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行音乐的drama产业链里,Taylor Swift无疑是近几年的MVP(非贬义,毕竟社交网路时代,明星的一言一行都是对于音乐人格的构造和分析都是有意义的),不管是爱情还是事业,不管是撕还是被撕,每次都是全球性新闻事件。作为吃瓜群众本已经见怪不怪了——之前也在乐评里写过,对于Taylor Swift的私生活drama,我只关心它们对她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其余的说实话我并不是很在乎,毕竟如果要跟进每个「Taylor Squad」成员变化,每次和男友互动和每次在社交媒体上的你来我往实在是太耗费精力了。但是上周末当Taylor在Tumblr上发出长文指责Big Machine厂牌老版、多年合作伙伴Scott Borchetta在她毫无知悉的情况下将所有的TS专辑母带连锅端卖给了Ithaca控股老总、音乐产业大佬以及(TS声称的)她的死敌Scooter Braun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我觉得这已经超出一般drama的范畴了。音乐同时作为艺术创作和商品,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音乐也要卖钱,在讨论音乐作品的艺术创作属性和其欣赏价值的同时,关注其商业属性也是同等重要的。所以我决定专门写一组上下篇专栏讨论一下这个事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透过这次版权纷争事件浅显地了解一下音乐产业的运行机制以及其间各种角色的博弈。

上篇也就是本篇,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次纷争的时间线和一些基本信息。各路明星的回应相信大家也都从各种自媒体上读到过了我这里不再多说。本篇主要精力将会放在这次版权纷争的重点——也就是Taylor在Big Machine时期作品的版权移交在两方角度上到底有什么不同的见解;下一篇(也就是我为啥专门拿这事儿写专栏的原因——重头戏)我们将走近科学

走进历史,好好看一下以母带为出发点的版权问题到底在百年的流行音乐史上到底折腾出了什么幺蛾子。

两篇篇幅有点大,但还是请求各位花一点耐心,咱们将要研究的问题绝对不只有娱乐新闻这么简单。

事件梳理

寓教于乐,咱们先把drama时间线捋一捋

6月30日华尔街日报报道了资深音乐经理人和投资人Scooter Braun以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音乐厂牌Big Machine的消息.

紧接著Taylor Swift(可以说是Big Machine的当家艺人了)在Tumblr发布了长文表达了对这一交易所包含的关于她以及其他厂牌旗下音乐人的专辑录制母带的捆绑出售的不满:

我们来过一下Taylor在文中提到的几个要点:

  • Big Machine老板Scott Borchetta在Taylor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Taylor从事业初期到目前为止(截止到reputation)的所有创作心血(后面我们来拆借一下这些「创作心血」都包含了那些东西)打包卖给了Scooter Braun(新晋音乐商业大牛,Ithaca Ventures主席以及著名经纪人,管理过Arianna Grande, Demi Lovato和Justin Bieber等)
  • Taylor的在Big Machine的职业生涯中从未被给予任何机会来买回自己的母带(后面会讲这个「买回」操作的意义),反而Big Machine给出的条件是「赚回」母带(也就是每发一张新专辑就赚回一张旧母带)
  • Scooter(据Taylor所说)参与、鼓励甚至策划了一系列攻击Taylor人格的事件(包含Kim K曝电话录音和Kanye在Famous的mv中包含与她长相及其相似的果体的行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霸
  • Scott Borchetta对她和Scooter之间的过节一直知情并见证了好多次Taylor对Scooter策划的攻击行为的哭诉。尽管她知道处于商业运作原因Scott肯定有一天会把她的录制母带卖掉(及其所附带的一系列版权),但是做梦也没想到他会卖给Scooter
  • 现在Taylor的新厂牌Republic Record(隶属UMG)同意Taylor保留她今后所有创作的所有权 (大家注意名字不要搞混...后面还有一个Scott…)

文章的配图是Justin Bieber的一张Ins陈年老po:

这是当年「蛇」事件爆出后,Bieber非常及时地在Ins上po出的和Scooter以及我们的老朋友Kanye的FaceTime截屏,并配文:「taylor swift what up」(Scooter可以说是发掘Bieber的主要推手以及Bieber事业中最重要的助力)。当年Bieber马上就把这个配文给删了(毕竟是公开挑衅),但Taylor这个时候把这个截屏拿来配文,显然当年对Bieber的仇这次是要一起报了。

汤文不出所料一石激起了千层浪,Swifties率先赶到现场,当即话题登顶。

但紧接著当晚,咱们的Big Machine老板Scott Borchetta在公司官网上(...一个非比寻常的操作)发表了长文来反驳Taylor的诸多观点,这篇标题为「So it』s time for some truth」的回应可以说是对Taylor的汤文进行了点对点打击,该说的一条没落下(文章略长我就不贴图了),大概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 Taylor在Big Machine一直有赚回自己母带的机会:Taylor跟Big Machine的六张专辑合约已经到期,去年厂牌方已经给Taylor的续约条款里已经同意续约10年期满时(而不是Taylor说的一张换一张的模式)Taylor将会获得自己所有音乐录制母带的所有权,但是Taylor选择了不续约而跳槽至Republic(列举了合同协商文本以及两人的简讯记录作为证据)
Taylor和Big Machine去年续约协议条款协商的片段
  • Taylor的老爸Scott(又一个Scott)作为Big Machine的股东之一,在交易谈定之初就被告知了相关条款,完全有机会转告Taylor以及做出相应反应
  • Scott本人完全不知道taylor对Scooter的个人情感,并且Taylor知道自己跟Scooter交好,而且Scooter这个人完全不像Taylor说的那么邪恶呀,每次他提及Taylor都是夸赞和欣赏,并且屡次向Taylor伸出橄榄枝,但都被Taylor拒绝了

从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看出音乐产业一些运行哲学:一般来说一个厂牌和发行商签约一个新晋艺人的时候,都会协议获得这个艺人的n张专辑的录制母带所有权及其他一些列出版权利,从厂牌的角度是一场赌博:以其重金打造的宣传路径、营销渠道和丰富资源来赌这个艺人的前途无限;而从艺人的角度来讲,为了获得大厂牌的影响力和资源利用,在手上筹码没有很多的时候(尤其是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只能同意这些条件。2005年Taylor签约Big Machine时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签走了六张专辑,虽然今非昔比(身家过亿而且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偶像级人物),但这前六张专辑的很多版权是实实地攥在厂牌手里的。而厂牌更是了解这些创作资本的赚钱能力,自然不会轻易放手,所以在Taylor提出「买回」母带的时候,厂牌讨价还价让她用新作品「赚回」母带也就可以理解了(赌的是Taylor续约期间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公司拥有母带版权为其创造的总价值)。

而Big Machine以年为单位而不是以专辑为单位的续约条款也是有其原因的。流媒体的时代,专辑已经不是音乐主要的盈利形态了,以playlist为依托的单曲流量对唱片公司来说才是最硬的通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7年(或10年)条约可能不如「6张专辑」来的规整严苛,但也不能说是为Taylor的利益考虑,毕竟是各取所需了。

然而我觉得这条回应最具有杀伤力的还是关于Taylor和Scooter所谓的个人恩怨的部分:

「As to her comments about 『being in tears or close to it』 anytime my new partner Scooter Braun』s name was brought up, I certainly never experienced that. Was I aware of some prior issues between Taylor and Justin Bieber? Yes. But there were also times where Taylor knew that I was close to Scooter and that Scooter was a very good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upcoming album releases, tours, etc, and I』d reach out to him for information on our behalf. Scooter was never anything but positive about Taylor. He called me directly about Manchester to see if Taylor would participate (she declined).He called me directly to see if Taylor wan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Parkland March (she declined). Scooter has always been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a supporter and honest custodian for Taylor and her music. 」

这段文字可谓是刀光剑影暗藏其中了:

第一Scott声称Taylor并没有对他明显展露对Scooter的不齿之情,并非常内涵地点出Taylor知道他和Scooter的朋友关系,且Scooter对行业内的各种风声的精准把控多次帮助了Big Machine的业务活动(单曲和唱片的发行时机...大家也都懂的),Taylor也是Scooter信息共享的受益者。

其次在Scott的话中体现的Taylor对她所谓的敌人的抵触是没有根据的,而且有点不近人情钻牛角尖:比如Scooter屡次提出合作,包括邀请她加入他为Manchester袭击事件和Parkland校园枪击案策划的公益活动,Taylor都一一拒绝了——这可都是为了恐怖袭击受害者而举办的公益项目,显然衬托了Taylor为了个人仇恨能绝情到何种地步(虽然我个人觉得有点道德绑架,但是对Taylor热心公益宣传博爱的公众形象是一个精准的打击)。Scott的回应可以说是占尽了理中客,不得不说Scooter没有私自下场而让前老板Scott来做澄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Taylor的发言人随后回应(据People』s Magazine)称Taylor的老爸虽然是持股人,但是并不在董事会之内,所以并没有多少决定权利,而且由于保密协议也没有参加股东会议,Taylor确实是醒来后才从新闻上得知此事种种。

而另边厢艺人们也开始纷纷站队:Sky Ferreira, Halsey, Iggy Azalea和Cara Delevigne纷纷挺Taylor,支持艺人应该享有自己创作的所有权;而Bieber也发了长文反驳Taylor对Scooter恶霸的指控,Demi Lovato说Scooter是个正直的好人,而Scooter的老婆则直接分享了长达三页的Notepad指控Taylor引导舆论霸凌Scooter的家人,并建议她如果真的想解决问题,随时欢迎坐下来成熟点儿咱们认真地谈生意。

然而艺人站队这种事,在大选的时候不靠谱,在这种时候依旧不靠谱。流行歌手或许是各自群体内的意见领袖,在抒发情绪或呼喊口号的时候或许有足够的立场和感染力,但触及版权纷争这种几乎跟音乐行业历史一样久远的复杂问题上,一句「艺术家应该保有作品的所有权」或者「我以人格担保blablabla」或者「我感同身受!」很难触及什么根本性的问题。这个被喊烂了的「所有权」到底指什么?大厂牌真的是万恶之源吗?而创作者们真正的困境到底是什么?

这次的版权纷争虽然其爆发源头与一般八卦无异,是从社交媒体的po文开始,但不管Taylor多么不厌其烦地强调她对Scooter Braun的私人恩怨,多少次强调「不是母带被卖而是被卖给谁」是最后一根稻草,在涉及母带所有权以及版权分配的那一刻起,这个讨论就已经超出了个人抓马的范畴了。另一方面不管「买卖作品」这个概念触发了我们多少对「万恶的资本」的想像(汤文的第一句「For years I asked, pleaded for a chance to own my work」可谓是振聋发聩),版权问题的讨论绝也不是只围绕著正义感、激情和语焉不详的口号就能解决问题的。

下一篇我们就来说一下这件纷争背后的问题:

版权纷争是怎么回事?

母带为啥这么重要?

唱片公司和音乐人在流媒体时代关于版权的现状是啥?

虽然作为一个圈外小白很多法律和行业内的运作我并不是很清楚,但也希望借由这次机会把我关注欧美音乐圈这几年的所闻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够帮大家从这件撕x事件中扩大视野,透过现象看本质,走近科学,来看一下音乐圈的这个百年弊病历史难题的方方面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