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帕金森病始於腸道?(必讀綜述)

ACTA NEUROPATHOLOGICA[IF:12.213]

① 帕金森病(PD)的病理特徵表現為神經細胞內存在路易小體和營養障礙性神經突,其主要成分為α—突觸核蛋白;② 根據PD患者屍檢後推測,PD的病理由某種未知的親神經性病原體觸發,首先影響腸道,然後經迷走神經擴散到大腦;③ 但該假說存在爭議,在某些大型驗屍研究中,未確認腸道神經系統是首先受到PD病理學影響的結構,迷走神經干切斷術也未能降低PD的發病風險;④ 一些研究發現PD患者的腸漏及腸道菌群失調,但在另一些研究中結論並不一致。

Does Parkinson"s disease start in the gut?

2017-10-16 DOI: 10.1007/s00401-017-1777-8

CNNR:菌群-腸-腦軸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綜述)

Current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Reports[IF:3.345]

① 在動物模型中發現的菌群-腸-腦軸互作,在人類中的研究依然受限;② 動物模型表明腸道菌群可引起包括帕金森病在內的許多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但在人體中的相關研究較少;③ 菌群失調導致腸道屏障受損,引起局部免疫反應,釋放的促炎因子導致系統性炎症;④ 衰老、飲食、炎症等因素造成神經遞質減少、氧化應激增加,循環促炎因子破壞血腦屏障,最終導致神經炎症;⑤ 靶向菌群或可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但還未獲得來自高質量臨床試驗的支持。

Microbiota-Brain-Gut Axis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2017-10-17 DOI: 10.1007/s11910-017-0802-6

COP:抑鬱,腸道菌群真脫不開干係?(綜述)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IF:4.020]

① 生命早期菌群定殖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活化相關,並影響腸道神經系統,與重度抑鬱症的風險相關;② 「腸漏假說」將炎症、腸道菌群及抑鬱症相關聯,腸道菌群失調導致TLR4介導的炎症反應發生,促炎因子與抑鬱症密切相關;③ 腸道菌群通過調節神經遞質(5羥色胺、γ氨基丁酸、去甲腎上腺素等)從而影響免疫系統,進而影響抑鬱症的發生髮展;④ 靶向腸道菌群的抗抑鬱症藥物是未來的研究方向,飲食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對情緒產生顯著影響。

Depressed gut? The microbiota-diet-inflammation trialogue in depression

2017-06-24 DOI: 10.1097/YCO.0000000000000350

SI:一文讀懂菌群、炎症與大腸癌(綜述)

SEMINARS IN IMMUNOLOGY[IF:9.611]

① 慢性炎症影響結直腸癌(CRC),IBD患者的結腸炎相關CRC風險增加,CRC腫瘤內炎症明顯,提示腸道炎症誘導致癌突變、促進CRC的啟動;② 癌症起始後,共生菌和致病菌利用腫瘤表面屏障缺陷,通過侵犯正常組織及誘導局部炎症促進結直腸癌的發展,併產生遺傳學毒性,促進結直腸上皮細胞轉化;③ 腸道生態失衡、飲食與細菌代謝調控CRC的發展;④ 細胞因子介導細菌-癌症互作,IL-21、IL-22、IL-23、IL-17家族細胞因子、NF-κB和STAT3連接炎症與腫瘤。

Microbiome, inflammation and colorectal cancer

2017-10-02 DOI: 10.1016/j.smim.2017.09.006

Gut:大腸癌患者的口腔菌群特徵明顯

Gut[IF:16.658]

① 收集99例結直腸癌(CRC)、32例結直腸息肉和103例對照受試者的口腔拭子、結腸粘膜和糞便樣本;② CRC患者口腔菌群中鏈球菌屬及普雷沃菌屬等丰度顯著改變;③ 建立區分CRC或息肉的口腔拭子分類模型,聯合糞便菌群和口腔拭子菌群數據,CRC和息肉的敏感性分別提高到76%和88%,特異性為96%;④ 毛螺菌科的高丰度與口腔樣細菌網路在結腸組織內的定殖負相關,提示某些細菌類型對CRC有保護作用,可能通過抑制CRC相關口腔分類群的定殖。

The oral microbiota in colorectal cancer is distinctive and predictive

2017-10-07 DOI: 10.1136/gutjnl-2017-314814

Gut:真核細胞病毒丰度越低,糞菌移植成功率或越高

Gut[IF:16.658]

① 分析9名接受了糞菌移植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其中2名患者長時間完全緩解(超過2年),1名表現為持續6周的臨時緩解,6名患者對糞菌移植無響應;② 分析糞便中的病毒組(包括噬菌體及真核細胞病毒),患者及健康糞便供體的噬菌體組丰度在任意採樣時間點無顯著差異,與之前Norman等人的研究不一致;③ 健康供體的真核細胞病毒基礎丰度顯著低於患者;④ 對糞菌移植產生響應的患者在進行移植之前,糞便中的真菌細胞病毒丰度顯著低於未響應的患者。

Low eukaryotic viral richness is associated with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success in patients with UC

2017-10-24 DOI: 10.1136/gutjnl-2017-315281

Cell子刊:僅菌群差異,就可導致IBD易感性大不同!

Cell Reports[IF:8.282]

① 利用化學物質損傷腸道屏障後,比較不同組成的菌群群落惡化腸道炎症的能力;② 在遺傳上相同的野生型小鼠,僅僅因為腸道菌群組成的差異,即可導致結腸炎易感性的巨大差別;③ 對於不同的可引起結腸炎的菌群,可通過不同的機制(適應性免疫依賴性/非依賴性途徑)引起結腸炎,尤其是通過抗原特異性CD4 T細胞;④ 菌群群落可通過不同免疫通路改變疾病易感性,提示基於患者特異性菌群特徵的個性化IBD療法的潛能。

Distinct Microbial Communities Trigger ColitisDevelopment upon Intestinal Barrier Damage viaInnate or Adaptive Immune Cells

2017-10-24 DOI: 10.1016/j.celrep.2017.09.097

NPJBM:海水淡化反滲透膜中的菌群長啥樣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IF:N/A]

對使用了7年的海水反滲透膜的表面菌群進行多樣性分析;① 已使用及未使用的膜表面中變形菌門均佔主要地位,但兩者的優勢菌科不同,已使用的膜中的次優勢菌為擬桿菌門、厚壁菌門;② β-變形菌綱與污染嚴重的膜上穩定成熟且較厚的生物膜有關,α/γ-變形菌綱主要存在於中度污染的膜中;γ-變形菌綱在緻密且較薄的膜中丰度最高;③ 柄桿菌目和鞘糖脂生成細菌促進生物膜的粘附和固著,硝酸鹽、亞硝酸鹽還原細菌促進生態平衡和生物膜成熟。

Characterisation and comparison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on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s of a full-scale desalination plant by bacterial 16S rRNA gene metabarcoding

2017-06-19 DOI: 10.1038/s41522-017-0021-6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田田趙心田,小扣啊,熙子,花開,沈志勛

(來源:熱心腸先生說)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