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交流制度是否有助于改变政企行为?

来自专栏 UEco_er2 人赞了文章

文献来源:官员交流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以地区招商引资为例

讲真,近些年多数文献擅长于从历史长河中探寻与现有经济现象联系密切的因素(比如陆铭老师的诸多文献),本文所用的官员交流制度则是一种从先秦时期就逐步建立起来的制度安排,在历代王朝更替的过程中,之所以官员交流制度能延续至今,正因为它具有澄清吏治以维护中央政府统一战略的积极作用。

以往将官员交流制度与地方廉政建设、政府间内部沟通(信息传递)、区域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这篇文章则从地区招商引资角度切入,解释了官员交流制度对于政企合谋的影响,可谓是一个极度巧妙的研究视角(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真的可以无比的细分下去)。地区招商引资是一种地方政府介入经济活动,以政治资源换取经济资源的过程,尤其是在「唯GDP」论为导向的发展方针下,地方倾向于通过政府补贴与入驻企业建立合谋联系。作者采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和地方政府补贴的关系作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替代变数,分析官员交流制度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影响,以检验官员交流制度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中是否发挥了引导作用。

文章的理论机制非常有意思。官员交流影响地方招商引资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机制:(1)打破「关系网」。官员交流制度促进了官员在地区(或部门)间的交流,客观上限制了官员在同一地区(或部门)的任职期限,有助于打破既有官员的「关系网」,防止腐败;(2)缓解央地政府的信息不对称(主要针对垂直交流);(3)官员既有经验交流地的进一步推广。

文章以2008?2015 年沪深两市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手工整理的官员交流数据、地区匹配后的股权投资与政府补助额,以及CSMAR 资料库,以地方政府补贴为解释变数,通过两步的研究设计进行实证分析,第一步仅仅是检验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与获取的政府补助间的相关关系,第二步则加入了官员交流与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交互项,检验官员交流对于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于地方政府补贴的调节作用。在这一步中,作者分别从官员交流的横纵向、地区异质、官员任职期限、企业规模等角度进行了异质性探讨,同时还检验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经济后果,即政府补助对企业效率的影响。

结论表明,第一,作为官员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安排,官员交流制度的实施可有效抑制企业通过股权投资获得政府补助的行为,减小地方官员因政绩诉求而干预企业的负面影响。第二,无论是垂直交流官员还是横向交流官员,其任期越长,上述抑制作用越明显。其中,对垂直交流官员而言,越是到资源禀赋好的地区,抑制效果越明显;对横向交流官员而言,越是来自资源禀赋好的地区,抑制效果越明显。第三,官员交流可以显著抵减政府补助对企业业绩的负向效应。

本文的政策含义有:检验了官员交流制度对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正向作用,是一篇迎合当前高质量发展下多目标论大背景的新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