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馮羣星 發自北京 在太空中高速飛行的神舟十一號飛船,在返回大氣層後要順利減速、平穩落地,降落傘裝置不可或缺。1200平方米的主傘,經過專業人員的整理後可以塞進普通的家用冰箱,降落時又能迅速打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向我們揭祕了包傘過程。

神舟飛船降落傘裝置的主傘面積約1200平方米,全部展開後可以覆蓋三個籃球場;拉直長度超過七十米,能夠橫跨足球場。別看神舟飛船主傘是個龐然大物,體態卻十分輕盈,重量不到一百公斤,收攏後裝進傘包內的體積還不到200升,可以塞進普通的家用冰箱。

不過,軟軟的降落傘可不是隨意團起來放在返回艙裏,而是整齊有序地疊在傘包中。這就涉及到了一項聽起來簡單、卻有著很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包傘。

按專業說法,包傘就是將降落傘的傘衣、傘繩和連接弔帶等部件裝進傘包內,使之保持一定的幾何形狀。傘衣等部件在工作前要保證不受氣流吹襲、不與其它物體鉤掛;在工作時則要保證按預定程序開包工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包傘流程有幾十道工序,主要操作有:晾傘,用於釋放材料內應力和清理多餘物;疊傘衣,將傘衣按順序整理;梳理傘繩,確保任意兩根傘繩不出現交叉或纏繞;整理傘包;裝填降落傘;封包;稱重。每一步過程都影響著1200平方米的巨傘怎樣裝進200升的傘包。

梳理傘繩:96根傘繩互不纏繞

生活中,我們一般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想用耳機時,從包裏拿出來的耳機線永遠是亂作一團,花好長時間才能解開。兩根耳機線纏在一起就如此難解,神舟飛船降落傘的96根傘繩是又是如何梳理的呢?飛船降落傘傘繩長將近50米,工作人員將如此又長又多的傘繩理順,當然有自己的「絕招」。

首先,傘繩採用特殊材料製成,表面光滑,本身就不容易打結。其次,工作人員會用一種叫梳繩夾的工具,將傘繩按照編號順序依次排列進梳繩夾內,工作人員手持每12根一組的梳繩夾,從頭理到尾,近50米的距離來回要走好幾趟。梳理之後的傘繩就可以整齊有序地排列在傘包內,保證了傘繩拉出時不打結不纏繞。

裝填傘衣:鋼鐵「大象」助力裝傘衣

把傘衣裝填進傘包時,需要三個人同時操作,一人為主,兩人為輔。輔崗兩名人員負責整理傘衣並送入傘包,主崗人員負責將傘衣疊放平整並初步壓實。傘衣摺疊後和捲起來的棉被一樣粗,裝填進傘包既要均勻有序,又要充實飽滿,不留空隙,這力度的控制全靠包傘人員的雙手。壓實傘衣時,用拳、用掌還是用手指,要根據傘衣在傘包中的位置靈活使用,不能蠻幹,否則會損傷傘衣,一定要用那麼一股巧勁兒。看似「信手拈來」,實則是多年包傘工作的經驗積累。

只靠人的雙手,很難將降落傘全部裝填進傘包中,還需要用15噸的壓力將傘衣、傘繩和連接弔帶等部件壓進傘包內。15噸大約是兩頭大象的體重。包傘時,工作人員也有一頭「鋼鐵大象」——壓力包傘機。包傘過程需人工與壓力包傘機配合進行,底層傘衣用包傘機壓實後,便可以繼續手工裝填。反覆數次,降落傘便全部被裝進傘包內。

封包:一瞬間決定成敗

傘衣傘繩全部裝填進傘包後,需要將傘包的口封住,專業人員管這個叫「封包」。由於傘衣傘繩是在壓力包傘機的巨大壓力下塞進傘包內部,當包傘機壓力撤除,傘包內壓實的傘衣傘繩也會隨壓力減小而膨脹。因此,封包就需要在壓力解除但傘衣還未來得及膨脹的一瞬間進行。

兩名操作人員同時抽緊封包繩,要求兩人力量均等且同步,慢慢收緊封包繩。圍成的繩環大小到達規定尺寸後,第三名操作人員繫緊封包繩。整個封包過程維持十幾分鐘。封包結束,操作人員一般都會甩甩手,緩解一直緊繃的肌肉。「這強度不亞於我在健身房鍛煉倆小時」,輔崗的一名小夥子如是說。

從200升的傘包到空中1200平米的巨型降落傘,其展開過程也就幾十秒,但這短短几十秒背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08所包傘人員數天的包裝、加工人員數月的縫製、設計人員數年的計算與試驗。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