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外媒關於「中國模式」報道2010年11月27日 07:05:53  來源: 新華國際 【字型大小大小】【留言】【列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國外媒體關於「中國速度」「中國發展模式」的辯論越來越多。不管辯論者動機如何,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發展模式獨特,其影響力與日俱增,為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是不爭的事實。中國正處在社會經濟大發展大變革之中,正經歷並將經歷各種挑戰和考驗。有必要認清國外媒體討論的動機和本質。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是中國的責任,也是對世界發展和穩定的最大貢獻,======中國模式,發展中國家榜樣?=====俄專家:中國模式是人類成就創造性集大成者

9月28日晚,世博軸陽光谷旁的國旗迎風招展。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新華網消息: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9月30日發表題為「中國:現代化正在繼續」(作者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亞歷山大·薩利茨基)的文章,盛讚中國發展。文章內容如下:lO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1週年紀念日,北京並未大肆鋪張地舉辦慶祝活動。中南海忙於解決眾多民生問題:通貨膨脹抬頭、就業崗位依舊匱乏、城市發展過快、能源消耗太猛…但可以篤定的是,儘管發達國家經濟坐困愁城,但中國卻保持了相當出色的經濟增長速度,正快馬揚鞭地繼續著自己的現代化征程。中國在發展道路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歸於它對本國歷史的尊重與珍視。正是這種傳承性,令中國61年來的發展保持了相當一致的方向。在所有共同點中,尤以自力更生最為可貴。用今天的術語來解讀,就是建立完整的先進生產力體系。雖然政治一直貫穿中國改革進程的始終,但改革者一直用非常現實的態度來對待成就和失誤。中國人很善於高瞻遠矚,他們瞄準的是未來。他們有制定計劃的傳統,這在國家機關是例行工作,而對普通農民而言,制定計劃也已成為習慣,這令國家免於重蹈其他國家的許多覆轍。善於計劃、勤於預測、厲行節儉,中國人的上述三大特質正是當今世界所稀缺的。因此,中國共產黨目前所大力提倡的科學發展觀並非空談的口號,而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是一項具有現實價值的重要成就。>>>詳細西媒:「中國模式」是發展中國家的新樣板?中國模式吸引人的地方有兩點:其一,就經濟危機而言,發展中國家遭受了毀滅性影響,但卻不應為其負責。危機發端於工業化國家,是其經濟代理人貪得無厭和主管部門管理系統失效的結果。其二,中國模式的吸引力基於令人矚目的數據。長期看,中國近30年來年均10%的經濟增長率主導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革命。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人口如此眾多的國家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使其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另一方面,短期看,中國經濟受到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長速度明顯下降,但程度比較輕,不像其他國家那麼嚴重。此外,中國陷入危機時間相對較晚,而且很可能會是最早走出危機的國家。多項指數表明,2009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已經開始總體好轉。中國在近30年裏取得的成就,加上在危機中的良好表現,特別是如果能提前走出危機,將使得北京共識得到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認可。發展中國家對工業化國家和國際組織要求它們怎麼做或採取什麼措施已經深感疲憊。而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恰恰應當為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負責。>>>詳細

英媒:中國崛起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中國崛起視角下的儒學復興

卡梅倫接受專訪 稱中國崛起不構成威脅

美媒稱中國崛起令鄰國擔憂 美藉機重返亞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