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罵的話,一句:批評無自由,讚美無意義 回他們, 完事。


看你寫的怎麼樣咯(^_-)


至少我不會罵你。所有這類電影的特點都是「很感人,但很沒用」。想要幹活總是不容易的,甚至是要遺臭萬年的。何況黎巴嫩歷史上因為難民問題差點把自己玩死。


爆米花電影都可以8.6為什麼何以為家不能9.1


我寫完了,發在我的文章里了,想有人可能看不到,在這裡再貼一下吧。發現回答問題好像不能排版,看起來太痛苦了,有興趣點開我的主頁,在文章里第一篇就是。

何以為家被高估了

桑零藍

請關注公眾號:桑零藍影評

猶豫了10多天,要不要寫這個主題。

遲遲沒有下筆,是擔心自己有所誤讀。雖說觀影是件很私人的事情,但一部影片的好壞還是有一個基本的標準。身邊的朋友說看完這部影片哭成了狗,網上更是一片叫好聲。是我自己的問題嗎?又看了兩遍這部片子,還是忍不住想吐槽一下。

9.0分是什麼概念

我不是認為何以為家不好,而是認為它沒有普遍評價的那麼好。我認為這是一部8.0分的電影。有8.0分就已經算好電影了,我寫影評的選片標準之一,就是在我心裡這部影片要夠8.0分。但是何以為家的豆瓣評分已經高達9.0分。豆瓣9.0分的電影是什麼概念呢?比如怦然心動、摔跤吧!爸爸、當幸福來敲門、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聞香識女人等等。從整體來說,何以為家比得過哪一部呢?連那麼經典的美國往事,一流的導演、一流的演員和一流的配樂,都只有9.1分。我知道很多人看何以為家看哭了,但讓人落淚並不是優秀影片的充分條件。一部影片讓人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因為題材,也可能因為導演的煽情,或者故事本身很感人。

看何以為家哭成狗的觀眾大概分兩種。

一種是淚點低,心腸特別軟。看到那麼悲慘的生活就忍不住掉眼淚,不管看過多少次類似的苦難還是不能免疫。另一種是看過的這類報道比較少,在電影上看到有衝擊感,瞬間就被感動了。搖晃的鏡頭我看完這部影片幾乎沒什麼感覺,除了覺得小男孩贊恩實在太有天賦、太可愛。不是我冷血,而是影片所有的內容完全沒有超出我之前的認知。關於世界貧民窟的報道和敘利亞難民的報道簡直鋪天蓋地,他們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他們有什麼樣的悲慘人生,在看影片之前我都清楚。影片在內容上沒有提供任何新鮮的東西。在技術上也同樣有問題。導演說這基本是部半記錄片,除了她自己演的律師,沒有專業演員,都是本色出演。

但畢竟這實際上是部電影,裡面不應該有太多搖晃的鏡頭。

特別是贊恩追他被帶走的妹妹那段,據說是小男孩自己臨時發揮的,所以攝影師跟著跑,拍得很搖晃。如果是記錄片,這會帶來真實感,但如果是電影,這是技術上的不足。莫名其妙的爆發在講故事的手法上同樣有些問題。本來小男孩起訴父母,因為父母生了他,這是個很吸引人的情節。但影片似乎只用它作了一個噱頭,小贊恩和父母的矛盾僅僅作為開頭引出故事。故事中間講得很精彩,小贊恩和嬰兒約納斯太出彩了。在影片的後半段,導演應該是計劃讓矛盾爆發,在法庭上精彩碰撞,從而有一個戲劇的小高潮。但贊恩母親那段演講般的情感爆發鋪墊得不夠,前面似乎沒有什麼鏡頭表現母親哪怕有一點點母愛的掙扎。不管是讓兒子賣苦力給家裡掙錢,還是把女兒早早地賣掉為家裡換錢,母親都是麻木的。

她會去監獄看兒子,還會給贊恩帶吃的,這本來是可以表現更多的情感的。

像嬰兒約納斯的母親,每個觀眾都能感受到她有多愛自己的兒子。但對於贊恩的母親,影片中更多表現的是麻木、無知和狠心。所以贊恩才恨她。即使贊恩最終實在沒有辦法,不得不賣了約納斯,他還是沒有理解自己的母親。贊恩賣了約納斯的痛苦和難過,他的母親在整部影片中表現過嗎?這樣一個母親,居然在法庭對律師喊:「要是殺人放火能讓孩子們活下去,我早就幹了。他們都是我的孩子,輪不到別人指責我,那是我的身上掉下來的肉。聽到了嗎?」抱歉,我實在感受不到她的吶喊。雖然演員這一段的表現很好。

因為這條情感線沒有處理好,所以開頭贊恩起訴父母的矛盾沒有很好地激發出來,顯得張力不夠。

模糊的背景

在思想上,影片似乎只想表達表面的東西,不觸及到任何背後的問題。影片中,贊恩應該是黎巴嫩人,住在貝魯特南部的貧民窟。1990年黎巴嫩內戰結束之後,雖然又經歷了一些衝突,但經濟整體上來說走向了良性發展,去年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和中國差不多,並不貧窮。貧富差距是大,但肯定不如美國的大。黎巴嫩是一個多種宗教共存的地方,是中東最西化最自由的國家,女性地位也並不低。影片中也提到,貧民窟的孩子有受教育的途徑,不僅免費學校還發東西。那麼,贊恩的處境只是因為他父母的愚昧和自私嗎?這是個例還是普遍現象?贊恩家為什麼所有人都沒有身份證明?是自己不去辦還是國家不給辦?

造成贊恩們這樣貧窮苦難生活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是難民的衝擊?是以黎衝突的影響?是歷史的遺留?是制度的問題?是政策的原因?導演好像想講很多問題,卻沒有一樣深入地講明白。影片中用一兩句話或者一兩個鏡頭就能交待的背景,完全沒有涉及。或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一定要在社會制度上深入,導演只想講一個人的人生片段,同樣是個好故事。問題是,如果單從贊恩個人人生片段的角度來看,影片的表現同樣不夠深入。贊恩是一個聰慧有天賦的孩子,所以他才不會像其他人那樣麻木地活著。那麼小且沒有受過教育的他已經會思考甚至反思自己的生活。但是影片並沒有過多著眼贊恩的成長和他的與眾不同,而是把他放在社會背景下,展現他的生活。顯然導演更想表現的是社會問題。卻只給了我們模糊的社會背景。那燦爛的一笑

既然這部影片從內容的豐富度,到技術和表現手法的成熟度,再到思想的深度,都有些問題,為什麼我還會覺得它是一部值8.0分的好片子?

整體來說,導演的故事講得是不錯的,所以會有很多人被感動。而且導演並沒有刻意用陰暗壓抑的畫面表達他們的苦難,整部影片色調都偏明亮,這種冷靜客觀講述的感覺更能打動人。導演費了很多心思,完全不用專業演員,裡面是真實的人生,真實的苦難,真實的監獄,所以有真實的衝擊力。更重要的一點是,導演找到了贊恩,這個極具天賦的小男孩,實在太有靈氣,太有悟性,外表還那麼好看可愛。贊恩給影片增色了很多。特別是影片的最後,聽到給他拍的是護照照片,贊恩慢慢綻開了一個笑容,像太陽逐漸穿過雲層,突然間光芒萬丈。爛番茄給何以為家評的新鮮度是89%,差不多相當於豆瓣的7.9分。就影片本身來說,這是一個更合理的分數。但因為贊恩這一笑,我覺得分數可以再高點。


我覺得題主轉變下態度就好了。

你的疑惑是為什麼何以為家值九分,論據是從傳統的評鑒角度看它並不出彩。

把這篇文章當做「疑惑的探討」就好了,不從自己角度出發批評別人(知識結構、審美體驗……),別人也不會現在自己角度出發罵你。

實際上我覺得《何以為家》的拍攝手法就決定他不能用傳統的方式去解讀、評價。


昨天剛看完,影片開始,監獄有叫到幾個女性的名字,我本以為她們都會出現在影片中,我以為Zain會有幾次的流浪,沒想到就只是幫黑美人看孩子。本來可以更深刻一些的,但是沒有,是一部還不錯的電影,但看網評分那麼高,就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了。


應該不會,豆瓣分數有點不靠譜了,9分是神片級別,《何以為家》哪有那麼好,賣慘為主,一般般。同為阿拉伯導演,阿巴斯的《特寫》不知幾分?高几個級別。


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評價標準 就是是不是感動、哭、紅著眼睛齣電影院已經成為評價一部電影的標準了……

電影拍到後半段贊恩回家聽到妹妹死掉後的後邊的故事基本就是狗血了。。。回憶一下 黑人女人無條件的信任贊恩 讓他照顧不到1歲的寶寶?要被驅除出境的黑人女人和故意傷害的少年犯關在同一個監獄,然後還相遇了?誒 。。。剛好監獄裡邊有電話可以打電視熱線(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么)?然後就是各種法庭上放狠話。。。這不就是我們日常吐槽的韓劇么!導演為了感動觀眾就各種順拐「反正我說相遇就相遇,我說可以打電話就是可以打電話」

哭成狗可以成為評價的標準那麼電影就各種迎合哭成狗就好了!

順拐的導演 不及格的編劇 不錯的小演員


你可以強行拖上一部分其他電影的粉絲幫你刷

看圖說話,比如:評分竟然比復聯四都高,但是真的比復聯四好看嗎?

僅供參考


首先豆瓣是個大眾平台,每個人都可以打分,我們看到的是所有人的評價結果。其次,這個問題毫無意義,你在回復的過程中,瘋狂judge別人,並沒有從別人的角度去認知這件事。已舉報該問題無價值。


我支持你寫

剛剛看完這部影片,個人覺得對這部影片期望過高,所以觀感並沒有預期中那麼好。看完了也沒有覺得哪裡有淚點,只覺得現實很無奈。


看你水平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