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治疗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较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多由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引起。表现为尿道内不适、发痒、刺痛或烧灼感,有时有少量分泌物流出。病情常反复发作,有时合并附睾炎、前列腺炎及性功能障碍,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药物都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该病的药物,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增加,加之本病缺乏规范治疗的统一标准,使得治疗效果大受影响[1]。我们对182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安全有效的方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7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进行研究,其中男64例,女12例,所有患者均有婚外性生活史或配偶有非淋球菌感染病史,就诊时均以尿频、尿痛、尿灼热感、尿道瘙痒及尿道分泌物增多为主诉,结合实验室病原体检测,均符合非淋球菌性尿道炎诊断标准。根据门诊号顺序将76例患者分为阿奇霉素组和多西环素组各3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100mg/d,2次/d,1周1疗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口服,1g/次,每日1次,连服3d。7d后观察治疗效果。

2结果

阿奇霉素组痊愈32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7%;多西环素组痊24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经秩和检验,Z=5.519,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盐酸多西环素。

3讨论

3.1非淋菌性尿道炎概述非淋菌性尿道炎又称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一种临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现,但尿道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的性传播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主要症状为尿道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尿道刺痒和疼痛,女性患本病时伴有粘液脓性宫颈炎的症状。是一种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于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在临床易被忽视,致使近年来,报道病例数已跃居常见之首。它不仅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还可导致各种并发症,女性并发症如宫颈炎、盆腔炎、异位妊娠、不孕症、早产、然流产、新生儿分娩时从产道感染,男性并发症如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不育症、直肠炎等疾病。国内外医学工作者逐渐认识到患者进行系统彻底治疗的重要性。

3.2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方法非淋菌性尿道炎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后者单独感染在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临床上支原体分离率逐渐增高,近年来其检出率高达40~60%。是目前所发现的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其特点是无细胞壁及前体,细胞器极少。由于系原核型生物,因此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对其无效。目前的常规治疗仍以抗生素为主,在治疗方面,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等不敏感问,临床治疗以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族类作用于核蛋白体的抗生素,可抑制或影响其蛋白质合成,有杀伤作用。但治疗现状,仍不容乐观,治疗泌尿生殖道Ct感染的药物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喏酮类,有越来越多使用某种抗菌素治疗泌尿生殖道Ct感染失败的报道。据统计[2]原来对Uu抗菌活性最强的多西环素、司巴沙星,近年其敏感率已降至60%~70%、米诺环素敏感率也只有50%~60%、环西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等敏感性降至20%~40%、治疗Uu首选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中,敏感率降至60%~70%。

3.3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优势目前,临床治疗上有较多方法,但往往复发率较高,很难根治,这与药物的使用、选择及病原体的耐药性有直接关系。经药敏试验发现:多数菌株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其中支原体耐药性最为严重,尤其对于四环素、乙醯螺旋霉素、红霉素等,其耐药率高达70%,而多数菌株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较为敏感,其耐药率在15%以下[3],这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奠定了理论依据。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它能有效抑制细菌RNA的蛋白合成,同时具有抗革兰阴性菌的优点,具有抗菌广谱,作用性强,半衰期长,组织浓度高,药效持久等特点,尤其注射用阿奇霉素,在注射后大部分药液可以原药形式存在,消除半衰期在60h以上,在多数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清浓度的10~100倍。且阿奇霉素经肝脏代谢仅占52.0%,经肾代谢在45.0%左右,代谢较为平衡,从而减少了因肝肾功能损害所致的药物积蓄,对于轻中度肝肾功能不良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黄俊青[4]应用阿奇霉素治疗181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应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178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结果表明,阿奇霉素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多西环素组,不良反应低于多西环素组。

4体会

在临床上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方法有很多,可是一般方法疗程长,易反复,无法去除病因,为医师的临床治疗带来很大阻碍。阿奇霉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药物,具有抑菌能力强,抗菌谱广,半衰期长,药物疗效作用持久,不易反复等优点,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抗生素,不仅能够杀灭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还能抑制支原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的生长繁殖。我们应用结果显示,用阿奇霉素来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应用多西环素,说明临床上使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对减轻患者痛苦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但我们翻阅文献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患者之间,支原体耐药现象往往有很大的差异,耐药率高的药物一般是该地区、该医院、该患者用得较多的药物,而药物敏感常常是用得较少或未曾用过的药物,这一现象给我们提示,虽然我院采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下一步还应该在经验用药的基础上联合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以减少耐药,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排,蒋娟,孙建芳.生殖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及其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的研究现状[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38(6):387-390.

[2]饶瑛.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研究现状[J].中外医疗,2009,22:174-176.

[3]柴泽英.阿奇霉素联合交沙霉素阴塞治疗宫颈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效果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07,10(10):1994-1995.

[4]黄俊青.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疗效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131-133.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