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警方近日幸運破獲企圖用液體爆炸物、在飛行過程中炸毀多趟飛往美國航班的恐怖陰謀。這一案件被各界紛紛比擬為五年前的九一一事件,只是未遂而已。

  然而,兩案的策劃規模的確可以相比,但是從恐怖嫌犯本身來說,卻有極為重要的差別:美國遭到的九一一恐怖襲擊,所有19名嫌犯全是來自中東地區的穆斯林,而這次英國恐怖陰謀案的嫌犯,卻幾乎是清一色的歐洲土生中產階級穆斯林青年,甚至包括婦女和改信回教的歐洲白人。

  這一恐怖案彰顯兩個重要事實:第一,伊斯蘭激進主義從傳統穆斯林世界向歐美穆斯林移民社區蔓延,已經逐步滲透到歐洲的心臟地區,並且植根於歐洲迅速增長的穆斯林人口、尤其是土生的下一代之中。

  第二,伊斯蘭激進主義和極端思想絕不僅僅是阿拉伯和穆斯林各國經濟落後、戰禍不斷和狹窄封閉的伊斯蘭教育的結果;經濟發達、和平繁榮、教育普及的歐洲,照樣可以是伊斯蘭極端思想的肥沃土壤。

只有英國成為攻擊目標

  人們仍然可以觀察到:英、法、德三強,正好也是歐洲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各自都有嚴重的穆斯林社區問題。去年法國郊外的穆斯林青少年大騷亂,以及德國遲遲不肯承認穆斯林移民第二代的公民身份,是明顯的例子。

  但是迄今為止,三國之中為什麼只有英國頻頻成為本地穆斯林恐怖分子攻擊的目標?

  最新的恐怖陰謀被揭露之後,包括三名國會議員在內的英國穆斯林領袖以公開信形式批評英國政府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參加伊拉克戰爭,刺激了本地的伊斯蘭極端主義,一語中的。

  英國《衛報》也分析說:倫敦和伊拉克的穆斯林激進分子,並不是如布希和布萊爾宣揚的「仇恨(西方)生活方式」,而是為他們心目中穆斯林從巴勒斯坦到伊拉克遭到的屈辱和傷害「復仇」。

  另一方面,法德兩國絕對不缺乏伊斯蘭激進組織。眾所周知,就是九一一恐怖襲擊的陰謀,最初也是在德國漢堡策劃的。兩國之所以尚未遭到直接恐怖襲擊,正如德國《法蘭克福大眾日報》指出,乃是歸因於法德兩國曾經強烈反對華盛頓的伊拉克戰爭而獲得的「伊拉克紅利」。

  隨著巴勒斯坦、伊拉克和中東其他地區危機的深化,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反美反西方思潮空前高漲,引起歐洲朝野的深切憂慮。人人都看到:如果華盛頓不改變其外交政策,不管歐洲政府如何加強「反恐」和安全措施,也無法逆轉和消除歐洲內外穆斯林的極端化趨向。

「統一戰線」淪為官樣文章

  這次未遂恐怖炸機陰謀暴露後,法德兩國輿論明顯表露了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擔憂和不滿。例如德國《南德日報(Suddeutsche Zeitung)》便評論說:過去五年來,各種牌號的伊斯蘭激進主義與西方世界的鬥爭成為最主要的全球衝突,而「最令人沮喪的方面」,是美國和英國「盡所有機會煽動這一衝突升級的火焰」,以及「美國不斷喪失道德和政治信譽」。

  法國《世界報》社論更對「聖戰者」戰士在歐洲心臟地區出現極感不安,認為這起恐怖案儘管被破獲,人們仍然感受到悲觀主義的上升。

  筆者多次指出,歐洲穆斯林人口的迅速增加,是大西洋兩岸日漸離異的重要原因。即使歐洲短期內可以硬著頭皮忽視本土穆斯林社區的強烈民意,在民主制度下,各國政府畢竟要關注自身的國家和地區利益。

  據倫敦《經濟學家》週刊報道,法國外長杜斯特-布拉齊便公開承認:巴黎在調停最近的黎巴嫩-以色列衝突之際,不能不顧及此事對法國穆斯林人口的衝擊。

  總之,伊斯蘭激進主義日漸在歐洲心臟中紮根,眼看直接衝擊大西洋兩岸的共同「反恐」,使得這一「統一戰線」在許多方面難免淪為官樣文章。即使是在二次大戰以來一直以美英同盟為基石的英國外交政策,遲早也會受到「倫敦斯坦」現實的牽制。這對於中東局勢和伊朗核問題的下一輪發展,是很好的提示。(作者:於時語)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