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詩人、作曲家被認為是西方近現代哲學開創者,尼採的父親是威廉四世的宮廷教師,曾執教過四位公主,深得國王的信任。

尼采生於1844年10月15日,恰好於當時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生辰。於是父親請求以國王的名字為兒子命名,並得以恩准。祖父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寫過一些神學著作,母親是波蘭貴族,擁有著高貴的血統。

尼采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榮耀與恩寵並存的家庭,也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家庭,然而他們所相信的上帝並沒有一直「愛」他們,在尼采5歲時,他視為人生目標的父親死於腦軟化,兩個月後年僅兩歲的弟弟又夭折了,親人的相續離開造成小尼采鬱鬱孤歡的性格。

在哲學方面是從他20歲那年,在一個舊書攤購得了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開始,得到此書,如獲至寶,欣喜若狂,每天抱著書啃,心中充滿激動,彷彿這本書就是為他而寫,當時尼采非常困惑:為什麼像叔本華這樣的天才居然會被世界所拋棄,其偉大的著作竟然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從那時候開始叔本華成為了這個青年心中的偶像,在後來他也被認為是叔本華唯意志論的繼承者。

在他成名不久,卻發出了「一聲斷喝--上帝死了」對上帝進行著無情的批判,並且借他人之口,說是自己殺死上帝的,指出上帝是該殺的,認為基督教倫理約束著人的心靈,使人本能受到壓抑,要想獲得自由必須殺死上帝。尼采認為基督教的衰落有著歷史的必然性,它從被壓迫者的宗教轉變為一個統治者壓迫者的宗教,他的衰落是必然性的。

在沒有上帝的世界裡,人們會獲得空前的機會,必須要建立新的價值觀,以人的意志為中心的價值觀,而不是以上帝為中心,尼采自稱是非道德主義者,也是最後一個反基督教徒,他猛烈抨擊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和所崇尚的美德。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學,將生命意志置於理性之上的哲學,非理性的哲學。作為向理想發起的挑戰,他提出了強意志力說。用強意志力取代上帝,傳統的形而上學,強意志力的核心是肯定生命的力量,肯定人生。強力意志力不是世俗的權勢,它是一種本能的,自發的,非理性的力量。它決定生命的本質,決定著人生的意義。 尼采比較了強力意志力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靜,精確,邏輯,生硬,節慾;強力意志力的特性是:激情,慾望,狂放,活躍,爭鬥。強力意志力源於生命,歸於生命,它就是現實的人生。人生雖然短暫,只要具有強烈意志,創造意志,成為精神上的強者,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強力意志力作為最高的價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價值,另一方面也為人世間的不平等作了辯護。在尼采看來,人類與自然的生命一樣,都有強弱之分,強者總是少數,弱者是多數。歷史與文化是少數強者創造的,他們理所當然的統治弱者。尼采推翻了神的等級制度,肯定了人的等級制度。

以上是尼採的強力意志力哲學觀點,後面還會寫一寫他其他方面的哲學觀,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分享一下哦,不喜勿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