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描述

局竈性房性心動過速

以前被稱爲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通常由非竇心房部分的異常自律性引起。主要危險因素包括藥物濫用(如可卡因、酒精),地高辛中毒以及既往接受過心臟外科手術。局竈性房性心動過速是規則的,心率固定,爲 120-200 次/分。在心電圖上每一個QRS波前面可見一個不同於竇性心律的P波。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的發生和終止均是突然的。興奮迷走神經及靜脈推注腺苷可終止其發作,藉此排除其他診斷。

心房撲動

典型的心房撲動(圍繞三尖瓣環逆時針折返的心房撲動)是一種大折返性房性心動過速,其心房率爲240-320次/分,心室率爲120-160次/分,房室傳導比例多爲2:1。心電圖示P波消失,代之以鋸齒樣波(F波),F波在II,III和aVF導聯倒置,在V1導聯直立。這種節律和房顫密切相關。

急性心房顫動

房顫的特點是無序的心房活動和不規則的心室反應,是一種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急性房顫是指新發的或者首次檢出的房顫,不論是否具有臨牀症狀。心電圖表現爲P波消失,代之以振幅、形狀和時向都不規則的快速震盪的顫動波,並且有無規律的不規則QRS複合波。

慢性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 (AF) 的特點是無序的心房活動和不規則的心室反應,是一種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慢性 AF 可能爲陣發性(定義爲發作次數>1 次、發作持續時間≥30 秒且在 7 天內自發終止的複發性 AF),持續性(發作持續時間>7 天或發作持續時間<7 天但需要使用藥物或電擊復律的 AF),長期持續性(持續性 AF 的一種亞型,定義爲發作持續時間>1 年的持續性 AF),或者永久性(通過心臟復律難以治療或被視爲最終的心律)。

心電圖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狀、時向均不規則的快速顫動波,當房室傳導完整時導致心室不規則的反應。

“孤立性房顫”指房顫患者年齡小於60歲,無超聲心動圖或臨牀證據表明患者有心臟、肺部或是循環系統的疾病。

最常見的診斷爲沃-帕-懷綜合徵的心律失常類型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房撲和房顫。通常情況下,心率爲150-240次/分。先天性心臟異常(尤其是Ebstein畸形)是其強危險因素。患者多爲男性、青少年或20歲出頭的男性(常由運動誘發),症狀可表現爲心臟停搏和心臟性猝死(罕見)。

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指心率超過100次/分,持續至少30s或因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需要在30s內終止的異位室性心律。室性心動過速 (VT) 在心電圖上表現爲:寬 QRS 波(持續超過 120 ms)心動過速,心率不低於 100 次/分。通常見於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但在無結構性心臟病的患者中也可能觀察到特發性 VT。

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指心率超過100次/分,持續至少3次心搏,但是可在30s內自行終止的異位室性心律。非持續性的室性心動過速的心電圖表現爲:QRS波可爲單一形態或多態性,週期爲180-600ms不等。它可能會發生在沒有潛在心臟疾病的患者中,但更常見的是與以下疾病相關: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臟病;已知的遺傳性疾病,如QT延長綜合徵、Brugada綜合徵和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代謝性疾病,包括藥物中毒;或電解質失衡。

QT

QT延長綜合徵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不過QT間期延長也可因使用某些藥物而出現(例如大環內酯類和氟喹諾酮類抗生素,以及一些抗精神病藥)。QT延長綜合徵患者應避免使用這些藥物。心電圖顯示QT間期延長和T波形態異常。患者發生暈厥、室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轉型室速)和心臟性猝死的風險增加。其治療措施包括:避免競技性運動或類似的勞累,避免情緒應激、驚嚇性聲音(如鬧鐘)以及使用延長QT間期的藥物;β受體阻滯劑治療;植入心律轉復除顫器。已發現的 13 個基因的突變會引起影響心肌復極化的多種通道病,從而導致 QT 間期延長。

心臟停搏

突發性心臟停搏是由心臟泵血功能停止造成的突發的循環衰竭狀態,可由室顫(VF),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VT),無脈電活動(存在電活動但沒有心排量)和心搏停止這四種心律失常引起。

凡是心率低於50次/分的任何心律,即使是一過性的均稱爲心動過緩。一些患者即使平時無症狀,爲了避免致命性併發症,也須進行幹預治療(例如起搏器植入)。這種心律失常的原因可以是急性的、慢性的或是陣發性長期存在的。其中包括:竇房結功能障礙(竇性心動過緩,竇房結靜止或停搏,竇房結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障礙[Ⅰ度房室傳導阻滯、Ⅱ度房室傳導阻滯(莫氏Ⅰ型、莫氏Ⅱ型、2:1傳導、高度房室傳導阻滯),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房室分離(等律性分離、幹擾性分離)。

房室傳導阻滯指從心房到心室的傳導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損。一些患者平時可無症狀。本病的體徵和症狀包括:心率小於40次/分,高血壓(或低血壓,但少見),大炮A波,噁心、嘔吐和低氧血癥。本病可按照房室傳導阻滯的程度分類,但症狀的嚴重程度與阻滯程度並不直接相關。強危險因素包括房室結阻滯、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使用以及迷走神經張力升高。本病可發生於Lyme病患者。

心悸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心跳的異常察覺。可能見於無生命危險的心臟疾病(例如心室和心房期前收縮、室上性心動過速)和潛在致命疾病(例如室性心動過速,肥厚型心肌病,Brugada綜合徵和QT延長綜合徵)。對心悸的詳細評估(如速率、規律的程度、與體位的關係、覺醒時出現)有助於對當前心律失常類型的診斷。

心動過速通常指心率不低於100次/分,它可以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也可以是潛在疾病的表現。目前一些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分類方法有助於心動過速的管理和評估。這些分類包括:竇性和非竇性;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窄和寬QRS複合波心動過速;規律和不規律的心律失常;以及根據心律失常的起源點分類。心動過速-心動過緩綜合徵屬於竇房結功能障礙。

典型的地高辛症狀包括胃腸道、全身和/或心血管系統症狀。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是典型的地高辛中毒的心律失常的表現。最初的檢查重點應該放在確定患者是否存在血流動力學障礙,如果存在且患者確診爲地高辛中毒,應考慮使用地高辛抗體片段(Fab)治療。

BP講堂的內容均來自於BMJ臨牀實踐(簡稱BP)。BP是全球先進的臨牀決策支持工具,基於全球循證醫學證據數據庫和專家共識發展的臨牀知識數據庫,內容包括1000多個專題,涵蓋10,000多種診斷方法、3000項檢測、6800多篇國際指南及3500多張圖片。旨在爲醫務工作者在臨牀診療和學習過程中即時提供精準、可信並及時更新的診療知識,以幫助他們做出最佳診斷、優化治療方案、改善患者預後。

註冊全科信息系統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