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指標上波蘭已經成為發達國家,但問題在於大家的意識上是否成為發達國家還有待時日。就像很多歐洲人還覺得中國喫糠咽菜,喫不飽穿不暖的一樣,意識形態和主流媒體宣傳導致的。

前段時間給波蘭的客戶做Chinese market介紹,中國發展完全是超越他們的想像,他們還以為自己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可以乘風破浪、披荊斬棘,結果聽完我們的介紹之後,說要重新審視自己產品在中國的競爭力……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中國企業身上,我們一個合作方在國內做app的,以為國內先進的app生態,來到波蘭之後將一統天下。做了近兩周的市場調研才發現,相關領域波蘭的app不管是從功能界面還是對用戶需求的挖掘,都優於國內同類產品。

這裡不想作結論說誰對誰錯,只是相互不夠瞭解,導致對彼此沒有正確的認識罷了。波蘭如果看失業率、看國民幸福指數、受教育程度和醫療水平肯定是算髮達國家。但看答覆的你會這麼覺得嗎?也許你還會問人均GDP等數值,但不結合物價和消費項目去看,又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如果你要做商業報告或市場調研,那另說了,還是要看實際數據。不過真的需要這些數據的人,也不會上知乎問了。市場是什麼樣的,不是簡單考數據能夠分析出來的,需要實地考察才能得出結論。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果滿足下面這個前提:

在未來的一到兩次全球經濟危機裡面波蘭都不陷入衰退(GDP不負增長)。

就有可能:

還需要一代人(20年以上)的建設才能進入入門級發達國家的門檻

世界銀行竟然現在就把波蘭放到OECD的高收入國家裡面了。

這不但反直覺,而且也反事實。

人均GDP波蘭在2018年由15000美元左右,但看人均GDP就能得出結論就顯得很業餘了。因為波蘭是外資利用率極高的國家。

因為波蘭的工資水平較低,月收入平均8000人民幣不到(但我看到的很多波蘭的工作收入都只有3000-4000人民幣),但是平均教育水平又遠高於東歐,所以歐美髮達國家的大公司在波蘭都開設有分公司或者區域總部,以此獲得高質量又低成本的勞動力。

所以由波蘭人民得到的收入是肯定要比人均GDP要低很多的。

我看到官方統計的波蘭人均GNI(gross national income,是國民拿到手的凈收入,最準確的應該是GNDI,gross national disposable income)在2018年有14000美元,雖然印證了我的想法,但我仍然懷疑這個數字的真實性,感覺像是從平均工資反推出來的宏觀數據,我直覺估計可能GNI應該在12000-13000美元之間,也就是人民幣8-9萬的樣子。但注意,這還是交稅與社保前收入。

扣去所有的該交的,平均能拿到7-8萬人民幣一年的收入,也就是月收入5-6千的樣子,這更符合我日常觀察到的數據。

這個收入跟我國二線城市中心區域的收入差不多。

上面僅僅是描述,沒啥技術含量。但波蘭能否成為發達國家,最關鍵的還是看經濟增長動力。

波蘭過去10年多的經濟增長都是靠的消費拉動的,投資和凈出口都不是波蘭的強項。消費拉動確實是好事,我們中國過去十年的經濟政策一直都是致力於從凈出口轉向到消費拉動。但對於波蘭,自從經濟開始增長,就沒有政策來認真推動投資與凈出口。

比如下圖投資佔GDP比重,鋸齒狀是因為這是季度數據,投資有季節週期(冬季太冷),我沒找到年度的。波蘭過去20多年這個比重幾乎沒有變化,政府也一直沒有試圖來引導投資。

對比我國就知道多大差距了。

我之所有要說投資對波蘭很重要,是因為波蘭還缺乏現代工業基礎,甚至連基建都沒達標(波蘭的公路太爛,甚至城市裡面很多地方路燈都不覆蓋,4G到現在在城市裡都有盲點,華沙修地鐵的錢大多數都是歐盟出的)。從中長期來看如果投資低,基建低,經濟發展的動力會低很多。

而這屆波蘭政府的政策,特別是經濟政策,很多我都是不認同的。比如減稅,26歲以下的全免個人所得稅;提升最低工資,明年從4200人民幣上升到4600人民幣的最低工資;增加社會福利,每個孩子18歲前都能每月能得到政府津貼900人民幣;等等。

這些政策都是在刺激消費,而波蘭處在經濟週期的高點,這時候還來刺激消費,我想像不出來等波蘭走到經濟週期低谷時,政府還有什麼招式可用。

現在正是波蘭經濟好的時候,政府明明應該增加各種外匯儲備,提高政府收入,增加公共儲蓄(私人部門儲蓄太低)。波蘭政府偏偏要反著幹,這就是民粹政府很容易把國家經濟帶偏的一個例子。

但還好的是,波蘭有個比較高水平的央行,過去多年都保持很穩健的宏觀審慎政策。(判斷一個國家央行是否專業,看他們發布的working paper就知道了。)

波蘭沒有負利率,0利率這些亂七八糟的現象。波蘭央行非常珍惜現在已有的政策空間,可能是見到很多國家都陷入流動性陷阱,流動性這個東西都是易放難收。而且波蘭不加入歐元區也不採用固定匯率也是一個非常正確的判斷。

上面我說的都是短中期的問題,波蘭應該還是比較穩的。

但長期來看,要增長經濟,要麼拼人口,要麼還是發展教育(教育最終會轉化為科技增長)。

這兩個硬傷,波蘭都很難解決。

一是波蘭沒有好的大學。一所都沒有。NONE!

二是波蘭不但30年來人口沒增長過,所有優秀人才都在往外走。

這兩個核心問題不解決,波蘭未來幾十年最好的情況也就混進入門級發達國家,然後。。。也就沒有然後了。運氣好還能保持在那裡,運氣不好,來個全球金融危機就能拉下榜來。


最近正好在做波蘭的課題,說一下吧,波蘭還有個特別嚴重的問題是他的國際投資頭寸,就是它每年接收的外國投資和對外投資的合,簡單說就是債務和資產相抵後的凈值,一直是負的!而且負的還很嚴重,佔GDP6070%左右,2015年民粹主義政黨上臺後才稍微好點,但還是負的!

這種債務情況肯定是有問題的,這說明波蘭的經濟繁榮嚴重依賴外來投資,2011年債務危機沒撤資是波蘭走運,但這樣長久下去肯定不是辦法。

現在西媒天天捧著波蘭一頓吹,什麼波蘭奇蹟,把2015年執政至今(最近大選又贏了)的法律與公正黨罵的不成樣子,但其實我看,法律與公正黨纔算是個比較清醒的黨,該黨自上臺以來一直努力搞金融民族主義,特別是試圖降低外資在銀行系統中的比重。在2018年以前,波蘭銀行系統都是外資主導的,2018年以後因為政府不斷地擴大國資,國資的比重總算是超過外資了。

但如果不能解決波蘭投資債務比的問題和民族工業產業的問題,我看還是要慌。


說遠不遠說近不近。

首先波蘭經濟在96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後,一路增長,從未出現同比負增長(直到今年疫情影響)。平均增長還很快(約4-5%),目前人均gdp已經達到了1.5萬美元,大致上是發達國家門檻(美國人均/e)的60%以上,離發達國家確實不遠了。

但是波蘭離發達也不近,因為1,波蘭相對高增長的原因是德國等西歐國家產業和資本轉移,同時波蘭加入歐盟,獲得這個世界最大也最開放的共同市場。但是代價是波蘭人口人才持續流失,2,隨著波蘭發展,波蘭在歐洲的競爭力也會下降,資本可能會轉移到其他成本更低的窪地--比如羅馬尼亞,這會極大限制波蘭發展上限。3,波蘭雖然經濟韌性強,但是依然嚴重依賴於歐盟經濟,在歐盟經濟疲軟以及疫情危機的今天,波蘭經濟增長穩定性是有疑問的,現在歐洲疫情這麼嚴重,又發生第二波,這種情況下,波蘭受創會很大4,波蘭和俄羅斯關係極差,雖然波蘭有美國支援,但是地緣危機長期存在,對波蘭長期發展有嚴重影響。所以波蘭離發達國家的距離也不近。

解決辦法:1刺激人口增長,盡量減少人才流失,2提升產業競爭力(做的不錯),3提高對歐盟以外國家的經貿關係,避免風險,4盡量控制國內民粹,依託北約,和俄羅斯搞好關係,防止被人再次出賣(波蘭多次被出賣)


很遠,印象不好,因為項目待過一個月,車停外面離開車倆小時,車輪能被偷的國家,還是在華沙。貪腐也很嚴重。

gdp人均一萬五美金,但是我覺得虛高,生活水準不高,工資也低,不如我們江浙滬或珠三角,物價奇貴,超市很多東西比德國還貴。

我在波蘭鄉下,還看過那種國內農村的茅坑,在歐洲無法想像的。

接受的工業轉移都是低端,自己的人才全部被西歐吸走,特別是英國,這樣的國家沒有未來,因為背靠歐盟,可以撿點喫剩的,除了煤沒有資源旅遊業也不行,也就這樣了,到頂也只是個希臘。躺德國旁邊,什麼都不做也能有經濟發展,因為本身經濟非常落後。

但是看到有答主說波蘭的經濟結構比肩義大利,我是完全不能同意的,他把電子,機械,化學這些歸屬到高端工業,明顯是紙上談兵,不瞭解實際情況,義大利這些方面都有自己的品牌和研發,競爭力不錯,而波蘭的這些所謂的高端工業,只是承接德國和北歐一些國家的終端代工而已,研發都不在本地,跟義大利天壤之別,差西班牙都好遠,連希臘都不如,這種結構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德國一感冒,波蘭就得得肺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