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學 時 訊

1,Cell:三種腦細胞功能故障導致化療腦

來源:生物谷

一半以上的癌症倖存者患有化療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而且這種認知功能障礙在癌症消失後能夠持續數月或數年的時間。為了解釋這種認知功能障礙背後的細胞機制,在一項的新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化療藥物,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在大腦白質的三種主要的細胞類型中導致一系列複雜的問題。這項新的研究也確定了一種潛在的療法。他們發現如今正在臨床試驗中用於治療其他適應症的一種藥物在小鼠模型中逆轉了「化療腦(chemo brain)」癥狀。

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12月6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ethotrexate Chemotherapy Induces Persistent Tri-glial Dysregulation that Underlies Chemotherapy-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閱讀鏈接:

Cell:三種腦細胞功能故障導致化療腦

2,董海龍組等揭示調控著睡眠與決定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來源:BioArt

12月17日,西安西京醫院董海龍教授課題組與英國帝國理工Dr. Franks 和Dr. Wisden聯合在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GABA and glutamate neurons in the VTA regulate sleep and wakefulnes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VTA區的酪氨酸和谷氨酸神經元對睡眠與覺醒的調控機制。

本研究進一步揭示了VTA神經元對於睡眠和蘇醒猶如一個重要的調控中心。VTA區連接著周圍的神經元,接受酪氨酸和谷氨酸從大腦各個部位傳來的信號輸入,整合信息使人們保持著覺醒狀態。從而為進一步探尋VTA區在反饋,目標等社會學行為中的機制奠定了基礎。

閱讀鏈接:

Nature Neuroscience丨董海龍組等揭示調控著睡眠與決定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3,經常出行,預防抑鬱

來源:大話精神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經常去電影院、劇院或博物館等可以大大降低老年人患抑鬱症的幾率。該研究發表在《英國精神病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發現,「文化參與」的頻率與50歲以上人群患抑鬱症的幾率之間存在明顯聯繫。這是第一個表明文化活動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控制抑鬱,從抑鬱中恢復,而且實際上還可以預防抑鬱症的研究。

閱讀鏈接:

經常出行,預防抑鬱

閱 讀 分 享

1,2018年,中國學者共計在Nature期刊(生命科學領域)發表41篇文章,北京大學和上海藥物所表現出色

來源:iNature

iNature對於中國學者在Nature發表的文章(生命科學領域)進行了系統的盤點,共計41篇(截至12月17日)。其中:北京大學4篇;上海藥物所3篇;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復旦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各2篇;中科院上海營養健康所、中科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台北)、上海生化細胞所、第二軍醫大學、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同濟大學、上海就交通大學、鄭州大學、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中山大學、中科院地理環境所、上海植物生理生態所、上海科技大學、中科院生物古環境所、上海物理應用所、上海有機化學所、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廈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溫州醫科大學、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各發表1篇。對於所有的文章,都有簡短的介紹以及後面都有鏈接。

閱讀鏈接:

年終大盤點 | 2018年,中國學者共計在Nature期刊(生命科學領域)發表41篇文章,北京大學和上海藥物所表現出色

2,痛感的背後還隱藏著什麼?

來源:利維坦

人類為何進化出了情感(情緒)和感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們都意識到了身體和大腦對感受的調控。換句話說,大腦並非一個無所不能的存在,我們的身體和居住的環境同樣會影響我們的思考和做事的方式——當我們將大腦看作一個類似電腦的器官時,它會忽略我們身體對心理的影響。從血液中的化學物質到腸道中的菌群都是如此。持此觀點的,本文作者達馬西奧,以及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尤甚。以腸道菌群移植來說,用一些有益的細菌替換掉你腸道中的有害細菌,可以明顯改善你的情緒和情感功能。而人體對於疼痛和傷口的反應和處理機制也表明,人類感受的複雜多維映射。

閱讀鏈接:

痛感的背後還隱藏著什麼?

3,腦白質高信號磁共振成像研究進展

來源:磁共振成像

隨著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WMH(腦白質高信號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的研究近年來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筆者將以磁共振為代表,主要從影像學方面對WMH的研究進展進行敘述並提出展望。

  • 磁共振研究概況
  • 擴散成像
  • 結構MRI
  • 動脈自旋標記
  • 動態增強磁共振成像
  • 靜息態功能磁共振
  • 屏氣功能磁共振
  • 磁共振波譜
  • 目前磁共振研究的局限
  • 磁共振影像與臨床表現

閱讀鏈接:

腦白質高信號磁共振成像研究進展

4,0~3歲兒童的社會性與情緒發展特點

來源:新曲線心理

本文是根據美國幼兒教育協會專業準備標準、《兒童成長教養導圖》和《嬰幼兒及其照料者》整理出的0~3歲兒童社會性與情緒發展特點及相應的養育指導,希望能幫助父母們更全面地認識孩子,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培養一個完整的人。

閱讀鏈接:

0~3歲兒童的社會性與情緒發展特點

5,Nature Neuroscience 近期文章

來源:功能磁共振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部分12月17日Nature Neuroscience最新發表的文章,閱讀原文即可獲得文獻原文(提取碼:ozoj),文章僅供大家學習交流。

01,Efficient coding of subjective value

doi:10.1038/s41593-018-0292-0

主觀價值的有效編碼

02,A tau homeostasis signature is linked with the cellular and regional vulnerability of excitatory neurons to tau pathology

doi:10.1038/s41593-018-0298-7

tau穩態特徵與tau病理的細胞和興奮性神經元區域脆弱性相關聯

03,Locus coeruleus activation enhances thalamic feature selectivity via norepinephrine regulation of intrathalamic circuit dynamics

doi: 10.1038/s41593-018-0283-1

通過去甲腎上腺素調節丘腦內環路,藍斑核激活增強丘腦的特徵選擇性

04,Widespread RNA editing dysregulation in brains from autistic individuals

doi: 10.1038/s41593-018-0287-x

自閉症個體大腦中廣泛的RNA編輯失調

05,GABA and glutamate neurons in the VTA regulate sleep and wakefulness

doi: 10.1038/s41593-018-0288-9

VTA中的GABA和谷氨酸神經元調節睡眠和覺醒

閱讀鏈接:

文章導讀| Nature Neuroscience 近期文章

6,批判心理學的核心問題與三重建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批判心理學的思想道路的核心問題包括以下三點:

  • 心理學的「主體相關性」問題。
  • 心理學基本概念和範疇反思。
  • 心理學與馬克思主義的解放議程。

在話語體系建構的層次,可以從三個維度將批判心理學的元理論反思提升到一個新的思想清晰度:

  • 本體論建構要求澄清心理學(包括其原則框架、實踐規範,乃至基本概念和範疇)何以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而且只有對於這些條件並在這些條件之內才具有充分的適用性,由此回應對心理學基本概念和範疇的本體論追問。
  • 認識論建構需要訴諸政治經濟學批判所肯定的「科學上正確的方法」,即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論。
  • 價值論建構反思傳統心理學內嵌於現實物質生產與再生產之中的「是」與「應該」的關係。

閱讀鏈接:

批判心理學的核心問題與三重建構

資 訊 信 息

剛剛!《自然》年度十大人物揭曉,生物相關獨佔三席

來源:學術經緯

Viviane Slon博士(圖片來源:The Dan David Prize)

本周,《自然》發布了「2018年度十大人物」榜單,旨在選出今年十位對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其中,生物醫學相關領域的三名科學家入選。如《自然》特寫版塊主編Richard Monastersky先生所言,「從發現超導態到飽受批評的人類基因編輯,本年度十大人物的故事囊括了今年最重要的科學事件」。

  • 人類的歷史學家:古遺傳學家Viviane Slon
  • 飽受批評的人類基因編輯:賀建奎
  • DNA神探:專業是遺傳家譜的Barbara Rae-Venter

詳情鏈接:

剛剛!《自然》年度十大人物揭曉,生物相關獨佔三席

審校:Simon

題圖:攝圖網

前 文 閱 讀

1,腦科學日報|綜述:意識科學五十年,展望未來;microRNAs與社會行為有啥聯繫?2018年,中國學者在Cell發文28篇!;

2,腦科學日報| Nature:關於「疼」的起源;擬人倫理:我們應該殺死自己的虛擬化身嗎?『自然指數』發布中國研究機構最新排名。



Brainnews腦科學社群

添加管理員微信:brainnews_01,申請免費加入

weixin.qq.com/r/TTltdRH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