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 回覆“1”領取今日日籤福利大禮包



內容來源:本文爲人民郵電出版社《高效休息法》讀書筆記。筆記俠作爲合作方,經授權發佈。


[日]久賀谷亮 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博士,美國神經精神醫學學會認證醫師,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會員。在日本致力於臨牀及精神藥理的研究後,前往美國耶魯大學從事尖端腦科學研究。


封面設計& 責編 | 智勇

第  3619  篇深度好文:4667 字 | 8 分鐘閱讀

點此聽精華版音頻 ↑ 更多精彩內容,還需閱讀全文哦~

讀書筆記·精華筆記•文化生活


本文優質度:★★    口感:多汁櫻桃


筆記君說:


爲什麼你一直覺得休息不夠?


明明每天上班都是坐着,但是下班回到家卻總是感到身心俱疲;


明明已經睡了8小時,卻好像一直是睡不醒的狀態;


明明休息日躺在沙發玩手機,卻依然覺得“好累好累”;


明明工作一整天,晚上躺在牀上卻無法入睡……


你有沒有發現,現代人的口頭禪總是離不開“心好累”。


雖然我們大部分人已經不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但疲累的程度卻似乎遠遠超過了從事體力工作的人。


不斷被各種瑣事打擾的我們,該如何高效休息呢?


以下,盡情享用~


一、就算你“無所事事”,大腦也會疲勞


很多人都深深以爲“休息 = 讓身體休息”。因此當他們深感疲憊時,往往會選擇睡個好覺、輕鬆度假、泡溫泉來放鬆身體。


當然,採取這種方式讓身體獲得休息確實很重要。但是,有些疲勞無法因此而消除,那就是大腦疲勞。


大腦疲勞和身體疲勞有着根本性的差別。身體再怎麼休息,大腦疲勞還是會在不知不覺中不斷積累。而大腦疲勞在持續不斷的慢性累積後,會導致人在各個方面的表現變差,嚴重時還會造成所謂的心理疾病。


大家可能會覺得有點奇怪。也許有人認爲:“只要發個呆,大腦不就可以休息了嗎?”但遺憾的是,無論你怎麼無所事事浪費時間,你的大腦都不會因此而獲得休息,反而可能會持續消耗大量能量。


我們經常說,大腦是一個重量僅僅佔體重2%,卻消耗着身體20%能量的“大胃王”。而且,大腦消耗掉的這些能量的大部分都用在了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Network,簡稱DMN),也就是所謂的“大腦能量吞噬者”這個大腦回路中。


所謂的DMN,是指由內側前額葉皮質、後扣帶皮層、楔前葉、頂葉頂下葉等構成的大腦網絡,它會在大腦未執行有意識活動時自動進行基本運作。可以把DMN想象成汽車掛空擋,這樣更容易理解。



據科學研究,DMN這個腦內網絡結構竟然佔了大腦能量消耗的60% ~ 80%。也就是說,即使是發呆、放空自己,只要DMN持續過度運作,大腦就永遠不會獲得休息。


那種“明明一整天都在發呆,但還是很累”的感覺,可能就是DMN過度運作的結果。換言之,如果不塑造一個可以抑制DMN活動的大腦結構,你將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休息。


其實,疲勞感本身就是一種大腦現象。大腦的疲勞感比身體上的疲勞感來得更快,當大腦感到疲累時,它會立即將“好累”的訊息傳達給身體,讓身體發出疲憊的信號。因此,當我們身體筋疲力盡時,往往大腦已經疲憊不堪了。


不過,從這點來看,只要學習並掌握“大腦休息法”,就能避免大腦和身體疲勞,提高注意力和個人表現能力。

 

二、多線程工作會降低大腦的專注力


在2008年舉行的北京奧運會上,參加女子田徑100米跨欄比賽的美國選手洛洛∙瓊斯在比賽開始後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卻被倒數第二個跨欄絆倒而痛失金牌。


她說她當時的想法是“要好好把腿伸長”。正因爲自我意識冒出頭來,才導致她的最佳狀態遭到破壞。


經過大量專業性訓練的奧運選手在關鍵時刻都會被雜念“入侵”大腦,更何況我們呢?


我們崇拜像電腦一樣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可以說進入了一個推崇“多線程工作”的時代。


在當今社會,很少有人會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大部分人都是一邊做着眼前的事,一邊惦記或做着另外一件事。


事實是,壓力往往來自對過去的檢討,以及憂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無限迴路的雜念,將讓大腦的疲勞越積越深。


▲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商務精英們作爲有能力高效率處理大量工作的人,在工作的同時很可能會失去某種重要的東西——專注力。


在各種瑣碎的事務中保持專注力,將精力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上,就是讓大腦在工作時高效運作、在放鬆時獲得真正休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只關注眼前的事情?這有什麼難嗎?那麼,我們現在來試一下。


低頭關注你的手掌,仔細觀察手紋的走向和不同紋路間的交叉。或者,什麼也不做,靜下心來,關注你的每一次呼吸。


剛開始,你會覺得這很容易做到,但我猜三分鐘之後,你的內心估計又要開始胡思亂想,思緒不知道飄到哪兒了。


保持專注沒有這麼簡單吧?


就像剛剛解釋的那樣,DMN是一個“在人類心神不寧時仍不停運轉的大腦回路”。而且令人驚訝的是,一天當中大腦竟然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花在心神不寧上。


現在很多人都說“要活在當下”,其實這裏麪包含着最前沿的腦科學原理。最近幾年正爆發般地流行起來的生活方式——“正念(Mindfulness)”,正是基於“當下”而被大衆所認知且接受的。


有很多腦科學研究正在探討正念提高專注力和注意力的運行機制。這些研究表明,掌握正念冥想,就能夠抑制DMN的關鍵部位——內側前額葉皮質和後扣帶皮層的活動,也就是說,正念冥想可以避免雜念對大腦能量的消耗。



爲了研究正念對專注力的具體作用,有項研究以人事部門的員工爲對象,要求他們在20分鐘之內完成行程管理等多項工作。結果顯示,每週進行2小時正念訓練並持續超過5周的一組人比單純放鬆休息的一組展現出了更高的專注力。


對每一項工作的專注度都提高了之後,能幫助我們在更短的時間之內完成多項任務。

 

三、世界精英們選擇的最佳休息法


簡單來說,正念是“通過冥想等方法促使大腦獲得休息的總稱”,即不做任何評價和判斷,主動地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正念就是現在,就是此刻,就是自己如實的樣子。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喬·卡巴金博士作爲西方最早接觸正念的學者之一,將正念練習與宗教脫離,並於1979年創立正念減壓療法。該方法降低了正念被科學界接納的門檻,吸引了越來越多來自心理學、腦科學、認知神經科學和行爲科學等領域的學者,他們對正念的臨牀療效和作用機制展開了廣泛的跨學科研究。


大量研究顯示,正念不僅有助於治療失眠、抑鬱、焦慮、恐慌、厭食症、易怒、 藥物成癮等心理疾病,還有助於緩解慢性疼痛等身體疾病,提升情緒調節能力,改進認知功能,以及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幸福感。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本人就是一個冥想愛好者,他曾經就說過,正念冥想給自己帶來很多好處。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打開蘋果手機自帶的健康App,四大模塊之一就是“正念訓練”。可見喬布斯對於正念是多麼重視。



喬布斯在自傳中說,他年輕時曾經花了7個月時間前往印度學習冥想,這對於重塑他的世界觀,乃至蘋果公司的產品設計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正念也吸引了歐美企業高管們的注意力,谷歌公司將名爲SIY(Search Inside Yourself)的正念課程納入公司內部研修系統,讓員工系統學習正念,且效果都持續獲得證實。


除了蘋果公司、谷歌之外,Facebook、思科(全球最大的網絡設備巨頭)、巴塔哥尼亞(世界頂級戶外活動產品的製造銷售商)、安泰(醫療保險行業巨頭)等世界知名企業也都在積極引進正念課程。


除此之外,Salesforce.com的馬克·貝尼奧夫、Linkedln的傑夫·韋納、Whole Foods的約翰·麥基、Twitter創始人埃文·威廉斯、醫療保險行業巨頭安泰的首席執行官馬克·貝爾托裏尼等也在實踐冥想。


一向最看重實際利益的美國人,尤其還是那些只關注有效信息的精英們,爲什麼也會開始實踐正念呢?


理由很簡單,他們瞭解“讓大腦休息”的重要性,同時也知道正念就是最好的休息方法。

 

四、真正的休息,現在開始


在日本暢銷20萬冊的《高效休息法》(原名《最高休息法》)一書中,耶魯大學醫學博士久賀谷亮先生,爲大家介紹了7種簡單有效的大腦休息法,可以消除大腦疲勞,塑造不易疲勞的大腦和極具韌性的內心。


書中分別對大家幾乎都會遇到的7種情形分別提供瞭解決方法,如果你出現過以下的一種或幾種情況,可以開始實踐起來。


1. 感覺腦袋昏昏沉沉時——正念呼吸法

2. 心事重重時——動態冥想

3. 壓力導致身體狀態不佳時——壓力呼吸化法

4. 想跳脫思考怪圈時——“猴子思維”消除法

5. 被憤怒衝動衝昏頭腦時——RAIN 法

6. 看他人不順眼時——溫柔的慈悲心

7. 身體不適有痛感時——掃描全身法


這裏向你展示其中2個“高效休息法”,相信實踐後你就會發現,自己離真正的休息又近了一步。



1.感覺腦袋昏昏沉沉時——正念呼吸法


注意力渙散、無精打采、焦躁不安等都是大腦疲勞的徵兆。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意識始終關注着過去和未來,就是不關注“現在”。當這種情況成爲習慣時,便很容易造成大腦疲勞。不過,通過“內心練習”便可以塑造出不易疲勞的大腦。

 

① 採取基本姿勢



坐在椅子上,稍微挺直背部,離開椅背。


腹部放鬆,手放在大腿上,雙腿不交叉。


閉上眼睛。如果採用睜着眼睛的方式,則雙眼望向前方2米左右的位置。


② 用意識關注身體的感覺


感受與周圍環境的接觸(腳底與地板、屁股和椅子、手 和大腿等)。


感受身體被地球重力吸引。


③ 注意呼吸


注意與呼吸有關的感覺(通過鼻孔的空氣/因空氣出入而導致胸部與腹部的起伏/呼吸與呼吸之間的停頓/每一次呼吸的深度/吸氣與呼氣的空氣溫度差異等)。


不必深呼吸也不用控制呼吸,感覺就像是“等着”呼吸自然到來。


爲呼吸貼上“1”“2”……“10”的標籤也很有效果。


④ 如果浮現雜念……


一旦發現自己浮現雜念,就將注意力重新放到呼吸上(呼吸是“意識的錨”)。


產生雜念是很正常的,不必苛責自己。


5分鐘也好,10分鐘也罷,重要的是每天持續實踐。最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大腦最喜歡 “習慣”)。

 

2.心事重重時 ——動態冥想


當今時代,幾乎每個人都身兼數職。爲了完成任務,人們往往同時要做好幾件事情。


不過,在日常生活中,越是處於“自動駕駛狀態”,大腦就越容易出現雜念。這種情況一旦成爲習慣, 注意力和專注力就會下降。


現在,我們來一起嘗試做一下谷歌公司員工研修“SIY”課程時的動態冥想吧。


① 步行冥想



步行速度任意,但建議剛開始時走慢一點。


有意識地留意手腳肌肉及關節的變化、與地面接觸的感覺。


給自己的動作分類,例如“左/右”“上/下”等,進一步集中注意。


② 以站姿進行動態冥想


站着並將雙腳打開至與肩等寬,伸出雙臂,在身體兩側緩緩擡高。


將注意力集中在腕部肌肉的變化、血液下流的感覺上,還要感受重力。


慢慢將手臂擡高後,再慢慢放下手臂至原位,反覆重複幾次。


③ 以坐姿進行動態冥想


坐在椅子上,從後向前慢慢轉動肩膀。


用心感受肌肉、關節的變化。


轉動一次後,反方向再次轉動肩膀,以同樣的方式集中注意力。


④ 其他方法


有意識地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動作,例如穿衣服、刷牙等。


開車時可以關注屁股坐在椅子上的感覺、手握住方向盤的觸感、控制方向盤以及剎車時肌肉和關節的變化等(注意安全駕駛)。


一邊做簡單的體操,一邊關注身體的變化。


提前決定好進行動態冥想的時機有助於養成習慣。 例如,“今天決定從離開家門開始動態冥想”“刷卡進地鐵站後開始動態冥想”等。


吃飯時也可進行動態冥想。如關注食物的口感、 食物在口腔內的觸感、唾液的變化等(飲食冥想)。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原價:49.80  現價:37.40

(筆記書堂省12.40)


關於高效休息,你有什麼想法?

留言區說說吧,不少於50字

我們將選出2位,

贈送《高效休息法》一本

截止時間:2019年5月22日中午12:00

最終解釋權,歸筆記俠所有


筆記俠好文推薦:

吳曉波:流行,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樑寧最新演講:人生的3個底層能力

彭劍鋒:華爲向IBM學到的四招真功夫



嘿,你在看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