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请自来。

同一交易事项,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做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来这个问题颇具争议,挺有意思。到底计入什么科目合适呢,我们一起来聊聊。

购买财务软体,有人说计入「无形资产」科目核算,财务软体,确实不具实物形态,也很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计入无形资产貌似合乎要求。实际中,真的需要计入无形资产进行分摊吗?我看未必。

不错,财务软体应该可以用很多年,该支出的受益期应该很长,计入「无形资产」核算,每期分摊也算正常。但是,我们来看其金额。1500,相信是1500元人民币而非其他外币。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假设该软体至少能用5年,即60个月,每月分摊1500/60=25元,每年300元。不管是季度来年度财务报告,25元至300元对财务报告几乎没有影响,对企业所得税最大的影响也不过75元。

不管是小公司还是大企业,这几个金额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不错,购入软体按性质计入「无形资产」科目核算比较恰当,但金额相对较小,计入无形资产显得不切实际。

会计工作更多的按会计准则要求来核算,根据「重要性原则」,我个人认为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更合适,即计入「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这个问题也给我们更多的提示,发生一项交易业务,计入什么会计科目,不能单纯的按其性质来判断,更应根据实际进行判断。同时购买软体,如果价值15万元,显然计入「无形资产」科目核算会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核算更恰当。

所以,根据题目描述,计入「管理费用」比较好,大家认为呢?


若是行政事业单位,适用政府会计制度,计入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卡片录入无形资产软体-应用软体,做摊销。


这能叫无形资产吗?作费用分摊吧?一般摊三年。


像软体类的,除财务软体外,公司购买其他软体都是一样计入费用就好。财务软体只是软体中的其中一种。


计入低值易耗品,因为这么便宜的版本很快就淘汰。


现在并没有那么讲究,费用较低,一次性进管理费用。即使属于多期收益,由于金额比较小,简化性一次性费用化,现在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标准是单价金额5000元以上才需要分期摊销。


1500,直接做管理费-办公费。


看你公司规定吧,我们当时购买的是三年使用权和维护,费用不止1500,我直接入的无形资产,分摊到公司所有部门的综合办公折旧计算,你看下你们公司的固资、低值,无形资产的分界是多少,按照那个来就不会错


正常应该计入无形资产,实务中可能根据重要性原则直接计入费用。


你们家先请个会计吧,软体啥的不著急买[捂脸][捂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