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鑒賞,是感知、認識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內涵的重要方式和途徑。為幫助收藏愛好者更深入地把握盛衰變幻的中國鑒藏史脈絡,更準確地瞭解相關知識信息,感受其中豐富的文化內涵,我社組織了多部書稿,推出「藝術與鑒藏」系列。

系列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以開闊的視野和多學科交叉的方法,就各個專題,展開了興味昂然的撰述。如今已出版九種:《中國外銷瓷》《正倉院考古記》《東亞藝術與美國文化》《近代日本的中國藝術品流轉與鑒賞》《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卡納齊的回憶》《吳門具眼:明代蘇州書畫鑒藏》《中國書畫在日本:關西百年鑒藏紀錄》《中國陶瓷在英國(1560-1960):藏家、藏品與博物館》《福開森與中國藝術》,敬請收藏愛好者關注。

圖為該系列中已出版的九種圖書

《福開森與中國藝術》

[ 美 ] 聶婷 著 鄭濤 譯

定價:68.00

2017年8月

福開森(JohnC.Ferguson)19世紀末來到中國,是最早向西方介紹中國藝術的西方學人之一,被譽為旅華洋人「中國古物收藏第一人」。該書作者廣泛搜羅了福開森生平史料,勾勒出其學術生涯。福開森曾利用其廣泛的社會資源收集了大量中國的文物收藏信息,亦為美國藝術機構擔任藏品及學術顧問。福開森畢生投入中國藝術的收藏與研究,其對中國傳統文人審美觀及考證方法的重視在當時的西方學界可謂獨樹一幟。福開森對於西方研究中國藝術領域的開拓作用不能忽視,其研究成果及歷程亦是近代藝術史、學術史的重要一環。

《中國陶瓷在英國(1560-1960):藏家、藏品與博物館》

[美]畢宗陶(Stacey Pierson)著

趙亞靜 譯

2017年2月

定價:58.00元

早在16世紀,英國人就開始接觸到中國瓷器,直到今天仍舊大大影響了英國的文化和社會。它與飲茶、餐具、室內裝潢都緊密聯繫,甚至是作為一種收藏的門類。

本書研究中國陶瓷是如何被英國人接受、喜愛、使用、買賣、收藏以及它們是如何流轉的。時間跨度長達四百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位於倫敦的大維德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其成立於1950年,代表了過去四百多年間英國與中國在陶瓷方面往來的頂峯,也是國外唯一一個中國陶瓷博物館。

本書作者曾擔任該基金會的館長,對基金會的藏品和歷史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將其置於英國的歷史語境中,從而考量中國瓷器在英國的重要性和諸如大維德這樣的藏家在瓷器進入公共領域中所扮演的角色,填補了以往學界缺乏對英國社會對中國瓷器歷史的全面研究,以及對英國社會消費這種物質所產生結果的考量的空白。

《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卡納齊的回憶》(第二版)

[ 英 ] 朱塞佩·埃斯卡納齊(Giuseppe Eskenazi) 著

薛好佩(Hajni Elias)整理

汪濤 審定

劉昊 歐陽碧晴 戰蓓蓓 譯

定價:888.00元

2017年4月

《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卡納齊的回憶》是由世界最為著名的中國古代藝術品經紀人朱塞佩·埃斯卡納齊先生(Giuseppe Eskenazi)親自參與編寫的對於自己五十餘年來所經手的中國藝術品的歷史性回顧,其中不僅有作者在這半個多世紀來所親歷的全球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各種重大事件和所遇到的各個重要人物,更有對整個中國古代藝術品在西方流轉情況的直接記錄。精美圖版則記錄了埃斯卡納齊經手過的大量頂級中國古代藝術品,包括青銅器、金銀器、雕塑、玉器、陶瓷、傢具及雜件等。中文版新增2010年後埃斯卡納齊收入的精美器物,彩圖數量超過600張。通過本書,我們可以瞭解一位歐美古董商是如何鑒選、研究中國古代藝術品,從而成為全球一流的藝術品經紀人的,也可從一個側面瞭解西方世界認識中國古代藝術品的獨特視角及其流轉的歷史。

《中國書畫在日本:關西百年鑒藏紀錄》

[日]關西中國書畫收藏研究會 編著

蘇玲怡 黃立芸 陳建志 譯

定價:88.00元

2017年2月

《中國書畫在日本:關西百年鑒藏紀錄》是中文世界第一本針對日本關西的中國書畫收藏的完整記錄,對於關西重量級藏家的收藏人生,博物館、美術館的中國書畫典藏的過程皆有精彩翔實的介紹。

書中包括京都國立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澄懷堂美術館、黑川古文化研究所、大和文華館、泉屋博古館、澀谷區立松濤美術館、觀峯館以及和泉市久保惣紀念美術館這九所知名博物館和美術館,每篇文章都由各館所研究員執筆撰寫,並配以珍貴圖片,其中不乏國寶級的藏品,對於我們瞭解這些中國書畫在日本的鑒藏史提供了最基本的研究材料。圖書最後還附上每家博物館的概要和基本信息,供讀者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吳門具眼:明代蘇州書畫鑒藏》

黃朋 著

定價:288.00元

2015年9月

《吳門具眼:明代蘇州書畫鑒藏》是一部專論書畫鑒藏的書籍。以明代蘇州書畫鑒藏羣體作為切入點展開研究。通過對其中的具眼及其他各色人物、事件、著錄以及流轉期間的諸多書畫名跡的描述,著力強調了蘇州繁盛的鑒藏風氣和豐富的書畫藏品實為吳門派得以萌芽乃至蔚為大觀的直接原因。作者更是憑藉博物館工作之利,運用圖片逾四百幅,為鑒藏與創作之間的因果關係作了最好的註腳。同時,本書亦借明代蘇州這一精彩片段的展現對書畫鑒藏史上諸多共性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東亞藝術與美國文化》

[ 美 ] 孔華潤 著 段勇 譯

2014年8月

定價:48.00元

藝術是一種文化載體。承載著亞洲人審美觀的、迥異於西方的東亞藝術品是如何吸引又影響到美國人的品位和美學觀念?本書作者通過大量的檔案材料,釐析了藝術品、收藏家、古董商、藝術史家、博物館之間的巨大關係圖,論述了美國對重要東亞藝術品的鑒藏過程,東亞藝術如何影響美國文化,以及藝術收藏與國際政治和商業貿易的互相影響。全書內容引人入勝,富於啟發性,是一部關於藝術、文化與外交互動關係的先鋒之作。

《近代日本的中國藝術品流轉與鑒賞》

[ 日 ] 富田升 著 趙秀敏 譯

2014年8月

定價:69.00元

本書為長期致力於中國文物流散研究的日本仙台東北學院大學教授、中國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特邀研究員富田升所著。作者在大量海外的原始資料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考察了中國文物於近代的各種流出形態,闡明其複雜的歷史背景,特別圍繞其與日本的關係加以探討,並著眼於日本古董商對中國文物的傳播與收藏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全書資料翔實,視角獨特,分析透徹,是一部具有極高學術意義和參考價值的有關中國藝術品流轉與鑒賞史的專著。

《正倉院考古記》

傅芸子 著

2014年4月

定價:68.00元

日本正倉院所藏古物系日本聖武天皇(701—756)生前最喜歡的貴重物器,其中包括大量我國唐代東渡的文物珍品,大部分在我國已佚。《正倉院考古記》為民國學者傅芸子先生20世紀30年代赴日考察奈良正倉院所藏藏品後所作的詳細記錄與考證,為第一部中國學人研究正倉院的專著,在考察中國唐代歷史文化、工藝美術史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史方面均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此次出版還增加了百餘幅正倉院藏品的精美插圖,以饗廣大藝術及考古愛好者。

《中國外銷瓷》

[ 英 ] 柯玫瑰、孟露夏 著

2014年4月

定價:128.00元

《中國外銷瓷》這本由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前遠東部總館長、現任李約瑟研究所榮譽研究員、英中教育信託基金主席柯玫瑰(Rose Kerr),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亞洲部中國藏品研究員、倫敦大學考古學院英國學會前研究員孟露夏(Luisa E. Mengoni)合著,並有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亞洲部高級研究員劉明倩參與撰寫。書中近200件精品,皆為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首次公開出版的藏品,全面展示了中國外銷瓷獨具特色的裝飾風格、中西融合的器形以及外來的繪畫紋樣。

(攝影: 李爍)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