下,至少在未來3-5年內,教師資格證會處於一個持續發展的狀態,教師資格證的含金量會越來越高,考試難度也會越來越大,相應的通過率也會降低。但是目前,教師資格證沒有等級區分,所以未來,可能會從通識、教學能力、學術能力等板塊進行等級劃分。

另外,教師持證後一般會傾向於選擇更大的機構,所以會再次倒逼中小機構走向規範化、集中化。

同時,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對於部分線下培訓機構轉移到線上的問題,已經研製綜合治理文件,不久將予發佈進行規範,線上線下綜合治理。目前送審稿已經遞交,針對線上的民促法預計今年6月份發佈,對線上可能會有新的要求,這也就意味着從線下轉到線上的教師羣體可能會產生新的需求。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