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作為中國文化特別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的最重要機構和窗口,擔負著對外傳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任重道遠!

中國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比如:漢字文化、飲食文化、書法潑墨畫、高山流水樂、亭臺樓閣室、陰陽五行、風水八卦、中醫青瓷、武術養生等等。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又獨具特色!

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從誕生之日起便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①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做為中國武術雛形開山鼻祖的拳法招式,它們是通過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種飛禽走獸活動運動的形態而得以創立的。這種源出自然的理念」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如出一轍!②佛法傳入中國以後,經過中國本土改良,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少林寺,融入佛法的少林寺功夫更是獨具特色!③「尊師重道、尚武崇德」一直是習武之人的寶訓。這是儒家尊師重道、尚文崇德的理念的重要運用!

可以說中國武術融合了儒道佛三家之長:取道法之形、用儒家之德、融佛法之心,三者相互交融促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功夫。孔子學院在推廣中國傳統文化時可以著重推廣中國武術,把中國武術作為必修課來修。在講解武術理念的過程中,要著重把武術中所蘊含著的儒道佛精神要義向他們講解清楚。這樣推廣一個武術的同時也就相當於把中國的儒道佛精神文化間接的推廣傳播給了他們,一舉多得、事半功倍!

孔子學院在教學武術的過程中本身就是很好的融合。關鍵是教導者能不能把這傳統文化結合武術講解。

舉兩個例子;

中國武術不僅有攻擊的內容,更有養生、健身、藝術化的武術套路練習。套路的程序性練習,本身就表明中國人對「道」的遵循,對前人技法的傳承,天理循環周而復始,典型的農耕文化。

「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不僅是能夠在拳術中體現,也可以在中國人的幾千年思想行為裏看到。也可以對未來的世界提供一種真理。武術中的,大鵬展翅,白鶴亮翅、狗拳、蛇拳、鷹拳,就顯示師法自然的學習觀、拳道合一的修鍊觀較為突出的展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 。

想想當年我們福建山高樹林多,交通不便,經濟落後。可現在呢,因為沒有太多自然破壞,福建是中國最「綠」的省份,森林覆蓋率達65.95%,連續多年位居中國首位;還是全國唯一水、空氣、生態環境全優的省份。

武術套路的審美,目的還沒有那個國家的武技能形成如此高的藝術化,套路就是一個立體空間裏完成數十個動作的點線飛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陰陽辯證思想的體現。一個套路演練自始至終包括無數的對立統一的矛盾變化,剛柔相濟,虛實相間,身法吞吐開合,上下相隨,充分體現了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轉換,矛盾而又統一。


中華武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裏重要的一部分,急需向世界大力推廣傳播。而作為中國文化傳播窗口的孔子學院應當擔此重任!

功夫文化,博大精深,功夫它融合了儒道釋三教之精華要義!推廣功夫文化,其實也是在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孔子學院應該在課程裏把功夫作為必修課,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應該作為孔子學院的武術養生課的經典來學,讓學生學以致用。

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把功夫中蘊含的儒道釋精華要義講解給學生聽。讓學生強身健體的同時,能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做到知行合一!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來談:

  1. 武術做為傳統文化的一種,有哪些可取之處?
  2. 既然要文武融合施教,那麼其側重點在哪裡?
  3. 武術做為一種肢體動作,如何有效取捨其健身性與搏擊性?

結合以上方面,我來簡單的談一談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 第一個方面,我們常說文武雙全文武全才,可見其實兩者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是共通的。兩者皆重師承,皆秉承了「仁義禮智信」的傳統概念。是不是可以在施教的同時,將我們的傳統理念包含進去。例如,授武的同時,告訴學生習武者應遵守的基本道德。這一方面達到了教學目標,同時也宣傳了我們的文化。
  • 第二方面,既然是文武施教,應該切忌將文戲變成了武戲。我覺得,在授課時還應該遵循以文為主,以武為輔的理念。
  • 第三方面,武術發展到今天,已不僅僅注重於搏擊,其更包含了養生與健身。既然要施教,養生功夫好教,搏擊方面是不是可以也可以參照一下諸如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等的分級制度,從而建立起自己的考覈制度。

總結一下,不管是授文還是授武,都是為了更好的宣傳中國的文化,而文化同樣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在宣傳的同時,更應該讓被宣傳者瞭解當代的中國文化。

我是曲裏香,如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留言,期待您的神評與關注!


當然是找到真正的傳統武術門派或宗支啦!為什麼說「真正」?因為現代「大師」太多,還真不好找……

禮、樂、馭、射、書、數中,馭和射都是指武!馭:駕馭,馬車、馬、自己的身體;射:弓箭,弓箭是冷兵器的一種,所以其意包括其它冷兵器,而要學冷兵器之前,首先要學會拳腳功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