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本来在十月初就要完成的,因为十月忙得焦头烂额,没时间去润饰,延宕至今

(绝对不是向卡提诺狂新闻的脱稿恶习看齐XD)

九月底,距离七月入职的同仁来讲刚好满三个月的时间

社会新鲜人们对于工作内容逐渐开始上手,不再像当初进来时须要耳提面命,小心指导

当中不乏有人表现逐渐亮眼,却也有些人过不了三个月的适用期

除了无法适应团队或是认为主管(对,就是我!)很机车以外,有得是因为能力跟不上专案进度

公司里的小林,顶著名校光环进入公司,基本月薪有45K以上

会给这样的新水是因为当初面谈的时候,小林自己向老板开出来的薪水

除了因为小林有拿出自己的成果作品告诉老板自己的价值以外,老板也很敢给

你敢开,我就敢用这个薪水请你!」这是我们老板一贯得作风

但三个月过去,小林逐渐受到公司得质疑,除了每次交付的案子会delay以外

更会推拖部门经理交派的工作,原本公司想外派他去大陆协助展览,不知为何最后也没去

在逐渐面临工作上的压力下,小林最终向老板提出辞呈...

离去前在老板的温情攻势下,小林总算吐出真正的原因

因为我的程式都是复制贴上的...」说完小林在总经理室大哭,但我却认为这是必然的结果

复制贴上的陋习,在学校还能应付老师、研究所还能应付教授,但在职场你能应付得了谁?

很能体会学校每个教授各派一份作业下来,7位教授就有7份报告要缴交的那种压力

尤其是每个礼拜都有报告,每个礼拜都要缴交,加上大学打工、社团、爱情学分...

一大堆得事情等著我们去体会、去处理、去学习,当然就无法兼顾每一份报告

虽说复制贴上也是须要花时间去搜寻、整理、分析、排版,加入自己的心得

但长久下来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情...

我常鼓励后辈,在大学期间至少要学会一项专业是你能进入职场与人竞争的技能

不管是美编能力、文书能力、语言能力...并且在大学期间一定要让自己专注在一门课上

6份报告可以应付,但第7份一定要是自己全心全意,参考书籍、请教专业人士得到的答案

而不是透过网路的方式得到解答的(当然愈多份愈好啦...)

想起自己研究所期间常常会碰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那个...学长您说的设定我网路上找不到,所以我不会用!!

「那你有去图书馆翻书或是看一些期刊、论文吗?

「没有,网路上没有就是没有,我不知道要去翻哪一种类的书籍...

听到这我常常不知道该怎么继续接下去了...

许多得知识、专业性的东西,网路上未必会有,但却能在书本上找到

这或许是现代的文明病,只期望透过网路找到答案

但网路上的答案未必正确可信度也不一定高

所以复制贴上的人生,请适可而止吧!

有些东西可以复制贴上,但专业、思考力、专注力、你的人生...是无法被复制贴上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