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東北童星


現如今,若有人在網頁中搜索“陳坤”,那首先出現的一篇文章,一定是《陳坤爲什麼活得這麼高級》。


如此高讚譽的標題和文章內容,卻幾乎沒有人不同意這樣對陳坤進行評價。得天獨厚的氣質,不斷挑戰的勇氣,讓陳坤不管在圈內圈外都有獨特的魅力。


王菲評價他“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而且各方面都很有才華”;徐克導演說,他很年輕,很霸氣。


實際上,所有與陳坤合作過的人,在提及到他時都會提到這幾個關鍵詞:氣場、霸氣、智慧、才華……所以,究竟何爲“高級”?


陳坤說,“高級”的人,都在時刻反省自己,更新自己,挑戰自己。




2003年初春,根據張恨水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金粉世家》在全國開播,一曲《暗香》終了,陳坤一炮而紅。


近些年,因着其戲路的不斷拓寬與身份的多重變化,陳坤慢慢活成人們口中的“道系男神”。擁有一張在任何情況下都泰然若之的臉,他深邃的雙眸中彷彿滿是故事,但卻又總是閃着如同孩子般的清澈光亮。


有人說,陳坤是這個時代裏最後一個會演戲的小生。說這話的人把這當成是一種褒揚,可陳坤卻笑着搖搖頭。


就如同他自己所說:“鯤鵬展翅九萬里,焉與夏蟲爭日月?”


“會演戲的小生”?他對於這個世界的企圖心,可不僅僅只是做個演員。



很少有人知道,在成爲一名演員之前,陳坤還曾在東方古舞團裏摸爬滾打了一段時間。


只是僅僅一年之後,陳坤便“意外”以男生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畢業於赫赫有名“北電九六明星班”,陳坤一出道,便接到了趙寶剛導演投來的橄欖枝。


那時他在《像霧像雨又像風》中扮演鐘錶店的小夥計,衝動、熱血、簡單明朗,只一露面便惹得衆人挪不開眼睛。


憑藉着陳子坤一角,陳坤開始在演藝圈中嶄露頭角。此後幾年間,他先後拍攝了諸多作品,每一部都成績斐然。


站在巨大的光環之下,陳坤收穫瞭如同山呼海嘯般的掌聲與讚揚。開始頻繁出現在各大頒獎典禮的現場,每次都滿載而歸。


奮鬥多年,他終於實現了小時候的願望,憑藉着自己的本事出人頭地。榮光加身,曾經一窮二白的農村小子搖身一變成了影視巨星。


可人生有得必有失,熱鬧過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巨大的迷茫與慌亂。



“我不是一個能夠坦然接受所有的人。當我發現自己收穫一個太猛烈、沒有根基的、並不能與我的付出成正比的回饋時,我就會變得很不開心。”


速來的榮耀易得,更易逝,當看清這一點之後,陳坤開始了長時間的糾結與抑鬱。


因爲始終無法讓自己和現實達成和解,陳坤陷入了極端的消沉,甚至一度患上了抑鬱症。他開始整夜失眠,拒絕與外界溝通,每天只是坐在房間裏思考人生,有幾次還想過一了百了。


那時,陳坤每天都被巨大的空虛與恐懼支配着,甚至開始懷疑生命的意義。


在與這種痛苦整整掙扎了5年之後,陳坤終於想到了一種自我解脫的方式——禪坐。



一方空地,一席蒲團,一柱清香,他終於開始嘗試平靜地接受與聆聽這個世界。


打坐之時,陳坤從不會被外物侵擾。輕閉雙眼,他在一呼一吸間感知一切。在那些時間裏,他能清楚地聽見自己的心跳聲與呼吸聲。


遠離喧囂,他終於得到機會與自己對話,那時他一遍遍地問自己,對於表演,你到底是爲了虛榮還是熱愛?


在日復一日的追問中,陳坤終於在禪修中找到了答案。


“我開始明白,我之所以那樣痛苦,是因爲我從未真正熱愛過演員這份職業。”


“禪定打坐開始讓我明白,自己不應該如此隨波逐流,迷失在名利場中。”



莫失己道,莫擾本心,沉寂過後,陳坤爲自己尋得了一條出路,他開始自己的蛻變之旅。


他主動摘掉了從前“憂鬱小生”、“電眼男神”的標籤,開始只接受那些自己認爲有挑戰、有意義的角色:


出演《雲水謠》,他是熱血豪情、敢愛敢恨的青年陳秋水;

主演《畫皮》,他是忠義兩全、深情糾結的都尉王生;

客串《讓子彈飛》,他首次嘗試反角,飾演一出場便讓人恨到牙根癢癢的流氓胡萬;

參演《龍門飛甲》,他顛覆形象一人分飾兩角,一顰一動都是“妖豔”戲感滿滿……


丟掉了浮躁,陳坤還給了自己一份寧靜。不糾結戲份,不討論片酬,他開始明白,演戲便是“煉心”。


唯有不斷挑戰,始終熱愛,他才能心安理得接受榮譽。




《畫皮》上映過後,陳坤一躍成爲了當時中國電影市場中片酬最高的男演員。


在成功斬獲第30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之後,各路名導與投資方拿着劇本與合同,差點踏平了他家的門檻。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他的下一步動作,可他卻在此時做了一個令所有人都瞠目結舌的決定——暫時息影,短暫隱退。


“我沒有遇到什麼不好的事情。我只是忽然發現我的能力,已經配不上我的野心了,所以我便要停下來去爲自己充電。”


有時唯有停下,才能繼續向前。



爲了能迎接一個更好的自己,陳坤開始了一場自我修行。他停下了自己所有的工作,開始安心做一個無業遊民。沒有了繁雜工作的困擾,他有了大把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在那段時間裏,他每天白天讀書、寫寫畫畫,中午便會步行去到弟弟的咖啡館,與親人吃上一頓午飯。天氣好時他會在街上閒晃,沒有目的、不談終點,只感知着眼前的美好。


彼時,就連小小的一片綠葉脈絡都會引起他極大的興趣,一花一木一天堂,這是他之前從未有時間好好體會的大千世界。


往回走,觀內心,陳坤盡情享受着生命的回震。



就這樣將自己“閒置”了八個月之後,陳坤終於有了“復出”的想法,可不同於上一次只是單純的挑戰全新戲路,這一次他跟自己定下一個更大的目標。


2010年,陳坤與前經紀公司十年合約期滿。在不眠不休糾結了半個月之後,一向喜歡嘗試新鮮的陳坤終於下定決心,要解鎖一個全新的身份。


這之後不久,陳坤與“發小”周迅等人合夥創立了一間公司。他將自己的名字去掉偏旁部首,再加上自己認爲“很好玩”的二個字,組在一起便誕生了“東申童畫”。


不修飾、不僞裝,陳坤始終偏愛這樣純粹、童真的感覺。


實際上,演藝圈中從不缺自立門戶之人。新店開業,別人都忙着從利益角度出發,接幾部所謂的“商業鉅作”來賺個開門紅,可偏偏陳坤從開始就做起了“賠本買賣”。經歷過人生的幾番大起大落,陳坤漸漸開始明白:


人生本是一場行走,所有人都是孤獨的行者,唯有步履不停才能變得愈發堅強。



於是爲了能讓更多人感受這場心靈的震盪,陳坤在新工作室開張第一天,便發起了一場名爲“行走的力量”的公益活動。


止語、徒步,從“世界屋脊”到“第一高峯”,從“日光之城”到“絲綢之路”,8年間,陳坤帶着所有志願者,用最原始的方式丈量土地,同時描繪內心。


“現在,請允許我們自己,在自己原本自然的大安詳中,休息吧。沒有追逐什麼,也沒有被什麼追逐,讓我自己在自然的大安詳中,專注於休息吧。”(@陳坤 《一首來自行走中的小詩歌》


行走其中,陳坤與所有人一同感知並討論着這世間最宏偉的話題,關於自然,關於生命,同時關於自己。


帶着人們一起逃離繁雜生活中的紛擾,他們在沉默中認知大地、體會自然,最終讓一切迴歸平靜。


這是行走的力量,亦是安靜的力量。




近幾年,陳坤將越來越多的時間,放到了一些自己認爲“有意思”的事情上。


因爲從小便對美術與設計頗感興趣,如今的陳坤也在空餘時間做起了室內設計。


他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團隊,將那些困於傳統事務所,志向不得伸張的“隱藏人物”聚集在一起,憑藉一腔夢想構築自己的“烏托邦王國”。


重建舊廠房,改造“串串店”,他與“東申”空間一起,將瑣碎的小事變成藝術。


幾年前,他還曾主辦了一場名爲“我之所在,皆因汝存”的室內空間設計展覽。在那次的展覽中,陳坤與他的團隊將“生命”與“自然”作爲主題。


陳坤團隊設計作品


他們把目前最現實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與逐漸被打亂的地球秩序進行理解與拆分,將原本井然有序的空間有意擠壓與扭曲。


通過如此刻意的設計,陳坤希望讓所有人能夠意識到,因爲某些人類的不正當行爲,大自然正在飛速偏離它原本平和而又穩定的軌道。


“出走”多年,陳坤再次拾起了兒時的夢想。然而比起年少時只是單純的熱愛,此次“東申空間”的成立更多了一份有關於生命與自然的,沉甸甸的責任。


在某大型問答類媒體平臺上曾有人問,究竟該如何準確評價陳坤這個人?在下面某高贊回答裏有人回答說:


“他很剛,但也很溫柔。”



收起了年少輕狂時的魯莽與青澀,此時的陳坤早已在時光的打磨中變成了一位得體的成年人。


然而,比起那些左右逢源的形式化圓滑,陳坤的身上更多的卻是一份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理性的溫柔。比起單純的做自己,他更希望能在這個過程中,讓世界因自己而變得不同。


抱着這樣的心態,幾年前陳坤又與好友周迅合開了一所名爲“山下學堂”的演技表演學校。


在辦學過程當中,他不僅主動提出要參與其中事務,而且還親自下場教學。在人人都忙着掙流量、刷存在感的娛樂圈裏,陳坤偏偏甘願退居二線,做起了名利場中默默無聞的教學園丁。


人們說,這樣“討厭”做明星的大咖是彌足珍貴的。可陳坤卻說,我本就沒想過和任何人比較。


“表演教學的藝術不僅在於傳授本領,更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在山下,見未來。


跳脫出演員的身份,陳坤從頭到尾所做的,就只有熱愛與探索。



不久之前,爲了分享心中所想,陳坤將自己在行走中的心得體會編撰成書,一經發售便引來業內與業外一致好評,他又一次成功解鎖“作家”身份。


在那本他出版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一書中,陳坤寫道:


“古人云,既來之,則安之。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命運把我帶到這個地方,那他自有他的深意。我不能因爲他將我脫離了原有的軌跡就狂躁不安,甚至放棄。人生是一條很長的路,我們每個人都是行走的人,無論你走的好與不好,你都要走下去。”


如此看來,對於陳坤目前最好的形容,便是通透。


處於漩渦中心,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所經歷的一切。只是比起隨波逐流,他更熱衷於在風浪中保持本我。


“總有一種隨意又疏離,這麼近卻又那麼遠的感覺。”


這是網友對陳坤的評價,亦是他渴望成爲的,最體面的“圈內人士”。




“我的好,我的壞,我的異類,我的虛榮,我的自私,你們都可以拿去看。我們都是一樣的人,只是經歷不一樣。”


不強求、不慌張、不抱怨,陳坤對於人生路上的所有挑戰與經歷,都坦然接受。


因此比起明星,陳坤更像是在娛樂圈中修行的“得道高人”。從年少時一無所有的自卑男孩,到學生時代滿身棱角的不羈少年;從出道時一夜爆紅茫然失措的“偶像小生”,到如今十項全能寵辱不驚的“實力演員”。


演員、歌手、作家、設計師、公益人……這些年陳坤的身份雖然一直在變化,但他那顆坦蕩的赤子之心,卻始終未曾改變。 


不擇手段非豪傑,不改初衷真英雄。



身處名利場,他懂得急流勇退的意義,亦清楚貪婪的代價,這是清醒的智慧,更是純粹與單純的力量。不求千萬財,只求心歡喜,其實他從一開始,便只想做自己心靈的國王。


對於陳坤,在之前網上曾廣爲流傳着這樣一種說法:


你很難想到這位在你面前上躥下跳有很話癆的“怪蜀黍”已經走過了四十歲的人生大關。


的確,如今的陳坤雖然已過不惑之年,但成長於歲月這把殺豬刀之下,他不僅沒有被“殺”到油膩,反而變得愈發精緻。



人們喜歡稱他爲“凍齡男神”,但實際上,不僅是樣貌,在內心身處他依舊是最初的,對世界充滿好奇與熱愛的,單純少年。


不拘泥眼下,不畏懼從前,有時唯有懂得“嚐鮮”,才能時刻“保鮮”。


作爲這個“時代鮮行者”,陳坤樂於嘗試新鮮,感受新鮮,而這正與“美的”冰箱始終致力於探索新鮮的想法不謀而合。


對於熱愛的,勇敢經歷,對於嚮往的,不斷探索,打破時間的界限,不斷挑戰自我,刷新更新鮮的自己,這是陳坤擁有“高級感”的密碼。


與陳坤一樣,美的冰箱致力於解決用戶的每一口新鮮,通過技術對食材進行保鮮,抵抗時間對食材新鮮度帶來的改變。



對於日常使用的冰箱而言,“鮮”字必定是它的終極目標。然而由於食物本身的多樣性,許多冰箱根本無法保障不同食材在長時間下的新鮮程度。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美的冰箱正式推出“微晶系列”。


通過獨有的“微晶艙”設計,獨有的v-tech技術,實現“微晶一週鮮,不凍原鮮,口感如初”。


該技術不僅可以根據食材所需環境的不同,進行智能識別,還可以通過智能調節,從而給予食材最適宜的保鮮環境。


完全獨立的微晶保鮮艙設計,在隔絕不同食材間異味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內置獨立製冷的保溫系統與5個溫度傳感器,進行立體雷達監測,給予每個保險艙最精準的溫差控制,讓食材時刻保持自己的“最佳狀態”。


這一次,美的冰箱帶着全球探鮮官陳坤領鮮而來,美的冰箱和陳坤一起帶領我們#品味當下,探索新鮮#


部分資料來源:


 《魯豫有約》陳坤專訪


《金星秀》陳坤專訪


《開講啦》陳坤專場


網絡、微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陳坤微博


—The End—


往期文章精選


網紅女艦長鞏俐貝聿銘顏寧鄭淵潔 

小虎隊李金元樑博謝霆鋒| 郭晶晶

楊麗萍寧靜華晨宇陳志朋丨王源姜文

張國榮許嵩褚時健王昱珩武夷三傑

張雲雷陳果陳冠希吳青峯俞飛鴻


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最 人 物

勇於“嚐鮮”

才能時刻保鮮

👇

相关文章