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是時代的符號,也是一種文化的積澱,人類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創造了輝煌的古代建築文明。中國古代建築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體系最完整的建築體系,是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從單體建築到園林佈置都在古代建築文明中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古代建築大多以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學爲追求,主要包括以下幾項特點。

木材爲主

在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過程中,木材始終是最主要的建築材料,以此爲骨架的木構結構,既達到實際功能要求,又創造出優美的建築形體以及相應建築風格。木構結構可分爲擡樑式、穿鬥式及井榦式,其中最常採用擡樑式。

構架制原則

中國古代建築採用立柱與縱橫樑枋組合成的樑架,讓建築物上部荷載由樑架、立柱傳遞至基礎,且在構築樑架設的過程中,部件間主要通過卯榫結構相互連接,不使用釘子等輔助用具。其中,牆壁只起圍護、分隔的作用,並不承受荷載,即“牆倒屋不塌”。

單體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通常是由若干單體建築結合配置而成,無論規模大小,大致可分成階基、屋身、屋頂三部分。階基位於建築下面,由磚石砌築,承託着整座房屋;在階基之上的是屋身,由木製柱作骨架,中間安裝門窗隔扇;而建築上面是由木結構屋架建造而成的屋頂,屋面四周均伸展至屋身外,並做成柔和雅緻的曲線,且上面均覆蓋着青灰瓦或琉璃瓦。

組羣佈局

中國古代建築一般遵循內向含蓄、多層次的原則,力求均衡對稱,主要採用中軸對稱、方正嚴整的羣體組合與佈局。其中,每個建築組羣少則有一個庭院,多則有幾個或幾十個庭院,層次豐富多樣,以彌補單體建築定型化的不足。此外,平面佈局一般依據中軸線發展,採取左右對稱,以中心爲庭院,房屋在四周的形式。

色彩多樣

木材中國古代建築對裝修、裝飾尤爲講究,一切建築部位或構件都要美化,常採用青、綠、朱等礦物顏料繪成色彩絢麗的圖案,以增加建築物的美感,且因所選部位與構件的性質不同而使裝飾色彩有所區別。其中,臺基和臺階多采用雕飾並配以欄杆,使建築顯得格外莊嚴與雄偉。

從類型上看,中國古代建築大體可分爲宮殿、陵墓、寺廟和民居四類。

(1)宮殿建築是古代皇帝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突出皇權的威嚴,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築物,其特點是高、大、深、嚴,主要分爲“前朝後寢”兩部分,“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舉行大典的地方,“後寢”是皇帝與后妃們生活居住的場所。。

(2)陵墓建築多依據自然地形靠山而建,佈局大都是四周築牆、四面開門、四角建造角樓,且陵前建有甬道,甬道兩側有門闕石人、石獸雕像,陵園內有松柏蒼翠,在顯示已逝帝王威嚴的同時多添一份肅穆氣氛。

(3)寺廟建築由於其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一般呈現和諧、寂靜、神祕的特點,正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所說,寺廟多建於都市或名山,是爲了營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環境,讓人能夠在和諧的氛圍中親近佛教。

(4)民居建築是反映家族和睦、親情融洽的居家文化,通常都顯得古樸而溫馨。

古建中國-未來建築的產業鏈孵化平臺!通過互聯網平臺爲建築產業鏈企業提供服務,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建築+文化+互聯網產業生態平臺。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